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丨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4.12.16

来源:时间:2025-04-22 01:59:00

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丨市委書記抓鄉村振興(2024.12.16-12.22)_南方+_南方plus

本文收錄於專輯


近期,各地市委書記紛紛深入基層調研“百千萬工程”。现代乡村廣州市強調要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农业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产业汕頭市要求加快提升村級公共服務水平,集群记抓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福祉。丨市河源市提出圍繞培育現代農業2個“1+3”產業集群,委书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振兴梅州市將進一步深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培育推行“產業村長”“產業社區”。现代乡村中山市要求鞏固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农业以點帶麵推動全域存量農房風貌提升。产业江門市要高水平推進“開平-台山”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省級試點。集群记抓茂名市將聚力做大做強佛茂產業園,丨市深化“村企共建、委书村村結對”。肇慶市全力推進粵桂省際邊界和美鄉村示範帶建設。清遠市提出深入挖掘清遠刺繡文化資源,幫助繡娘實現增收致富。潮州市強調做大做強“萬畝千億大平台”,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雲浮市提出穩妥推進鎮(街)經濟發展總公司混合所有製改革,探索美麗庭院與產業融合新路徑。

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

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

12月17日,市委書記郭永航到黃埔區調研,強調要大力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示範項目,優化提升鄉村風貌和環境品質,探索建設公園式住宅,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以落實林長製為抓手,深入推進綠美廣州生態建設,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要加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擴麵提質打造典型鎮村,奮力打造產城融合、城鄉融合標杆區。

深入實施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培育行動

12月18日,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到從化區調研,強調要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以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為抓手,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要深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機製試點,深入實施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培育行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產業。要紮實推進鄉村全麵振興,用好用活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經驗,進一步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紮實開展農房風貌管控和改造提升,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進綠美生態建設,強化流溪河源頭整治和水源涵養,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汕頭市委書記溫湛濱:

加快提升村(社區)公共服務水平

12月21日,市委書記溫湛濱采取“四不兩直”方式,赴澄海區督導檢查"百千萬工程"推進落實情況,強調要突出規劃引領,堅持整村打造提升,結合資源票賦引進謀劃產業項目,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切實改善鄉村風貌,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拓展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要突出民生福祉,聚焦“一老一小”、交通基礎設施、水體管養、文體設施等方麵,加快提升村(社區)公共服務水平。

河源市委書記何國森:

培育現代農業2個“1+3”產業集群

12月17日,河源召開全市科技大會,市委書記何國森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以打造獨具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係河源樣板為牽引,圍繞培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農業2個“1+3”產業集群,積極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改造,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

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

進一步深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12月19日,梅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市委書記馬正勇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深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自然災害危險區域建房戶避險搬遷等重點領域改革,推進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壯大“四上”企業。要著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力提速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突出典型縣、鎮、村抓好產業發展、風貌管控、美麗圩鎮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綠化美化等工作。

推行“產業村長”“產業社區”

12月20日,梅州市省際交界處建設工作推進會在蕉嶺召開。市委書記馬正勇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強調,要突出經濟發展,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推行“產業村長”“產業社區”,實施強村公司培育計劃,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做強“土特產”文章,不斷培育壯大“四上”企業,增強村集體經濟收入。要突出環境提升,集中資源要素推進重點區域“三大革命”“三清三拆三整治”及“六亂”治理,突出“本土化”抓好農房風貌管控,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標誌性建築和景觀。要積極創建“無信訪村(社區)”。要全力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防災減災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機製,推動農村居住與生產分離。

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

以點帶麵推動全域存量農房風貌提升

12月17日,市委書記郭文海到南頭鎮調研。他強調,南頭鎮要因地製宜發展好民宿產業和庭院經濟,推動農文旅融合,壯大集體經濟。要協同推進“工改”和治水,持續鞏固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成果,以點帶麵推動全域存量農房風貌提升,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典型培育村要積極扛責任、作貢獻,堅決用改革思維求發展、求突破。要加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牽引帶動作用,不斷壯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讓農村大地成為施展才華的大舞台

