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封開縣大洲鎮堅持黨建引領,奏响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和美深入實施,湧現出了一批敢於擔當、乡村勇於實踐、头雁善於作為的封开“帶頭人”,提升村級組織“造血”功能與質量,大洲党建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引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领航乐章成功按下了鄉村振興的奏响“加速鍵”,以實際行動引領村民走向富裕。和美
東坡村
頭雁領航 產業興旺帶民富
2021年,封開縣大洲鎮東坡村黨支部書記呂家文看準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封開杏花雞的發展前景,與創業青年劉佰秀一起承包了東坡村周邊山林、荒地,辦起了杏花雞養殖場,推動形成“一村一品”黨建示範品牌。
2022年,他們緊緊抓住縣裏建設杏花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的機遇,選準“杏花雞”的養殖品牌,探索“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依托杏花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及相應配套設施,積極學習杏花雞養殖技能,開展本地創業,成為了遠近有名的“雙帶型”農村青年。
在呂家文的帶領下,目前大洲鎮泗科村、東畔村、大和村等地不斷有村民嚐試養殖杏花雞,村民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寬。周邊已發展起三個養殖基地,每年養殖杏花雞7萬多隻,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每年支付工人工資達60多萬元。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呂家文還大力發掘本土人才,注重在返鄉青年、優秀大學畢業生、致富帶頭人等群體中培養後備人才,建立人才檔案,加強溝通交流,鼓勵他們回鄉創業。
同時,東坡村堅持把發展黨員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後備人才中選擇思想政治好、綜合素質高、致富能力強的青年,為黨員隊伍注入源源不斷的年輕力量,全麵推動鄉村振興。
東畔村
盤活資源 讓鄉村家園越來越美
多年前,大洲鎮東畔村是一個垃圾遍地、汙水橫流、村集體收入極其薄弱的落後山村。如今的東畔村不僅身披“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省文明村”“首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等榮譽,還示範帶動全縣鄉村旅遊業發展。
從落後到先進,東畔村實現舊貌換新顏的奧秘在於堅持黨建引領,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東畔村黨支部書記李運林推動建立黨員責任崗,加強農村撂荒地整治利用,探索“五美庭院”“衛生之家”等以獎代管製度,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上下功夫,著力建設上羅田文化體育綜合活動場。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幹部積極動員村民投工投勞,以點帶麵推動新農村建設。上、下羅田村村民主動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義務投工4000多人次,村民讓地3000平方米,籌集黨員、鄉賢、村民900多萬元資金在村裏建設圖書室、文化館、初心堂、旅遊公廁、燒烤場、百姓大講堂舞台等鄉村旅遊設施,讓昔日“臭水溝”變成“網紅點”。
在推動東畔上下羅田村農文旅體項目建設中,李運林帶領黨員入戶宣傳,帶頭簽訂土地租賃協議,調解土地租賃困難,動員群眾積極參與。該項目通過“黨支部+公司+農戶”模式,開發利用閑置資源,打造景區戶外卡丁車和越野車遊玩項目,建設3000平方米兒童遊樂場,吸引眾多珠三角、周邊縣市及廣西梧州、賀州旅客前來體驗。
大洲社區
因地製宜抓“綠美” 綠富興村成色足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四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名單,其中,大洲鎮大洲社區上榜。大洲社區山水相依,自然風光旖旎,人文底蘊深厚,是古代“瀟賀古道”“茶船古道”的必經之地。
近年來,大洲社區搶抓發展機遇,按照典型村培育標準,緊扣綠化美化,努力繪就環境美、產業旺、文化興、村民睦、生態優的新畫卷,實現“點綠成景”扮靚賦能“賀江碧道畫廊”,聯合國資、社會力量共同開發花果山“一村千樹”賦能文旅振興示範點項目,在已完成一期40畝2800餘株黃花風鈴、紫花風鈴種植基礎上,正加快推進二期賀江邊30畝三角梅花海、觀賞步道、景觀平台建設,實現“一村千樹”經濟效益、扮靚花果山節點文旅效益、村莊綠美生態效益“一箭三雕”目標。
據大洲社區黨組織書記張宇介紹,大洲社區將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在足食村推出秋季黃金稻田留園觀光,同步推進水上遊樂綜合體建設,開發摩托艇、親水平台等水上運動項目,打造田園花海親子型采摘模式,以及種植桑葚、黃皮等點狀化的都市休閑項目,並開發“旅遊+非遺”,“旅遊+體育”以及“旅遊+農耕文化”多種發展模式,加快推進“五公裏商圈”建設。
同時,大洲社區堅持以黨建引領,凝聚各方力量,以“四小園”建設為“小切口”,推動鄉村風貌“大提升”,用繡花功夫繪好綠美鄉村新畫卷,通過“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方式,在兩家企業支持下,大洲社區完成97棟、約2.1萬平方米房屋外立麵提升,積極推進“村淨”向“村美”轉變。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