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夏至草、益母草及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

来源:时间:2025-04-22 03:14:39

夏至草、夏至学成益母草和夏枯草均為唇形科植物,草益功效類似,母草植物形態相似,及夏进展有共有和特有的枯草化學成分,包括生物堿、分及萜類、药理研究黃酮類、作用甾體類、夏至学成苯乙醇苷類、草益揮發油、母草木脂素、及夏进展香豆素、枯草蒽醌等,分及其主要化學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環障礙、药理研究抗炎抗氧化、心肌保護等功能。

多基源是中藥的常見現象。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基源相近,分別來自唇形科夏至草屬、益母草屬和夏枯草屬。三者功效相似,均具有改善微循環、改善血液流變性、心肌保護、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由於益母草名稱較多,且與夏至草功用相似,故兩者有混用現象。夏至草和夏枯草都曾作茺蔚即益母草的別名,在許多文獻中記載為同一植物,又因兩者植物形態相似,且采收季節相似,部分學者將其視作同一植物。三種植物既有相關性又存在差異,為更好地利用上述藥材,有必要對上述三種中藥材在本草考證、化學成分以及藥理作用等方麵進行綜述比較,為夏至草、益母草及夏枯草的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本草考證

夏至草(Lagopsis supina(steph)IK.Gal.)在夏至前采收,故名夏至草,始載於《陝西中草藥》,能活血、調經,治貧血性頭暈、半身不遂、月經不調。《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記載夏至草具有養血調經、清熱利濕,治療產後瘀滯腹痛、血虛頭痛、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等功效,《江蘇植藥誌》記載:“夏至草為婦科藥。邳縣民間認為其效力超過益母草。”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能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臨床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瘡瘍腫毒等,《本草正》記載:“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調女人胎產諸證,故有益母之號。”《本草綱目》記載:“益母草活血、破血、調經、解毒。治胎漏難產,胎衣不下,血暈,血風,血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疳、痢、痔疾,打撲內損瘀血,大便、小便不通”等。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在夏季結束後枯萎,故名夏枯草,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有清肝瀉火、明目、散結消腫的功效,臨床用於治療赤目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鬁等,《本草綱目》記載:“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內熱,緩肝火也。樓全善雲,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則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藥點之反甚者,亦神效。”

2化學成分

夏至草主要含二萜類、黃酮類、苯丙素苷類、甾體、生物堿等成分,目前單體化合物研究較少;對益母草化學成分的研究集中在益母草生物堿,主要以益母草堿、水蘇堿為主;從夏枯草中分離的化學成分包括糖類、黃酮類、酚酸類、甾醇類、香豆素類、萜類及揮發油等。三者共有和獨有的化學成分評價,見表1至表6。

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三者化學成分既有相似性又有差異性,除上述所列成分外,益母草與夏枯草還有香豆素類,益母草有木脂素類,夏枯草有蒽醌類的報道。三者已報道化學成分比較,見圖1。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夏至草夏枯草益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