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3.4節方法,將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產多酚、老陈良芽不揮發性酸能力最強)和枯草芽孢杆菌803(產乙偶姻、醋优醋酸總酯能力最強)按比例共培養,孢菌相互作用。菌乳由圖5可知,互作當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枯草芽孢杆菌803為1:0.1(V/V)和1:0.5(V/V)共培養時,山西酸菌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的老陈良芽生物量與二者1:1(V/V)時接近;當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枯草芽孢杆菌803為1:10(V/V)共培養時,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生物量略有提高。醋优醋酸以上結果說明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共培養對其生物量無顯著影響。孢菌
由圖6可知,老陈良芽以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純培養(1:0和0:1)為對照,醋优醋酸研究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比例分別為1:0,0:1,1:0.1,1:0.5,1:1,1:5,1:10(V/V)共培養時對乙偶姻、多酚、總酯、不揮發酸含量的影響。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在純培養(1:0和0:1,V/V)條件下的乙偶姻、總酯含量接近,低於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共培養的含量,並且隨著枯草芽孢杆菌803比例的增加,乙偶姻、總酯含量逐漸增大,當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按1:10(V/V)共培養時乙偶姻、總酯含量最高,分別比純培養提高了96.23%、12.08%。
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在純培養(1:0和0:1,V/V)條件下的多酚含量明顯低於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共培養的含量,當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按體積比為1:5和1:10共培養時多酚含量較高,分別為179.82μg/mL和197.52μg/mL。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枯草芽孢杆菌803在純培養(1:0和0:1,V/V)條件下的不揮發酸含量與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按1:0.1,1:0.5,1:1(V/V)共培養時的含量接近,當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按體積比為1:5和1:10共培養時不揮發酸的含量較高,分別為6.28g/L和8.26g/L。
微生物的互作是一個精密而複雜的體係,機製複雜,菌體細胞間通過生理接觸,產生信號分子及誘導環境變化,從而引起微生物形態和代謝產物的變化。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在共培養下,乙偶姻、多酚、總酯、不揮發性酸的含量發生變化,而且均比純培養時有所提高。孟醒在醬香型白酒釀造來源的釀酒酵母與地衣芽孢杆菌相互作用特征及機製的初步解析中,比較單菌與混菌發酵體係中釀酒酵母的生理代謝特征及其與地衣芽孢杆菌的相互作用,發現釀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1:100混合體係能夠產生更多的酯類風味化合物。
有機酸是山西老陳醋總酸中的重要成分,可以緩和陳醋的刺激性,使酸味柔和。以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純培養為對照,研究共培養相互作用對芽孢菌有機酸含量的影響。由圖7、圖8可知,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在純培養(1:0和0:1,V/V)時,二者的有機酸譜相似,檸檬酸和琥珀酸含量最高;在共培養時,二者比例為1:0.1,1:0.5,1:1(V/V)的有機酸譜相似。解澱粉芽孢杆菌1539和枯草芽孢杆菌803為1:0.5(V/V)共培養時的蘋果酸含量最高;二者比例為1:10(V/V)共培養時,草酸、丙酮酸、酒石酸、乳酸的含量都顯著升高,分別比純培養(1:0,V/V)時提高89.78%,88.32%,22.92%,32.98%,它們可以緩衝乙酸帶來的刺激酸味,使醋的口感變得柔和,其中丙酮酸具有愉快的香味和帶有微辣的甜味,可豐富陳醋的口感;乳酸與醇類物質酯化生成脂類物質,如乳酸乙酯,可以很好地改善陳醋的風味。
相關鏈接:琥珀酸,丙酮酸,乙偶姻,草酸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