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专访】摩根大通邹炼:做中国金融开放的见证者,WTO新阶段推进中企“从大变强”

来源:时间:2025-04-22 01:58:48

 
【專訪】摩根大通鄒煉:做中國金融開放的从大变强見證者,WTO新階段推進中企“從大變強”

自2001年加入WTO時起,专访邹炼做中者中國便大舉向外資金融機構開放金融業務。摩根2021年,大通段推中國加入WTO已有二十年,国金這標誌著過渡期結束,融开中國金融業已對世界全麵開放。见证进中

在全球有兩百多年曆史的新阶金融巨頭摩根大通,今年恰逢在華運營100年,从大变强並正加速拓展中國市場。专访邹炼做中者今年8月,摩根摩根大通宣布已完成備案,大通段推將全資控股旗下合資券商,国金為第一家外資全資控股券商。融开

麵對巨大的见证进中中國機會,摩根大通曾享受到哪些因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如何抓住機會落地在華的各種業務布局?哪些業務在華發展更具優勢?

近日,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鄒煉接受界麵新聞記者專訪,分析了摩根大通銀行(中國)在華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業務進展情況,也談及了摩根大通在中國金融市場的“橋梁”定位等等。

圖: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鄒煉

 

鄒煉表示,摩根大通的目標是在符合摩根大通全球統一標準的前提下,將更多最具有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的產品和服務帶到中國來,為本土客戶提供更多符合摩根大通全球統一標準的、世界一流的產品與服務。

目前,摩根大通在下一個在華百年開啟之際,已實現了在中國業務的全麵發展,包括投資和企業銀行、環球企業支付、市場業務、證券服務、商業銀行以及資產管理等各個領域。

順應改革開放曆史巨變,加速落地在華金融業務

界麵新聞:摩根大通在華的發展史能夠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巨變,在這個過程中,摩根大通能夠享受到哪些因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

鄒煉:今年摩根大通在中國運營已有一百周年。摩根大通的中國故事正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鮮明例證之一。作為中國金融開放的見證者和積極參與者,摩根大通親身經曆了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中很多裏程碑事件。例如:

1973年,中國銀行在美國的首家境外業務代理行就是大通銀行。

1996年,摩根大通聯席牽頭了首筆“世紀”債券的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100年期1億美元債券。

2018年,我們成為全球首家非中資人民幣清算行,為人民幣國際化這一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有力支持。

2019年,摩根大通宣布將中國政府債券納入摩根大通旗艦指數,幫助國際投資者更加充分地參與了中國的債券市場。我們預計在中國債券被納入包括摩根大通指數在內的全球三大主要固定收益基準指數後,將為中國帶來高達2500億到3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近20年來,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更多領域逐步對外資開放,摩根大通的業務發展取得了很多新的突破。我們很高興在下一個在華百年開啟之際,實現了在中國業務的全麵發展,包括投資和企業銀行、環球企業支付、市場業務、證券服務、商業銀行以及資產管理等各個領域。

界麵新聞:近20年來,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腳步加快,摩根大通是如何抓住這個機會落地在華的各種業務布局?

鄒煉:目前,摩根大通在中國的業務有四大法律實體——本地法人銀行、證券、資產管理、期貨。

在本地法人銀行方麵,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是總部設在北京的第一家外資銀行。近年來,摩根大通繼續從集團層麵不斷加強對於本地法人銀行的投入,在2009年和2012年分別增加注冊資本20億元人民幣和25億元人民幣。2020年,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麵臨重重挑戰的時候,摩根大通再次向本地法人銀行增資15億元人民幣。這一係列注資,充分體現了摩根大通對於中國市場的信心以及對中國長期發展戰略的承諾。

在證券領域,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於今年8月正式獲批成為中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證券公司,目前摩根大通也已經完成了增資計劃。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成立於2019年,總部設立在上海。公司在2020年3月正式展業,為中國以及國際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谘詢以及證券承銷與保薦。 

