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喀什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03班的播撒《古代文學與中學語文》結課,這也是民族廣東援疆教師田雯在疆期間的最後一堂課。“援疆即將結束,广东學生們也快畢業了,援疆他們邀請我參加畢業留影。教师大家都很珍惜這份珍貴的风采師生情、粵喀情。录④”她介紹。田雯团结
田雯和喀什大學的學生畢業合影留念。
8年前,西行田雯的播撒丈夫邁出進疆的步伐,這份紮根邊疆的民族熱情便在他們的小家中傳遞。之後,一家人來到中國最西端的城市工作、生活。“他是一名援疆企業家,我是一名援疆教師,孩子也在新疆收獲到了珍貴的友誼和榮譽。我們身體力行為產業援疆、文化潤疆和民族團結貢獻出一份力量。”回顧這段經曆,田雯收獲滿滿。
合家西行見證民族融合
2016年,田雯的丈夫淩力作為東莞援疆幹部,進駐兵團第三師四十一團草湖鎮,任新疆東純興集團董事長。在淩力的參與推動下,新疆東純興集團100萬紗錠項目成功打造。
田雯一家。
這是廣東產業援疆標杆項目,也是兵團第三師紡織龍頭企業,是各省市援疆項目中投資額最大的產業項目,對促進受援地經濟發展、少數民族人口就業、加強各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項目的落地,讓東純興集團獲得“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兵團文明單位”等榮譽,淩力也因此獲得了“兵團優秀企業家”稱號。
淩力在援疆中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令一家人為之自豪。田雯說,丈夫帶著極大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全身心地投入廣東援疆事業中來,縱使他常年在粵新兩地頻繁奔波,多數時間遠離家鄉和家人,但家人都無怨無悔。
淩力的援疆情懷打動了田雯,也燃起她對新疆的向往和追求。於是,她想帶著孩子共同奔赴南疆,度過一段有意義的時光,也把自己在教學上的心得理念奉獻給新疆的學子。經過一番努力,夫妻倆說服了孩子,讓她共同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民族融合,在她青少年時期能夠擁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曆和視野。
2022年8月,田雯成為一名柔性援疆教師;2023年3月,她申請並成為一名“中組部”援疆幹部人才,進駐廣東對口支援的喀什大學,成為專任教師。
把中華優秀文化融入課堂
田雯在喀什大學人文學院擔任專任教師,為各民族學生講授《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與作品選讀》等多門課程。
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如何讓課堂變得精彩豐富,讓學生愛上中華優秀文化?田雯花了許多心思。因為課程麵向各民族學生,她積極思考教學創新,加強思政元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優秀的中國古代文學浸潤感染學生,從而在他們心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相較於古代的散文、戲曲,田雯發現民族學生對古典詩詞更易於接受和喜愛,所以她在課堂上舉辦“詩詞吟唱會”,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或誦讀或吟唱或賞析,去感受詩詞的古典韻律之美。此外,她還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和國家語委主辦的2023年第五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
田雯在課堂舉行詩詞吟唱會。
別出心裁的課堂,讓學生獲益匪淺。““我們都特別喜歡田老師。”學生王雨馨說,在課堂上,田雯曾用文天祥的人生選擇和《正氣歌》來鼓舞學生如何麵對困境,讓古代先賢和傳統文學來浸潤他們的精神世界,“她的課生動深刻,古為今用,是真正能影響學生的好老師”。
以學生為本位,友善而真誠地麵對各民族學生,讓田雯的教學評價獲得99.75分,得到喀什大學學生們的喜愛。除了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她也積極發揮援疆老師“傳幫帶”的作用,所以也獲得了喀什大學同行的認同。
田雯指導喀什大學學生和老師參加教育部和國家語委主辦的2023年第五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
援疆一年半,田雯在文化潤疆上取得了成績。她指導學生和老師參加教育部和國家語委主辦的2023年第五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人文學院是喀什大學校賽獲獎最多的學院。其中,青年教師獲詩詞講解大賽新疆賽區的三等獎;她本人代表喀什大學獲得詩詞講解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
離疆後仍不忘喀什這片土地
來疆前,喀什在田雯心目中,是遙遠而夢幻的的存在。親身紮根這片土地後,喀什成為了融入她生命曆程的一部分。
結課時,田雯(第二排中間)和學生合影留念。
濃鬱的民族風情、誘人的西域美食、獨特的自然風貌、熱情的本土民眾……喀什以獨有的自然與人文的魅力,引發了田雯的熱愛。“能在這個五口通八國的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上工作生活了近兩年,於我而言,是一種幸福,是一段彌足珍貴的經曆。”她感慨,正是生活在南疆這片土地,她才真正感受到戍邊穩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體驗到幾千年的民族融合,各族人民休戚與共。
援疆結束在即,回顧一年半的經曆,田雯仍會燃起初來時的熱情。“作為一位古代文學的高校教師,我在喀什大學的援教工作中,感受到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因子、共同的文化血脈。文化潤疆,功在千秋,我為自己有過這樣一段激情燃燒的喀什歲月感到無比自豪!”
【記者】袁瀚
【通訊員】廣東援疆
【來源】南方農村報 南方網 粵學習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