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黴烯酮,原创玉米大家應該聽起來很陌生,关于但是标准标准其危害卻很嚴重。其既能夠汙染玉米、解读小麥、赤霉大米、烯酮大麥、物质小米和燕麥等穀物;又具有雌激素的推介作用,能造成動物急慢性中毒,原创玉米引起動物繁殖機能異常甚至死亡,关于可給畜牧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标准标准
簡單介紹一下,解读玉米赤黴烯酮是赤霉玉米赤黴菌的代謝產物,又稱F-2毒素,烯酮它首先從有赤黴病的物质玉米中分離得到。玉米赤黴烯酮其產毒菌主要是鐮刀菌屬的菌株。玉米赤黴烯酮的耐熱性較強,110℃環境下處理1h才會被完全破壞。
玉米赤黴烯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其強度為雌激素的十分之一,可造成家禽和家畜的雌激素水平提高,可使家畜,家禽和實驗小鼠產生雌性激素亢進症。妊娠期的動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黴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產、死胎和畸胎。食用含赤黴病麥麵粉製作的各種麵食也可引起中樞神經係統的中毒症狀,如惡心、發冷、頭痛、神智抑鬱和共濟失調等。目前發現,豬對此毒素較為敏感。玉米赤黴烯酮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雌性動物的生殖係統,同時對雄性動物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急性中毒的條件下,對神經係統、心髒、腎髒、肝和肺都會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主要的機理是它會造成神經係統的亢奮,在髒器當中造成很多出血點,使動物突然死亡。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雌激素水平過高而造成的。
玉米赤黴烯酮中毒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在急性中毒時,動物表現為興奮不安,走路蹣跚,全身肌肉振顫,突然倒地死亡。同時還可發現粘膜發紺,體溫無明顯變化。動物呆立,糞便稀如水樣,惡臭,呈灰褐色,並混有腸粘液。頻頻排尿,呈淡黃色。同時還表現為外生殖器腫脹,精神萎頓,食欲減退,腹痛腹瀉的特征。在剖檢時還能發現淋巴結水腫,胃腸粘膜充血、水腫,肝輕度腫脹,質地較硬,色淡黃。而在慢性中毒時,主要對母畜的毒害較大。它會導致母畜外生殖器腫大。充血,死胎和延期流產的現象大麵積產生,並且伴有木乃伊胎的現象。50%的母畜患卵巢囊腫,頻發情和假發情的情況增多,育成母畜乳房腫大,自行泌乳,並誘發乳房炎,受胎率下降。同時對公畜也會造成包皮積液、食欲不振、掉膘嚴重和生長不良的情況。
因此,為了預防玉米赤黴烯酮對動植物及人體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GB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測定》,本標準代替GB/T5009. 209—2008《穀物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測定》、 GB/T23504—2009《食品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測定免疫親和層析淨化高效液相色譜法》、 SN/T1745—2006《進出口大豆、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檢驗方法》、 SN/T1772—2006《進出口糧穀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測定 免疫親和柱-液相色譜法》,代替GB/T21982—2008《動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黴醇、β玉米赤黴醇、α玉米赤黴烯醇、 β -玉米赤黴烯醇、玉米赤黴酮和玉米赤黴烯酮殘留量檢測方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檢測方法。
本標準與GB/T5009. 209—2008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1. 標準名稱修改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測定”;
2. 增加了適用範圍;
3. 增加了熒光光度法作為第二法;
4. 增加了固相萃取柱淨化液相色譜-質譜法作為第三法。
本標準的適用範圍:本標準規定了食品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測定方法。
1. 本標準第一法適用於糧食和糧食製品、酒類、醬油、醋、醬及醬製品、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測定,
2. 第二法適用於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測定,
3. 第三法適用於牛肉、豬肉、牛肝、牛奶、雞蛋中玉米赤黴烯酮的測定。
北京北方偉業計量技術研究院仔細研究了該標準後,根據第一法推出下列完全符合使用場景與要求的乙腈中玉米赤黴烯酮標液。具體清單如下:
產品編號 | 產品名稱 | 濃度 | 規格 |
BWQ8303-2016 | 乙腈中玉米赤黴烯酮溶液標準物質 | 100μg/mL | 1.2mL |
BWQ8304-2016 | 乙腈中玉米赤黴烯酮溶液標準物質 | 20μg/mL | 1.2mL |
BWQ8305-2016 | 乙腈中玉米赤黴烯酮溶液標準物質 | 10μg/mL | 1.2mL |
BWQ8306-2016 | 乙腈中玉米赤黴烯酮溶液標準物質 | 1μg/mL | 1.2mL |
北京北方偉業計量技術研究院研製的玉米赤黴烯酮係列溶液標準物質,可為食品工作者做相關檢測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質量溯源保證。歡迎撥打熱線電話4000-999-322谘詢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