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药農藥殘留風險性評價的残留構成
農藥是化學品,農藥殘留風險性評價屬於化學品風險性評價。险性化學品風險性評價是农药對暴露於某化學品時人體健康、生物或環境受到傷害的残留可能性與可能程度的估測,其結論是险性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一種化學品的农药風險性評價一般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一)危害鑒定
危害鑒定是残留收集和評價可能由某種化學品引起的疾病或健康傷害類型的數據,以及發生此類疾病或健康傷害的险性暴露條件。一般還涉及該化學品在生物體內的农药行為特點及其與器官、細胞以至細胞組分的残留相互作用。危害鑒定不是险性風險評價,隻是农药科學地確定在一試驗組發生的毒性效應是否在其他試驗組也將發生。
(二)劑量-反應評價
劑量-反應評價旨在描述一種化學品的残留暴露量與毒害程度的定量關係,其數據或者來自動物試驗或者來自暴露的险性人群。不同暴露條件下的劑量-反應關係是變化的。如果劑量-反應關係不能確定,那麽任何置信水平下的一種物質風險就不能確定。
(三)人群暴露評價
人群暴露評價旨在描述暴露於某種化學品的人群性質和大小、暴露的程度和時間,這種評價考慮到暴露的過去、現在以及可以預測的未來暴露。
(四)風險性特征
風險性特征是根據以上3部分的資料和分析,確定人們經曆任何一種與某種物質相關毒性的可能性。在缺乏暴露數據情況下,通過分析危害鑒定和劑量-反應評價數據,可以得出假設的風險特征。
二、農藥殘留風險性評價的步驟
農藥殘留的風險性取決於2個因素,一是農藥的毒性,即農藥可能引起的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二是人們通過飲食攝入殘留農藥的可能性。
農藥殘留的風險性評價一般包括以下3個步驟。
(一)測定農藥毒性,建立每日允許攝入量
通過動物試驗確定農藥無作用劑(N0AEL),再除以安全係數100(必要時,如嬰幼兒食品,該安全係數為1 000)得出每日允許攝入量(ADD或參考劑量(RfD)。參考劑量定義是指一種化學品在人的一生中對人群不產生明顯風險的每日允許攝入人體的劑量估計值。在進行農藥殘留風險性評價時,現在人們更普遍使用參考劑量這一概念。但它隻應用於非致癌性農藥,而不能應用於致癌性農藥。對致癌性農藥來說,動物毒性試驗得到最大耐受劑量(maximtlm tolerarice dose,MTD),其定義為試驗動物攝入的不引起極端健康後果(如死亡)但連續產生某些可測量效應的最大劑量。目前的管理理論認為,致癌原效應沒有閾值,因此不能與參考劑量相關。
近年來毒性試驗還要考慮殘留農藥的內分泌幹擾效應,即環境激素效應。
內分泌幹擾效應是指內分泌係統可以受到某些極其相似化合物的幹擾或阻斷雌激素的效應,而引起各種發育、生殖過程的幹擾甚至增加致癌的可能性。傳統的毒理學劑量-反應評價方法不適用於內分泌幹擾物,因為內分泌幹擾物的最大影響經常是在很小的劑量下可以觀察得到的。目前對這種有害效應的毒理學評價方法還在發展過程中。
(二)確定農藥殘留的最大膳食攝入量
人群通過飲食接觸農藥殘留的量取決於兩點,一是殘留在各種被攝入食物中農藥的量,二是這些食物占總膳食的比例。通常應用農藥殘留暴露監測數據來進行評價。
(三)將可能的膳食攝入量與人體攝入可能接受水平加以比較,得出風險性評價結論我國農藥殘留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法製化軌道,但是也應該清楚地看到我國農藥殘留法規、登記、限量標準製定、殘留監測以及風險性評價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明顯差距,仍然需要不斷學習國際農藥殘留管理的先進經驗,促進我國殘留研究和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資料:農藥殘留分析,本文所用圖片、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農藥殘留,化學品,食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