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备用饮用水源水质理化检测及污染防治研究(三)

来源:时间:2025-04-22 02:50:14

1.3製定汙染防治方案

利用上述計算得到的备用貢獻值對應成分指標,計算水質成分對人體產生的饮用致癌風險,計算公式如(8):

其中,水源水质Z表示危害身體健康的理化危險度,AF表示致癌強度係數,检测及污究CDIi表示水質中汙染成分劑量,染防Zt表示總的治研致癌危險度。在上述公式(8)的备用數值控製下,計算指標對應的饮用風險數值WQI,計算公式如(9):

其中,水源水质N表示風險數值數量。理化保留該部分計算數值,检测及污究利用指標濃度數值,染防評價水源中成分的治研單項指數。計算公式如(10):

其中,备用Ci表示檢測指標的實測濃度,Cb表示指標的標準濃度,Ib表示標準指數。綜合計算公式(9)、(10)的數值,按照見圖2的處理流程,處理得到的數值。

由圖2所示的流程,利用層次分析法及G1賦權法計算水源指標的權重值,模糊綜合指數法處理權重數值,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規定權重值0~1為汙染防治低汙染等級,保持該備用飲用水源環境原有的循環方式。規定權重值數值在1~2之間為中汙染等級,需人為改善水源環境的循環方式,治理部分汙染物,保護水源環境健康。規定權重數值大於2為高汙染等級,需重點規劃該水源的治理工作,改善水源環境原有的循環方式。綜合上述處理,完成對備用飲用水源水質理化檢測及汙染防治研究。

2實驗

2.1實驗準備

實驗隨機選用一處備用飲用水源,設定三處采集水樣的采集點,使用采集水樣的容器采集測試樣本。將不同采集點獲得的水樣,裝入水質采樣器中,標記不同采樣點的采樣器。然後參照國際標準規定方法,選用孔徑為0.1um的微孔濾膜過濾圖2采樣器中的水源,反複過濾三次,將過濾後的水源作為待檢測的水源樣本,放置於幹淨無菌的玻璃瓶中,標記序號後采集標記采集水樣的光譜,再利用MSC處理得到測試樣本的光譜,統計得到的基線平移量以及各個水源樣本光譜在426nm處的吸光度數據,數據結果見表3。


將表3所示的水樣參數作為實驗對比標準,分別使用兩種傳統水質理化檢測方法與文中設計的檢測方法進行實驗,對比三種檢測方法的性能。

2.2實驗結果及分析

基於上述實驗準備,統計三種理化檢測方法得到的實驗準備的水源樣本的濁度、基線平移量以及吸光度結果,以表3作為標準對照數值,計算不同檢測方法形成的相對誤差,結果見表4。


由表4所示的檢測誤差數值可知,傳統理化檢測方法1檢測結果的相對誤差數值最大,相對誤差的平均值為13.9%,傳統理化檢測方法2得到的相對誤差數值平均在8.4%左右,檢測誤差數值比傳統理化檢測方法1得到的數值小。而文中設計的檢測方法的檢測誤差在2.6%左右,與兩種傳統檢測方法相比,文中設計的檢測方法得到的檢測結果存在的誤差最小。

3結語

水資源質量安全是保證人類正常生活必要的物質基礎,也是社會經濟穩健發展的必要條件。備用飲用水源是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分的準保護區,用於備用供水。保證備用飲用水源水質的安全至關重要。傳統理化檢測方法檢測的指標數值存在較大的數值誤差,不利於汙染防治工作的開展。為此,文章研究了新的備用飲用水源水質理化檢測方法,改善了傳統檢測方法的不足。但該檢測方法包含大量的計算過程,實際操作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將考慮簡化檢測過程,進一步提高該方法的應用優勢。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節能與環保》,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檢測理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