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技術瓶頸
經過幾十年發展,角特我國八角加工業已得到蓬勃發展,色资各種產品的源加用产业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工利在生產過程中也麵臨諸多技術瓶頸。
八角幹果加工主要依靠分散農戶、展现状小作坊采用的角特燙水曬幹方法進行加工,民間把通過此方法加工獲得的色资八角幹果稱為水燙果,外觀棕紅或褐紅,源加用产业氣味芳香,工利品質純正,展现状成為業內公認的角特大紅八角標準。許多經銷商為了降低加工成本,色资提高八角色澤美觀度,源加用产业減少黴變,工利還使用硫磺熏蒸八角,展现状造成含硫超標,帶來了食品安全問題。為了解決八角幹果加工生產分散、規模小、品質不勻和含硫超標等問題,業內人士意識到推廣應用機械化、規模化加工八角很有必要,並興起研發八角幹燥機械設備的熱潮。目前一些設備已在實際生產中得到試用,但發現加工出來的八角果色澤、氣味等達不到傳統水燙果的品質,市場上傳統消費者的認可度稍低。因此,如何控製機械設備的技術參數,確保八角產品各項質量指標達到大紅八角的標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瓶頸。
茴油提取和精深加工方麵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瓶頸。由於八角林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區,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就近林地加工茴油很有必要,而目前還缺少這方麵的機械設備,迫切需要研製出適用於山地就近加工、便捷而高效的茴油蒸餾設備。目前許多茴油精深加工產品的技術工藝已容易實現,麵臨的主要問題是許多工藝和生產線伴隨產生和排放許多廢棄物,帶來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而許多加工企業缺乏這方麵的環保工藝技術及相關意識。例如茴腦合成製取茴香醛過程中,傳統工藝上常使用二氧化錳、硫酸等物質作為催化劑,環保壓力較大。
近十年來八角莽草酸加工產業發展迅速,一些企業已建立年產100 t以上的莽草酸生產線,莽草酸提取分離技術得到較大發展,但是生產工藝仍然較繁瑣,人工操作頻度高,自動化水平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莽草酸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顯得非常迫切。
3產業發展趨勢
3.1產業現狀
八角資源的加工利用產業主要包括幹果加工、茴油提取、精深加工和其它高價值有效成分提取等方麵。我國八角資源大約95%用於食品、日化用品等行業,5%用於醫藥行業。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擴大和現代資源加工技術的進步,八角加工產業蓬勃發展,加工企業數量和規模逐漸擴大。近年來我國八角幹果產量約14~18萬噸/年,產值約70~90億元,主產地為廣西,在資源利用上以八角幹果原料利用為主,精深加工利用比例小。據《中國經濟林發展報告(2013年)》數據,2012年用於精深加工的八角幹果4 800 t左右,主要加工產品為茴香油、茴香腦、茴香醛、莽草酸等。據廣西林業部門統計,2010~2017年廣西用於精深加工的八角幹果僅占八角幹果總量的5.5%左右,其餘均以原材料利用為主,以國內消費為主,出口較少,年出口量僅3 000~6 000 t。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八角作為香料資源參與國際貿易的機會增大,出口量有望增加。
我國南方生產的八角幹果,除了部分用於出口,國內主要消費市場在北方。八角鮮果首先在廣西產地得到幹燥加工,之後通過經銷商集中到南寧、玉林、梧州等主要批發中心,再大批量運輸到安徽、河南、山東等北方集散中心,經銷商再進行分散包裝或者零散銷售,作為香調料深入千家萬戶。2017年以來,受產量和市場存量影響,國內八角價格持續顯著上漲,鮮果收購價達到12~16元/kg,幹果批發價22~33元/kg。
近年來,我國每年生產八角茴油不超過1萬t,出口量約為3 500 t/年,其中廣西產的茴油占95%以上。茴油出口主要銷往法國、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相比八角幹果,茴油資源的出口比例較大,國內銷售和利用僅占20%左右。茴油提取加工以農戶分散小作坊為主,生產效率低,茴油質量參差不齊。廣西有少數規模化的大型企業從事八角茴油提取生產,生產設備較先進,茴油產品質量較高。
國內從事八角精深加工的企業雖然不少,但以中小企業為主,2019年廣西生產的茴香腦約600 t、茴香醛約500 t、莽草酸約100 t以及其他產品約100 t,產品缺乏多樣化,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滯後。發達國家通過從我國進口八角原料或深加工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和利用,加工技術和終端產品開發能力較高,他們依靠先進的加工利用技術,占據八角終端產品市場高地,從中獲得高額利潤。比較著名的是瑞士羅氏公司以八角提取的莽草酸為關鍵原料,合成抗流感病毒特效藥物磷酸奧司他韋,即“達菲”,在全球醫藥市場取得巨大收益。為了更方便地從中國獲取優質八角資源,一些外國公司已加大投資進入中國市場,為我國八角行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競爭。
3.2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八角資源的加工方法和應用領域將不斷升級和擴展,八角應用更加廣泛。為縮小與國外的差距,我國八角精深加工技術和生產規模需要加強和提升,在鞏固八角幹果香料用途的基礎上,挖掘更豐富的深加工香料用途和跨行業用途,實現幹果加工產品安全化、深加工產品精細化、用途廣泛化和加工設備智能化,從而推動八角資源加工利用產業向深加工和高端產品開發利用發展。
3.3存在的問題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八角資源加工利用產業已得到全麵發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產業性問題。主要表現為:1)八角產品類型不夠豐富,資源以幹果整果或者粉碎利用為主,深加工利用很少,深加工產品以茴腦、茴香醛、莽草酸等一些常見產品為主,其它高價值成分的開發利用規模很小。2)隻製定了八角幹果和茴油初級產品的質量標準,而茴腦、茴香醛、莽草酸等其它深加工產品缺乏有關質量標準。3)市場上缺乏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精深加工技術和新產品開發人才緊缺。
4建議與對策
八角是我國獨具優勢的自然資源,做大做強八角加工利用產業符合我國多方麵的戰略需求,發展前景廣闊而且具有戰略意義。建議未來應著力解決八角加工利用的技術瓶頸,以提高精深加工利用水平和擴大新產品開發為重點任務,提高八角資源的綜合利用度,促進八角行業與其它行業的深度融合,豐富八角產品類型,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提高八角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采取建立八角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協調機製,加大產業發展資金投入,製定產業發展激勵政策、營造產業發展有利市場環境以及加強國際間技術合作等對策,促進我國八角加工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生物質化學工程》2020年11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硫磺,莽草酸,茴香油,磷酸奧司他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