“這個菌湯包不錯,裏麵的载黄菌類都是我比較中意的,我要買幾包回家燉湯試試看。力黔”在廣州黃埔區“波羅誕”千年廟會上,货进黃埔區居民李阿姨拿著貴州東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東磐農科”)的粤入菌湯包愛不釋手,這種搭配好的上独山燉湯好貨,簡直是载黄為“煲湯養身”的老廣們量身訂做。
3月中旬,力黔恰逢千年廟會“波羅誕”啟幕,货进在廣州市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的粤入協調下,百餘款“獨山好貨”遠赴黃埔區,上独山豐富大灣區居民的载黄餐桌。
百餘款“獨山好貨”現身廣州黃埔區“波羅誕”千年廟會。
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端的货进獨山縣,屬典型的粤入山區縣,自2016年廣州市黃埔區與獨山縣結對幫扶以來,已攜手走了9年。這9年來,在東西部協作機製下,黃埔區從資金支持、產業協作、勞務協作、消費協作、人才支持等方麵持續發力,高質量完成協作任務,其中更是通過打造“黔貨出山”消費幫扶品牌,強化產銷對接,助推黔貨出山“入灣”,有效推進獨山縣的經濟發展。
“2025年,我們將繼續強化‘黔貨出山,黔品入灣’行動,一是廣泛組織獨山企業參加大灣區的展示展銷活動,二是建立黔貨旗艦店與幫扶館,在大灣區建立黔貨根據地,全力拓展大灣區市場。”廣州市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相關負責人透露,4月1日,貴州農產品旗艦店將在黃埔區蘿崗市場開業,目標定位為批量走貨;4月底,貴州農產品消費幫扶館將在黃埔區蘿崗開業,目標定位為品牌展銷,主打高端、差異化產品。
村企聯動
菌菇產業撐起振興“致富傘”
位於獨山縣百泉鎮的東磐農科菌棒加工廠,一袋袋灌裝菌棒通過流水線運輸至轉運車,接下來要進行殺菌、接種等工序,這批經過培育的菌棒將陸續運送到幾公裏外的香菇種植基地。
灌裝好的菌棒將進行殺菌作業。
不遠處的黑色菌棚,一簇簇香菇長勢喜人,工人們遊走於大棚內,將采摘的香菇放入竹籃裏。據東磐農科常務副總經理杜向明介紹,3月底的獨山天氣忽冷忽熱,但每天仍可采收約2萬斤香菇。
四季有交替,生產不停歇。作為貴州食用菌產業重點縣,獨山林地資源豐富,氣候適宜,有利於發展食用菌規模化產業。不僅如此,東磐農科還運用設施農業的生產模式,在食用菌種植基地采用溫室種植,人工調控溫度和濕度,促使香菇生產全年不間斷。
菌棒入菌棚。
時間回溯到5年前。2020年,經充分調研和慎重考慮,浙江東磐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接受獨山縣的邀請,成立東磐農科,專注於食用菌產業的全鏈條發展,先後投資1.2億元建設完成1個香菇菌棒生產廠區(百泉裏臘廠區)和2個香菇種植示範基地(發揚種植基地600畝、鳳汝種植基地600畝)。
南方農村報《春風入山海》東西部協作深調研走進獨山縣。
為幫助東磐農科完善食用菌的分揀和加工,廣州市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先後投入350萬元,建設1700平方米的百泉鎮裏臘村食用菌基地分揀中心,包括土建工程、安裝冷庫機組及相關配套設施設備等,有效提高了食用菌的的分揀效率,食用菌的鮮品分級和加工分級進一步標準化。
“公司現已實現年產香菇菌棒1000萬棒,香菇產量高達約2000萬斤,同時兼營黑木耳、馬桑菌、羊肚菌、鹿茸菇、雞樅菌、姬鬆茸等多種珍稀菌類,年總產量約600萬斤。”杜向明介紹,東磐農科產業規模逐漸壯大,也帶動了周邊村民享受產業紅利。通過反租倒包的合作模式,東磐農科免費提供菌棚,村民購買東磐農科的菌棒,接受全年技術指導,企業按照市場價回收香菇。此種合作模式提高了附近村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效保障了村民的收入。
成長中的香菇。
生產菌棒、采收香菇需要大量勞動力。“菌棒生產全年不停,菌棚四季不閑,村民全年有活幹。”這是東磐農科聯農帶農的目標。現在,該企業已直接帶動了380戶種植農戶增收,解決約950人的就業問題。
