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不同烹调方式淀粉食材的血糖反应和饱腹感反应(三)

来源:时间:2025-04-22 03:11:40

2.6各食材在不同處理下的不同饱腹飽腹感指數和飽腹感變化

各食材在3種烹調方式下各時刻的飽腹感無顯著性差異(見圖4)。芡實和蓮子在常壓烹調下的烹调飽腹感指數低於糊粉和壓力烹調,山藥幹和薏米壓力烹調的淀粉的血飽腹感低於常壓烹調。芡實在常壓烹調下在餐後75,食材90,糖反105,应和120min時的感反飽腹感變化值有顯著低於糊粉烹調的趨勢(P<0.1),且變化幅度較大,不同饱腹餐後120min甚至低於空腹水平。烹调

餐後120min內的淀粉的血飽腹感指數(SI)如表4所示。糊粉處理紅小豆的食材SI顯著大於常壓烹調的紅小豆,壓力烹調山藥的糖反SI有顯著低於糊粉處理山藥的趨勢(0.05<P<0.1)。同為糊粉處理,应和芡實和薏米的感反SI有顯著小於紅小豆的趨勢(0.05<P<0.1)。

3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發現,不同饱腹雖然5種食材均不屬於精製穀物,但在預先浸泡後烹調,或焙烤打粉衝糊之後,隻有常壓蒸煮和壓力烹調的蓮子和紅小豆屬於低GI食物,衝糊處理的蓮子屬於中GI食物,其它測試餐均具有較高的GI值。之前有試驗表明芡實和山藥具有較高的血糖反應,而本試驗中發現3種烹調方式的山藥幹和糊粉處理薏米的GI值甚至超過100。這暗示著,除了食物本身消化速度較快之外,這些食物很可能還有增加消化液分泌、加強胃腸道功能或其它生理調節作用。

本研究中烹調方法對大部分食材的GI值和餐後血糖反應均表現為:糊粉>壓力>常壓。已有研究發現,經過壓力烹調或者焙烤磨粉處理的澱粉類食材,其澱粉的消化速率和餐後血糖反應會顯著升高。打粉衝糊使食材總表麵積增大,也使澱粉和水解酶的接觸增加,從而導致更利於被消化吸收。本試驗使用25mL溫水和475mL沸水衝調,其衝糊溫度較高,使澱粉可以充分糊化,GI值顯著升高。壓力烹調可以減弱澱粉與蛋白質、纖維間的作用力,提高其糊化程度,使GI值增高。焙烤後打粉降低了食材的粒度,在沸水衝泡時更易於受熱糊化。所有食材在常壓和壓力烹調之前經過較長時間的浸泡,達到了最大吸水量,這可能導致快速消化澱粉(rapidlydigestiblestarch,RDS)增加,加速酶解過程和葡萄糖的吸收,導致餐後血糖反應升高。蓮子和紅小豆質地緊密,有文獻表明其血糖反應較低,但是二者在焙烤打粉衝糊處理後,GI值也均有比較明顯的升高。

蓮子和紅小豆GI值低的原因,除了可能與其中所含的膳食纖維、蛋白質、多酚類物質等成分有關,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與其澱粉結構有關。紅小豆的澱粉具有粒徑大、顆粒均勻致密、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分支相對較少、糊化溫度高、對消化酶敏感性低、膨脹力低、易回生等特點。除此之外,蓮子和紅小豆測試餐的蛋白質含量較高,植物蛋白也具有降低餐後血糖反應的效果。有文獻報道常壓烹調60min的蓮子和常壓烹調70min的紅小豆GI值僅為51和29。蓮子提取物在動物試驗中顯示具有控製體重的作用,而紅小豆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和炎症反應,說明這兩種食材適合控血糖人群選用。

有係統綜述指出,主觀食欲受到進食速度和咀嚼的影響。還有薈萃分析發現,咀嚼可引起與飽腹感相關的腸道激素反應而降低主觀饑餓感和食物攝入量。進食速度較快的食物和飲料因口腔咀嚼過程不足導致飽足感較低。也有研究表明低GI食物往往具有較高的飽腹感。但是本研究中5種食材在打粉衝糊烹調後的飽腹感水平並不低於固態食物,且SI與GI並無關聯。這可能是因為在測試餐總質量相等的條件下,受試糊粉食物在衝調後,作為大體積、高膳食纖維的黏稠半固態食物,不僅進食速度較慢,而且在胃腸道中停留時間較長,而未衝糊的測試餐食物本身體積較小,額外補足的飲水會快速吸收和排出,給胃腸道帶來的物理飽感相對較低。飽腹感相關文獻也證實,較大的食物體積和較高的食物黏度能帶來更強的飽腹感。

總之,紅小豆和蓮子即使經過長時間浸泡和壓力烹調後仍屬於低GI食物,適合納入控血糖膳食。而經充分浸泡吸水之後,薏米、芡實和山藥幹無論以何種烹調方式處理,均屬於高GI食材,有控血糖需求的人群應限量食用,或減少預先浸泡時間,或在食用時搭配大量低GI食材。建議控血糖人群在攝入雜糧時盡量避免打粉衝糊方式。但是,對於血糖正常而消化較弱的人群來說,高GI值的雜糧糊粉產品適合作為營養價值較高的加餐食物。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紅小豆膳食纖維葡萄糖水解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