在資產管理方麵,摩根大通的公募合資公司上投摩根是一家擁有300多名員工、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670億人民幣的金融機構,在中國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品牌知名度、業務實力和豐富的產品係列。2020年4月,摩根資產管理與合資夥伴初步達成一項商業共識,將擬收購取得上投摩根100%的股權。集團希望,通過全資控股,結合上投摩根的本地優勢和摩根大通的全球投資專長,更好地服務中國投資者。

在期貨方麵,2020年摩根大通的期貨業務已獲得證監會核準,成為了國內第一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期貨公司。未來,摩根大通還將繼續加強在華平台,讓公司能夠更好地協助國內外客戶,通過中國的在岸交易所完成上市商品、股權和固定收益衍生品合同的清算。

以上四大法律實體是摩根大通在華業務發展的基礎。集團希望通過全資,把摩根大通的運營理念和實體發展相結合,加快把我們全球的產品和服務落地中國。

在更加全麵的牌照和全球產品落地之後,摩根大通可以將更多跨境、全球化的產品及平台引入到國內,直接對接在國內的客戶。此外,能夠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和發展階段而有所側重,做到更貼近中國國內客戶、更加本地化。

同時,摩根大通也希望在合適的情況下與監管共同努力,把集團在海外的風險控製、融資等領域的經驗帶到中國,探索更多的領域,包括衍生品、融資融券等等,為客戶開發更加創新的解決方案。

界麵新聞:2021年,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獲批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在這個過程中,摩根大通做出了哪些努力?此外哪些業務在華發展將更具優勢?

鄒煉:實現全資控股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對於摩根大通來說是一個裏程碑,對於摩根大通在中國的長遠發展非常重要。同時,此舉對於外資深度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也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曾經表示,“摩根大通的目標是終有一天能夠在中國取得完備的金融牌照、全資控股我們主要的本土公司,在中國實現業務的全麵發展。”

我認為,摩根大通業務在中國發展有一個共同的優勢,就是集團的雄厚實力和非常豐富完備的產品線,保證摩根大通可以充分地發揮橋梁的作用,幫助中國企業全球拓展,支持全球資本和投資者進入中國。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麵:

首先,是全球實力。從全球範圍來看,摩根大通已經連續十多年蟬聯全球投行之首,是債券和股票領域首屈一指的承銷商,同時在跨境並購、全球市場研究、分析和交易執行領域居於領先地位,在全球範圍內為政府機構、大型企業和機構投資者提供服務。摩根大通的公司規模和全球實力意味著集團具備獨特的優勢,能夠幫助中國公司實現全球增長,並助力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日益成熟的資本市場。

其次,是科技投入。科技是摩根大通的重要業務支柱,我們一直以來都致力於保持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投資創新型解決方案,改善客戶體驗。從人力投入上來看,摩根大通全球員工約25萬人,科技部門的員工有近5萬人,其中3.1萬人在技術開發崗位。

從資金投入上看,近幾年來,摩根大通集團每年在技術上的投資高達120億美元,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流向金融科技新戰略。摩根大通願意做行業的先驅者,為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基礎金融產品將愈加完善,因此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再次,是不同業務條線間的協同效應。憑借摩根大通的全球網絡和規模,我們可以打造一個獨特的生態係統,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境內和境外服務。

例如,通過我們本土法人主體之間以及與摩根大通全球網絡的聯動,本土客戶不僅可以在摩根大通獲得交易銀行服務,還可以通過在岸或者離岸的股票或者債券市場募集資金,實施國際並購,或者是尋求海外投資機會。此外,其他服務還包括場外以及衍生品的對衝業務,以及證券資產的托管業務等,也是摩根大通全球網絡和資源的優勢所在。

商業銀行本土落地,拓展金融版圖的中國布局

界麵新聞:今年恰逢中國加入WTO20周年。在中國入世的背景下,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也是首家將總部設在北京的外資銀行。摩根大通銀行(中國)在華發展如何?