2021年底,廣州市農業農村局攜手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將東磐農科的百泉鎮香菇種植示範基地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采藍子”生產基地,這大大增加了東磐農科開拓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信心。目前,獨山縣已擁有6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
“東磐農科的產品,與大灣區市民的飲食習慣完全契合,鮮菇是大灣區市民餐桌上常見的食材,菌包又是大灣區市民燉湯必不可少的材料。”廣州市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東磐農科已針對大灣區市場,開發出了石斛菌湯包、杜仲菌湯包、六珍菌湯包等數十款產品,目前正全力開拓大灣區市場,在廣州、深圳、佛山等城市擦亮品牌。接下來,廣州市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還將全力引導大灣區采購商與獨山食用菌生產企業對接,推動獨山食用菌端上大灣區市民的餐桌。
直采直供
黔標鮮蛋24小時“閃現”入灣
24小時,這是普通人的一天,也是黔標鮮蛋入灣的一天。
從貴州百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百順農業”)的智能化雞舍產出的黔標鮮蛋,通過物流車到達廣東,僅需12小時左右,再通過分銷到達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上,全程不超過24小時。黔蛋24小時“閃現”入灣,跑出了粵黔消費協作加速度。
智能化雞舍。
粵港澳大灣區是貴州雞蛋的主銷區,且銷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數據顯示,2024年,貴州雞蛋在廣東的銷量達11.4萬噸,占廣東外調量的16%。不誇張地說,廣州每5枚雞蛋中就有1枚來自貴州。
“貴州雞蛋銷到大灣區,有著強勁的品質優勢。我們的雞蛋殼厚,有光澤,表麵無任何裂紋或暗紋,雞蛋的蛋黃色度可達到12-13,普通雞蛋的蛋黃達不到這個色度。”在百順農業生產基地,該企業總經理萬彩霞熟練地打開一枚新鮮的雞蛋,粘稠的蛋清,黃澄澄的蛋黃,讓人食欲大增。
百順農業生產的雞蛋。
為何貴州雞蛋品質這麽好?萬彩霞道出其中的緣由:“一方麵是生產環境好,獨山縣濕度適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非常適合蛋雞養殖;另一方麵,公司對於飼料有著嚴格的要求,玉米采購自東北,混配的時候按照比例添加大豆油、維生素等,保證蛋雞攝入的營養全麵;再者,就是公司的雞舍升級,基本實現全自動標準化養殖。”
2021年,廣州市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投入協作資金390萬元,2023年追加投入協作資金490萬元,在獨山縣基長鎮建設蛋雞標準養殖場,配備恒溫恒濕係統、智能給料係統、雞蛋傳輸係統等全自動標準化蛋雞養殖設備,大大提高了雞蛋生產效率,有效保證了雞蛋品質。
自動化收集雞蛋。
“投入協作資金形成的固定資產,歸屬基長鎮茶亭村村集體所有,由百順農業租賃使用,租賃費的80%用於扶持基長鎮茶亭村、高坪村、獅山村、興合村、基長社區、朝陽社區六個村(社區),20%用於發展壯大茶亭村村集體經濟。”廣州市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基長鎮蛋雞標準養殖場建設項目覆蓋350戶建檔立卡戶約1589人,同時還為當地群眾提供約50個就業崗位,平均月工資能達到3500元至4500元。
依托基長鎮蛋雞標準養殖場建設項目,以及百順農業自身投資,百順農業的蛋雞養殖場存欄60萬羽,年產鮮雞蛋0.9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2024年,廣州市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著手建立貴州百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直采直供基地,大灣區的采購商隻需要提前報雞蛋需求,次日就能收到獨山的鮮蛋,真正實現了產銷的無縫對接。
