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布点布设及监测质量的提升

来源:时间:2025-04-22 03:50:24

汙染場地調查中土壤監測點位的污染布設成為直接影響汙染場地調查結果的關鍵和核心要素,點位布設的科學、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後期土壤取樣的场地测质質量,因此,探討汙染場地土壤監測點位布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分析了我國土壤環境監測網內容、环境布點思路和方法基礎上,调查進一步探討了土壤環境監測質量提升的對策,為做好土壤環境監測提供借鑒參考。 

一、土壤提升概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监测及监快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布点布设優化,污染城市功能區布局不斷調整,场地测质城市中心區的环境大中型企業陸續搬離,原有企業的调查用地被再次開發,但由於原有企業用地在企業多年的土壤提升生產經營過程中受到汙染,需要對其進行治理和修複,监测及监消除城市發展潛在環境汙染隱患問題。布点布设其中,污染汙染場地調查中土壤環境汙染狀況調查是最重要和核心關注內容。在前期基礎信息調查基礎上,做好現場土壤取樣、分析及監測,其中土壤監測點位的布設成為直接影響汙染場地調查結果的關鍵和核心要素,點位布設的科學、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後期土壤取樣的質量,因此,探討汙染場地土壤監測點位布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土壤環境監測網內容

目前,背景點、基礎點和監控點構成了我國土壤監測網三個監控點。

(一)背景點

土壤監測背景點布設,主要是指在未受到或者很少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土壤點位,在這些未受到或很少受到的影響的土壤中各種元素的不同含量會以原始麵貌充分展現,從而可以依據相關監測數據的收集、分析,確認土壤汙染的具體原因,為後期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研究提供數據參考。環境監測人員根據背景點及相關監測內容,確定新的計劃。

(二)基礎點

土壤監測基礎點布設,主要是指在目前已有的各種土壤類型之上,設置相應的環境監測點位,並通過定點及連續的環境監測模式,係統且較為全麵的對目前土壤中的各個環境狀況及後期的變化情況進行反映,通過基礎點位的布設分析和查找出土壤環境汙染的具體狀況,並提出相應的土壤汙染控製對策,為土壤環境管理提供第一手參考資料。

(三)監控點

土壤監測中的監控點位布設,主要是指包括環境中所存在的敏感區、風險源及潛在風險的內容監測,監控點布設大多是將受到影響的範圍及汙染特點作為監測布控的現實依據,並對重金屬、有機汙染物等可能給周邊環境帶來影響的汙染物排放量較大的工業園區、大中型企業周邊土壤進行監控,在這些區域布設一定數量點位,實現土壤環境的實時監測和預控。

三、土壤監測布點思路

與大氣、水環境監測布點不同,土壤環境監測布點應堅持其自身特點、原則,嚴格按照以下思路做好點位布設。

(一)現實可行性

布設數量及具體位置是直接關乎後期土壤環境調查的質量和效果,也是後期環境監測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汙染場地調查土壤監測點位布設應兼顧現場安全、交通便利和場地構築物分布等多種因素,確保後期土壤取樣的現實、可行,防止因土壤點位布設不當而導致後期的土壤取樣及監測無法正常開展。

(二)操作連續性

土壤監測點位布設應以確保能夠滿足此次監測實際的現實需要為根本,此外,還要兼顧後期土壤環境治理風險管控、土壤環境長期監測的客觀需要,所布設的點位要能夠保障相應的連續性、連貫性,這樣,通過監測所收集到的相關監測數據值才更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現實參考價值。

(三)價值經濟性

汙染場地環境土壤調查監測點位布設的數量、密度會直接與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可靠性具有正比例關係,即,監測點位布設密度越大、數量越多,所收集到的監測結果會越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但這也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因此,土壤調查監測點位的布設數量及密度選擇上應本著經濟性原則,確保以最具代表性的點位布設獲得汙染場地環境調查的目的和效果。