鄒煉:一直以來,摩根大通都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見證者、受益者和積極參與者。

2007年,摩根大通獲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成立本地法人銀行——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摩根大通也成為首家將本地法人銀行總部設在北京的外資銀行。

外資本地法人銀行獲準設立是中國銀行業發展曆程中積極而重要的一步,外資銀行得以開始在境內提供人民幣計價的業務和服務。

摩根大通本地法人銀行自成立伊始,就致力於積極把握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機遇,業務版圖和覆蓋地區不斷擴大。目前我們通過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多家分支機構,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憑借摩根大通集團的全球網絡和實力,跨境業務一向是摩根大通的業務強項。我們目前開展的相關業務包括跨境債券發行、股權融資和並購谘詢、金融市場銷售、存托憑證業務、全球托管業務、環球貿易服務、美元等外幣清算等,為客戶提供完整的一站式服務。

雄厚的資金實力、審慎的風險管理策略、行業領先的資產質量以及對客戶不變的支持為我們在業內贏得了高度評價。2020年,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獲得標普信評AAA主體評級,評級展望為穩定。

今年,摩根大通有一個重要的進展,就是拓展了商業銀行業務的中國布局。摩根大通憑借領先的業務實力、強大的全球網絡以及深厚的市場專長開始為總部在中國的中型企業提供服務。

順應國際化發展,推進中企“從大變強”

界麵新聞:摩根大通在服務中國企業國際化、全球化過程中做出了哪些努力?

鄒煉:摩根大通一直是中國企業國際化、全球化道路上堅實可靠的合作夥伴。

從提供融資、貿易結算等具體業務支持,到幫助中國企業適應不同的國際市場,為他們在當地提供國際化、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摩根大通為中國企業的全球拓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以跨境金融領域為例,摩根大通是中國第一家提供全數字化和自動化貨物貿易跨境支付解決方案的外資銀行。這個方案2019年推出,徹底解決了貨物貿易跨境支付中單證處理、流轉環節中的各類痛點,大大提高了企業開展跨境貿易的效率。

2020年,摩根大通銀行獲批成為上海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首家試點銀行,為試點企業的跨境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提供更加便利的跨境結算服務。

此外,摩根大通還與阿裏巴巴、SWIFT共同合作,讓企業可以通過銀行,接入全球金融通信網絡的雲端數據庫,讓跨境匯款實現可視化、可追蹤、數字化,解決了國際電匯長期以來存在的不透明、不可控、費用高等痛點,獲得業內的高度評價。

中國以及亞太區是摩根大通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也是集團遍布全球的客戶最看重的區域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客戶走出去,我們的角色、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

界麵新聞:您對中企全球化、國際化有什麽看法?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時間,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還將麵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鄒煉:近年來,隨著中國整體經濟規模發展壯大,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持續推進,中國企業規模和大公司的數量也不斷增加。

1995年,《財富》雜誌第一次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時,世界貿易組織(WTO)剛剛建立,中國也開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到1997年,這個排行榜上隻有4家來自中國內地的企業。

2001年中國加入WTO。這一年,進入排行榜的中國企業為12家。

2008年以來,中國企業在排行榜中的數量不斷增加。在2020年的排行榜中,中國上榜企業數量已經位列第一,共133家,占500強總數的超過1/4。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別的國家或地區的企業能夠如此迅速地增加在排行榜中的數量。

從企業實力上看,根據《財富》雜誌披露的數據,在世界500強公司的橫向比較中,中國企業的平均銷售收入和平均淨資產兩項指標都達到了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

總而言之,改革開放40多年,前20年中國企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加入WTO以來的20年,中國現代化企業實現了從小到大。下一個階段,中國企業麵臨的挑戰,是如何從“大”,轉變為真正的強大,出現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當然在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道路上也麵臨這一些挑戰:首先是當地合作方的選擇,如何挑選值得信賴的合作方。其次是投資過程中,如何在完全陌生的市場環境中完成盡職調查、了解監管環境、建立政府關係等。還有,當麵對不同地域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怎樣盡早找到有經驗的合作夥伴提供支持,提前防範風險。

作為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機構,摩根大通服務超過100個市場的客戶,在不同市場裏都擁有一支穩定的團隊,了解當地的文化和市場情況。摩根大通願意成為中國企業全球化道路上堅實有力的支持者、合作夥伴,一如既往地通過我們的全球實力、本地專長,更好地支持中國企業全球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