品質優良的獨山雞蛋跨越上千公裏闖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獨山與廣州在產業協作的過程中促進了貴州農民增收和灣區居民消費提質的良性循環。目前,百順農業的雞蛋60%都銷往到了兩廣地區,其中絕大部分被大灣區市場消化。
“畜”勢待發
東西部協作助力生豬產業壯大
穿好防護服,經過多道消毒以及多重關卡才能進入,這並非是醫療衛生場所,而是位於獨山縣下司鎮的貴州日泉農牧有限公司(下稱“日泉農牧”)的產業基地。
在該基地中,一排排高聳的原料塔,用於儲存生產豬飼料的玉米、豆粕等原料,豬飼料的混配,也是在這裏完成。這個年產54萬噸的飼料廠,是目前西南地區產能最大的飼料生產基地,每天生產出的飼料從廠區分發到獨山各處的日泉養豬場,豬舍全部按照先進標準設計,並采用自動化料線和飼料塔模式自動投料,豬舍內采用全自動智能溫控係統,實現現代化、高效養殖。
高聳的原料塔。
豬肉是貴州居民最主要的肉類消費食品,占肉類消費的80%。貴州本身就是豬肉銷區,隨著出欄的逐年增加,2023年,貴州實現了由“淨調入省”向“淨調出省”的轉變,自此,貴州從生豬銷區躋身生豬產區。身份的轉變,是貴州省致力於建立起現代化的生豬產業體係,推動養殖體係從小弱散向規模化轉變的重大成果。
2016年,廣東天農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東西部協作工作隊的牽線下,落地獨山縣下司鎮,成立日泉農牧。目前已累計投資超過10億元,共計建有總部1個,年產54萬噸飼料廠1個,種豬場3個,基地育肥場5個(其中獨山4個),合作社和租賃場19個(其中獨山11個)。目前生豬存欄規模達到18萬頭。2024年產苗50萬,商品豬上市20萬頭,實現銷售額6.8億,是貴州省省級雙龍頭企業。
日泉農牧鳥瞰圖。
“從豬苗的培育,到飼料生產、疫苗研發、生豬育肥等一條龍生產,都是由我們公司獨立完成的,在這個養豬日益白熱化的行業裏,我們的成本更低,更有競爭優勢。”日泉農牧綜合部經理黃俊介紹。
2020年,獨山縣年出欄10萬頭優質肉豬建設項目正式敲定,1.168億元東西部協作資金如春雨注入日泉農牧養殖場建設項目,加上日泉農牧0.7億元自投資金,位於堯梭村、羊鳳村的兩棟樓房育肥場相繼建設,形成年存欄5萬頭育肥豬規模。同年,日泉農牧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非洲豬瘟無疫小區”。
生豬育肥。
“日泉農牧進入黔南州經營發展以來,共計使用東西部協作資金和扶貧資金而支付分紅資金2400萬元。”廣州市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日泉農牧通過租賃土地、就業、務工、工程、運輸、服務、經營等各方麵,形成了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規模,極大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無論是推動畜牧高質量發展,還是助力獨山“土特產”進入大灣區市場,這都是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立足獨山所需,發揮黃埔所能,帶來廣東經驗,發展貴州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的生動體現。
“2025年,黃埔區將和獨山縣繼續推進東西部協作向縱深發展,全力抓好消費協作、勞務協作、產業協作、人才交流等各領域各行業協作,推動更多優質產品走出獨山,讓更多社會資源走進獨山。”廣州市黃埔區駐獨山工作小組相關負責人說。
統籌:韓安東 丘海濤
采寫:王俊濤 韓安東
來源:南方農村報《春風入山海》調研組
往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