(四)覆蓋全麵性

汙染場地環境土壤調查監測點位布設的覆蓋麵應保證全麵性,即,所布設的點位應涵蓋被調查土壤的類型、區位特點、土壤利用方式等,監測點位的布設位置要兼顧土壤的上述各種不同類型,為土壤汙染場地調查提供現實可執行的依據,從而全麵掌握土壤現狀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五)分級控製性

所謂分級控製性思路或原則,即,根據國家、省、市、縣等各個層級的不同需求確定監測點位涵蓋的尺寸範圍及大小,並對監測點位的數量及位置確定進行確定,確保汙染場地根據不同層級執行相應的分級管理。

(六)相對一致性

所謂相對一致性,是指在土壤調查監測點位布設時,應充分考慮監測點位是在同一采樣區域中土壤差異性最大程度地降低到最小或最低,使土壤性質具備相對一致性,為後期的土壤監測數據的可比性提供可靠保障。

四、土壤監測布點方法

目前汙染場地土壤監測布點的方法主要有分區布點法、隨機布點法和係統布點法。

(一)分區布點法

分區布點法主要是針對麵積大,範圍廣的汙染場地土壤監測,這樣能夠有效保證土壤監測功能區清晰,使土壤原貌得以完整保存,從而來優先選擇分區布點法作為土壤監測布點方法應用。首先,要根據汙染物種類、汙染物汙染途徑以及汙染方式等對被調查場地土壤進行監測點位布設;其次,分區布點法應盡可能地將地塊中之前所設立的分界作為土壤環境監測分區的邊界,為便於後期的取樣及樣品的代表性,應保證土樣監測分布的形狀。再次,分區布點監測受汙染土壤,應確保監測布點時同一深度地塊按照同一類別進行劃分;最後,分區布點法應用中,若規劃區域地塊範圍廣,監測布設的點位麵積過大,則需要將這些大麵積的監測區域分成若幹個小塊,便於監測活動的開展。在具體點位布設時,分區布點法的應用,要結合汙染場地的監測現狀,從外圍四周向中間進行土壤樣品取樣、測試、分析,待監測采集平麵布設完成後,根據同點位進行縱向布設點位。縱向分為表層土(0cm-20cm)、淺層土(20cm-60cm)、深層土(>60cm),其中表層土多用土樣采樣方式,淺層土則將其分為上下兩段取樣,製成混合樣,深層土則按照縱向分層技術選取每層代表土樣。

(二)隨機布點法

汙染場地土壤監測取樣點位布設中的隨機布點法,主要應用於監測土塊較大,功能劃分會導致土壤遷移,這就需要按照實際需要進行點位布設,並根據不同地塊進行隨機布設。根據汙染場地的實際麵積、土壤汙染現狀設置具體的係統網格密度,並將網格調整為三角形、方形等不同規則形狀。待網格劃分確定後,按照隨機選擇的原則,從所確定的各個網格中進行取樣,根據汙染場地的麵積、汙染場地的汙染程度,以及土壤監測布點的實際需要確定取樣點位的數量。隨機布點法確定網格中都應設立一個取樣點,這個取樣點應確保位於網格中心位置,並結合樣點作出相應點位的調整,以保證點位取樣能夠代表被監測場地土壤汙染現狀。在隨機布點法應用過程中,若網格麵積過大,則需要進一步將其細分為若幹個小網格,在這些小網格內部中進行取樣混合,獲得混合土樣本。

(三)係統布點法

汙染場地土壤監測取樣點位布設中的係統布點法,需要監測人員預先對汙染場地的汙染情況、汙染麵積進行資料收集和分析,設置網格密度,通常以三角形、方形為網格設置形態。在係統、全麵的原則理念下,進一步做好網格選擇,按照監測的目標要求和實際,做好監測點位的布設和取樣。係統布點法取樣過程中,布點區域選定情況下,應在每個網格中設立相應的取樣點,取樣點應位於網格中心位置處。網格麵積過大,則需要對網格進行再細化,並對每個網格進行取樣、混合。相較於分區布點法和隨機布點法來說,係統布點法需要大量的監測設備支撐和保障,監測的工程量大、過程複雜,但監測結果的精準度高,對提升土壤汙染治理質量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五、土壤監測質量控製評定

