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每一步都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步” 在南极找陨石有多难?—新闻—科学网

来源:时间:2025-04-22 02:11:15

作者:梁麗娟,每步宋雲研,自难新田光琪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發布時間:2025/1/31 7:57:40
選擇字號:
“每一步都可能是己的极找自己的最後一步” 在南極找隕石有多難?

 

南極有著豐富的隕石資源,目前,最后我國南極考察隊已在格羅夫山收集到超過一萬兩千塊隕石,步南而這些隕石大多是陨石有多靠人工徒步收集來的。琚宜太,闻科一位在南極尋找隕石的学网科學家,他曾在無人區進行過獨一無二的每步人生冒險,創造了中國隕石收集的自难新奇跡,也成為年輕科考隊員學習的己的极找偶像。

三赴南極琚宜太團隊帶回2941塊隕石

春節前夕,最后曾參加過第35次中國南極科考、步南桂林理工大學研究隕石與行星物質的陨石有多夏誌鵬博士專門從廣西趕來北京,帶著自己的闻科隕石寶貝登門拜訪琚宜太。夏誌鵬這次拜訪他,想請他探討下隨身帶來的幾塊“寶貝”,這是夏誌鵬團隊好不容易從沙漠裏帶回來的。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琚宜太:這些隕石跟南極隕石不太一樣,南極隕石更多的是在碎石帶找的,所以上麵外麵的漆皮熔殼就是脫落了多,變成褐色。沙漠裏麵就更幹燥一些。

夏誌鵬曾參加過第35次中國南極科考,他這次帶來這三塊隕石,是桂林理工大學隕石與行星物質研究中心正在研究分析的隕石:分別是月球隕石、橄欖隕鐵和球粒隕石。

神秘的隕石具體能告訴我們地外生命的跡象,也同樣可以記錄這位“隕石獵人”的一生印記。

琚宜太,曾經參加過三次南極考察,共為中國帶回2941塊隕石,是目前全世界找到南極隕石最多的科學家。自1999年起,他三次深探南極內陸,兩度擔任格羅夫山考察隊隊長,他和隊友們一同深入南極大陸深處,從冰縫密布、常年風力達到8級以上的危險地帶帶回很多珍貴的隕石,為我國南極科研工作做出了傑出貢獻。

找到最多南極隕石琚宜太自己一塊沒留

琚宜太告訴記者,在南極找到一顆隕石,背後有著非常多的偶然。因為這是一塊在地球環境中本不可能擁有的珍貴石頭。

首先,需要一次火山爆發,讓深埋地下的“隕石雛形”誕生在未知的星球表麵;

接著要正趕上發生小行星撞擊,讓這塊“隕石”逃離了母星本身的引力,又恰好與地球軌道交集,被地球吸引;

然後,還要慶幸這塊石頭足夠大,穿過大氣層而沒有被完全燒掉;

最後,它沒有選擇墜入深山、雨林或大海這些人跡罕至的地方,而是來到了你的麵前。

琚宜太說,每一塊隕石仿佛把整個宇宙帶到你麵前。目前全世界大約有一萬多名“隕石獵人”,其中不少人是因為隕石價格昂貴而從事這一職業的。三次赴南極科考,帶領團隊收集了2941塊隕石的琚宜太,是目前世界上找到南極隕石最多的科學家。不過,他自己一塊也沒私留。

收集100塊南極隕石如何完成“軍令狀”?

尋找隕石,是一場和生命的賽跑。1998年至2002年,琚宜太的老師劉小漢博士共回收32塊隕石,並判斷格羅夫山地區富藏隕石。因此,在第19次南極考察格羅夫山綜合考察項目中,隕石回收成了核心任務。臨行前,琚宜太領了“軍令狀”,此次收集隕石要突破100塊。

格羅夫山地區地形複雜,冰蓋流動速度快且不均,密布著多變的冰縫,可能一腳沒走對,就進了“鬼門關”。一開始,大家先在冰山雪地找隕石,搜索範圍廣,體能消耗大,這樣下去很難完成任務。作為隊長的琚宜太果斷決策,帶領“隕石科考隊”沿著格羅夫山碎石帶,一人一條線層層過關,兵行險境,最終絕處逢生,有了驚人的發現。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琚宜太:作為有經驗的機械師,晚上沒回來就非常奇怪,後來我開車去找他,大概是晚上十一二點,我們找到他,他回來說今天有重大發現,在碎石帶上找到了200多塊隕石。

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彈,讓隊員們群情振奮,第二天他帶領全體隊員來到了這一區域。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琚宜太:內陸考察就相當於一種部隊裏麵的特種兵。找到了900多塊,非常小的一個範圍,大家都非常興奮,因為給我們的任務隻有100塊,我們找到幾千塊隕石,那當然是非常興奮的。

被發現的隕石,有的裸露,肉眼就可以辨別,有的則被淺層的積雪覆蓋,由於沒有合適的工具,隻能采取最原始的手段去采挖。就這樣,在十幾天的時間裏,10名隊員共收集隕石4448塊。

2005年,琚宜太再次帶隊,參加中國第22次南極考察隊,這次的任務仍然在格羅夫山尋找隕石,但是如何突破原有的數量呢?格羅夫山麵積足夠大,總麵積有3200平方公裏,有64座冰原島峰。這次,琚宜太帶領隊友們開拓了未知的領域。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琚宜太:我們在南極發現的最大的一塊隕石,4.7kg。

琚宜太告訴我們,被皚皚白雪掩埋的藍冰區域仿佛密布著無形的陷阱,隊員們時刻麵臨著墜入冰裂深淵或冰窟之中的危險,因此,每一塊南極隕石的采集都凝聚著艱辛與不易。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琚宜太:1999年12月29日,我們車開過去,震開的冰縫,這種冰縫外表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你車開過去就塌下去。

2002年,隊員繆秉魁獨自尋找隕石的過程中,突然掉入冰縫,幸虧冰縫裏麵蜿蜒曲折,給擋住了,這才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琚宜太:繆秉魁博士他掉進冰縫,自己爬上來滿手是血,因為他手戴著手套,爬不上來,他把手套摘掉,爬上來。所以我們隊員總結了一句話,你在格羅夫山地區邁出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人類第一步,也可能是自己的最後一步。

險境從不預告,每個南極“隕石獵人”或多或少都曾與“地獄之門”擦肩而過。

琚宜太曾在南極工作手記裏寫道,我們有時不得不從一塊藍冰跳到另一塊藍冰,意識到浮雪之下的萬丈深淵,真好像在一把火柴棍的尖端舞蹈。

冰蓋之上,從沒有指路牌,但是琚宜太卻是一代又一代南極“隕石科考隊”的引路人,科考團隊接續奮鬥,讓我國成為全球第三大南極隕石擁有國。南極,是一個孤獨的“窗口”,人類可以從中一窺地球脈動;隕石,更像一塊塊宇宙芯片,等待著更多科考隊員去收集、去研究。

(總台央視記者梁麗娟 宋雲研 田光琪)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係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