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廢水由於水質波動大,工艺成分來源複雜,处理可能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質,实验室废水而難以有效處理。用研本研究以某科研機構實驗樓排放的工艺實驗室廢水為研究對象,采用生物膜-活性汙泥複合工藝(IFAS)處理的处理方法,探究不同時間段實驗室廢水的实验室废水產排特征,並通過添加化糞池汙水調節實驗室廢水水質水量,用研考察IFAS工藝對實驗廢水COD、工艺NH3-N等汙染物的处理去除效果及其抗衝擊性能。研究結果表明,实验室废水當實驗室廢水COD、用研NH3-N分別為13.88~766.99mg/L,工艺0.35~5.76mg/L時,通過調節實驗室廢水和化糞池汙水的处理比例,實驗室廢水的实验室废水可生化性、毒性和衝擊負荷得到改善;同時,實驗室廢水和化糞池汙水在2∶1配比條件下,經過IFAS工藝處理後其出水COD、NH3-N濃度均可達到《GB 8978-1996汙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排放標準。另外,研究發現IFAS工藝具有良好的抗衝擊負荷性能。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高科技產業的快速增長,各類實驗室的數量迅速增加。這些實驗室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和企業的研究部門。實驗室廢水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麵,第一是各類無機、有機、生化實驗的實驗室廢水;第二是各類實驗剩餘的、過期的廢棄試劑;第三是用於洗滌、處理各類儀器、設備的洗滌劑及洗滌廢水。其中各類無機、有機廢液或者高濃度有毒廢液、廢棄試劑經過收集,成分相對比較明確而作為危險廢棄物進行了集中統一處理,但部分洗滌劑和洗滌廢水因使用量較大,且大部分處於流動狀態,直接排放的情況比較常見。針對排放的實驗室廢水,因其具有化學成分複雜,可能含有有毒成分,缺乏營養元素氮磷,廢水排放時間和排放水量間歇性強等特點,目前國內外還未有成熟的工藝技術進行集中處理。
生物膜-活性汙泥複合工藝(IFAS),兼顧了活性汙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優點,可大幅提高生物反應池生物量,提高汙水係統容積負荷,有效增加係統耐衝擊負荷,減少汙泥產量。該工藝目前已多用於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等廢水的生化處理,但在實驗室廢水中的應用還較少。
本文采用一體化IFAS工藝對某科研機構實驗樓排放的實驗室廢水進行處理,探究不同時間段實驗室廢水的產排特征,並通過添加化糞池汙水調節實驗室廢水水質水量,考察IFAS工藝對實驗室廢水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綜合評價了IFAS工藝抗衝擊性能,以期為實驗室廢水處理的實際工程提供技術支撐。
廢水來自於某科研機構實驗樓,主要包括實驗樓排放的實驗室廢水和化糞池汙水。通過調查和檢測,該實驗樓主要包括藥物化學、植物化學和環境微生物等方向的實驗室,其排放廢水中含有少量的醇類、脂類、醚類、烷烴、部分鹵代烷烴及生物培養基等成分。其廢水性質見表1。
本研究采用生物膜-活性汙泥複合工藝(IF-AS)處理實驗室廢水,處理裝置長4.6m,寬1.8m,高2.0m,材質為玻璃鋼。其主要包括中和調節池、兩級IFAS好氧池和沉澱池,兩級IFAS好氧池兼掛有組合式填料,A段好氧池有效容積為2.7m3,B段好氧池有效容積為4.3m3。設計每天運行24h,處理廢水規模為16.8m3/d,工藝運行條件見表2。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環境科學導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實驗室,濃度,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