(一)分析方法評價

土壤環境監測分析方法與標準規範中所推薦的方法一致。這就需要在每次土樣分析前,做好相關監測儀器設備性能的調試,保障土壤樣品監測儀器設備的功能複合相應的檢出限要求。通常,需要反複做好5次空白試驗,然後根據每一次的監測值,換算成土樣測算的具體濃度值,並計算出標準偏差和最低檢出限。在此過程中,若檢出限高於規定法的數值時,監測人員應通過改進試劑質量、用水等找出具體原因,嚴格調整和控製土壤樣品監測實驗的環境條件,或者選擇富集濃縮法,對其進行重新測定,使土壤樣品監測符合標準要求為止。

(二)空白值評價

土壤樣品提取後對其進行樣品監測分析,在土樣監測分析時,應做到一批次的樣品監測2個及以上的平行空白樣,以切實做好空白值頻度的控製。在監測出的平行空白樣中,要保證2個空白測定值之間的相對偏差≤50%,符合這個偏差的,說明其控製值精密度指標符合要求。反之,則說明精密度指標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采樣監測。或者把土壤樣品測定的空白值點插入空白值均數控製圖內(即,空白值點應落在上控製限與下控製限範圍之內),以驗證空白值精密度指標是否符合標準。

(三)精密度評價

通過平行性檢查、超差複檢、異常值複檢等方式來評價土壤樣品監測的精密度。利用計算平行樣的絕對偏差(有效態元素)、相對偏差和控製值,據此作為土壤樣品監測分析精密度評價的重要指標。精密度評價中,平行樣又包括密碼平行樣和明碼平行樣。如,可以根據土壤樣品總數的5%,作為土壤多環芳烴、酞酸酯、多氯聯苯等有機汙染物密碼平行樣的采樣數量,並按照5%的總數量,將製備好的30目、50目、100目、200目無機元素樣品編碼密碼平行性,監測分析時,應將交接到的所有樣品,按照5%編入明碼平行樣。

(1)檢查平行性。樣品分析過程中,環境監測人員應隨機在其中的分析樣中抽取10%待測樣作為平行雙樣測定,包括分析明碼平行樣(測試員計算偏差)、采樣、製樣密碼平行樣(質控員計算相對偏差)等。

(2)複檢超差。即,當密碼平行樣測定的基本值與另一測定的檢查值之間存在相對偏差不合格時,需要對其進行重新測定,若基本值複驗值與檢查值相對偏差滿足標準,應以二者的均值報告檢測結果,反之,應對檢查值進行複驗,並以三個數據相近均值報告檢測結果。

(3)複檢異常值。在異常低值、異常高值樣品進行複測,複測結果與原測定值相對偏差發生超差的,應進行基本複檢,根據現實檢測需要的,必要時進行檢查複檢,把接近測定值平均獲得的均值作為報出值。

(四)質控圖監控

(1)均數控製圖方法。在監測土樣樣品中所含有的有機農藥回收率時,回收率數據達20個,從75.5%-99.5%之間,全部達到了合格,其中16個點位於輔助線上下範圍之內,則,總數的80%符合≥50%的標準要求;未發現連續5點位於中性線同一側。因此,土壤樣品監測點位應分布合適,並確保質控圖可靠,整個獲取的檢測數據屬受控狀態。

(2)多樣控製圖方法。以某檢測的銅標準樣品作為對數差監控,5個銅標準檢測樣結果計算對數差(共32個),從0.04-0.05之間,符合標準要求,30個回收率數據落在控製限範圍之內,15個點落於輔助線內。因此,確保點數合理分布,質控圖可靠合理,確保檢測數據處於受控狀態,保障土壤樣品監測的質量。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區域治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樣品監測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