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国无該所陳忠偉院士團隊研發的人机高比能寬溫域鋰離子電池,成功適配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設計的动力电源新型工業級複合翼無人機,並在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空域順利完成試飛。领域此次試飛展示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無人機動力電源領域的获重重要技術突破,為低空經濟產業鏈注入強勁動力,技术此項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突破
無人機搭載的国无高比能鋰電池能量密度高達400瓦時每公斤,將無人機的人机續航時間提升20%至40%,電池模組能量密度達340瓦時每公斤,动力电源可在零下40攝氏度至零上60攝氏度的领域寬溫域環境中穩定工作。試飛過程中,获重無人機順利完成起飛、技术爬升、突破高速巡航、国无降落等測試環節,高質量完成了3小時飛行試驗,全麵驗證了高比能鋰電池的高效能量儲備能力與運行穩定性。
為實現如此高的能量密度並滿足嚴苛的寬溫域要求,研發團隊在多項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通過創新高鎳三元正極材料設計與負極矽碳複合優化,電池比容量大幅提升;同時優化了正負極容量匹配,實現更高的能量存儲效率;特殊配方的超低溫電解液引入低冰點溶劑和功能化添加劑,顯著降低凍結點,確保零下40攝氏度環境下離子傳導性能和充放電效率;新型複合隔膜兼具耐高溫與抗低溫性能,不僅提升了寬溫域穩定性,還全麵保障了電池的安全性。此外,電池結構設計采用先進的多層複合策略,進一步優化熱管理和封裝工藝,大大提升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與溫度適應性。
高比能寬溫域鋰電池的成功應用,為無人機在寒區作業、應急救援、巡邏監測等應用場景提供了可靠的動力支持。這不僅提升了無人機的作業性能和效率,也為低空經濟產業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與此同時,該技術還為電動航空、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開辟了廣闊的應用空間,助力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與此同時,隨著這一技術的持續推廣,未來無人機產業將迎來更廣泛的應用場景,為低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