12月21日,市委書記郭文海利用周末時間到東鳳鎮,就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進行調研。他強調,要總結推廣經驗,立足各鎮村實際深入謀劃,將“百千萬工程”與課堂教學、本土文化傳承緊密結合起來,讓農村大地成為老師、學生、文化文藝人才施展才華的大舞台。典型培育村要鞏固拓展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抓好存量農房外立麵改造和風貌提升,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質升級。希望企業家們精準匹配供需、做實結對幫扶,企村聯動賦能“百千萬工程”。

江門市委書記陳岸明:

高水平推進“開平-台山”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建設

12月16日,江門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市委書記陳岸明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強調,要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走深走實,持續增強縣域經濟實力,抓好典型縣鎮村建設,高水平推進“開平-台山”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建設,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茂名市委書記莊悅群:

聚力做大做強佛茂產業園

12月16日至17日上午,市委書記莊悅群率市黨政代表團到佛山市,就進一步深化佛茂對口幫扶協作進行考察交流。他表示,茂名將與佛山攜手共進,以縱深實施“百千萬工程”和推動產業有序轉移為抓手,進一步深化“村企共建、村村結對”和“組團式”幫扶,聚力做大做強佛茂產業園,加力提速“反向飛地”建設。

肇慶市委書記張愛軍:

紮實推進農村跨村集中建房工作

12月16日,肇慶市委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市委書記張愛軍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強調,要紮實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推出一批創造型引領型改革。要全力推進粵桂省際邊界和美鄉村示範帶建設,緊扣“富、淨、美、綠、強、治、闖、聯”的改革要求,為深化粵桂協作作出擔當貢獻。要紮實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農村跨村集中建房工作,圍繞房地聯動、縣縣聯動,切實做好“小田換大田”文章,促進各類資源要素有序流動,推動生產、生活、生態互促共融。

推動西部板塊城鄉融合發展

12月18日,肇慶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市委書記張愛軍主持會議。會議強調,要加力提速實施“百千萬工程”,突出答好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必答題,協同推進產業發展、農文旅融合等工作,促進縣鎮村高質量發展。要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鞏固提升綠美肇慶生態建設成效。要推進東部城區一體化融合發展,同步推動西部板塊城鄉融合發展。

清遠市委書記殷昭舉:

幫助更多繡娘實現增收致富

日前,市委書記殷昭舉到清城區調研,強調要結合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發展,深入挖掘清遠刺繡文化資源,幫助更多繡娘實現增收致富。要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百千萬工程”,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斷完善基礎配套設施。要依法依規推進礦山生態修複治理,堅決築牢粵北生態屏障。

潮州市委書記何曉軍:

做大做強“萬畝千億大平台”

12月17日至18日,2024年潮州市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在饒平縣召開。市委書記何曉軍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加大力度推進“三個三”攻堅行動,加快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進度,擴麵提質推進典型鎮村培育,深入開展綠美潮州生態建設。要做好“土特產”文章,係統謀劃擦亮鳳凰單叢等特色農產品品牌。要講好潮州文化故事,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推進傳統網箱“木改塑”升級改造,培育壯大海上風電等新興產業,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深化深潮對口幫扶協作,做大做強“萬畝千億大平台”,構建全鏈條產業“生態圈”。要抓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村“三塊地”改革。

鼓勵開發觀光農業、精品民宿

12月19日,市委書記何曉軍到湘橋區城西街道仙洲島調研,強調要一體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風貌管控提升、產業融合發展。要拉網式清髒治亂,全覆蓋整治“三線”,高標準治理汙水,提升和美鄉村靚度。要做強富民興村產業,深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開發觀光農業、精品民宿,謀劃建設更多網紅打卡點,支持發展商貿、餐飲、娛樂、農旅休閑等多元旅遊業態。

雲浮市委書記盧榮春:

穩妥推進鎮(街)經濟發展總公司混合所有製改革

12月17日上午,市委書記盧榮春到雲安區調研“百千萬工程”工作。他強調,要錨定目標、攻堅克難,堅決打好打贏農房風貌提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兩場攻堅戰;要深化基層治理改革,完善基層矛盾糾紛發現機製;要規範基層人員聘用,嚴格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穩妥推進鎮(街)經濟發展總公司混合所有製改革,積極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活化鄉村資源資產,探索美麗庭院與旅遊、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延伸拓展生態休閑、特色民宿等多種功能和業態,持續開拓富民增收渠道。

整理:南方農村報記者 楊雪

剪輯:南方農村報記者 方壯瑋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方壯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