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是药食药防由於長期酗酒引起的一類常見肝髒疾病,早期通常表現為脂肪肝,两用進而發展成為酒精性肝炎、中草治酒展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精性究进甚至惡化為肝癌。肝病相關調查發現,药食药防全世界每年約有200萬人死於肝病,两用其中酒精性肝病是中草治酒展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超過50%的精性究进肝硬化相關死亡率可歸因於酒精。在2010年,肝病全球約有50萬人死於酒精性肝硬化,药食药防占肝硬化相關死亡率的两用47.9%,從1990年到2017年,中草治酒展全球與飲酒相關的精性究进肝癌死亡人數增長了一倍。在中國,肝病2000年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為2.27%,2015年增長到了8.74%。酒精性肝病的發病機製複雜,肝髒是酒精代謝最主要的髒器,酒精進入肝髒首先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代謝為乙醛,使肝細胞產生細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450),激活細胞色素P4502E1(CYP2E1)產生活性氧(ROS),攻擊肝細胞、Kupffer細胞、星狀細胞和肝竇內皮細胞,引起細胞內相關代謝通路紊亂,使肝細胞產生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反應,導致肝髒脂質化、纖維化等,從而誘發肝細胞損傷。臨床上治療酒精性肝病一方麵主要靠患者戒酒,另一方麵采用一些藥物進行輔助治療,如糖皮質激素、美他多辛和PPAR-α受體激動劑等。糖皮質激素通過減少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的釋放來改善炎症反應,同時還抑製膠原蛋白的形成;美他多辛通過減少膠原蛋白分泌和IL-6、IL-8、TNF-α的分泌來治療酒精性肝病;PPAR-α受體激動劑可以增強肝脂肪酸氧化途徑來改善酒精性肝病。但是這些藥物都不適合長期服用,臨床幹預的效果有限。
中醫認為酒為濕熱之邪,傷及肝脾,肝失疏泄,脾失運化,內生痰濁而形成“酒癖”。酒精性肝病根據病因、病理和臨床表現,可歸屬於“傷酒”“脅痛”“酒癖”“酒疸”“酒臌”等病證。中醫臨床治療以清肝解毒、活血利濕為主,多使用清熱類和化濕類中草藥進行幹預,如葛根、龍膽、龍膽瀉肝湯、茵陳蒿湯、小柴胡湯等。
食療是中醫藥防治慢性疾病的特色,古人認為疾病的防治應先食療然後藥療,孫思邈的《千金·食治》中提到:“夫為醫者,當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瘥,然後命藥”。“藥食同源中草藥”是指由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認可發布,既可以當作食品,又可當作藥物治療疾病的中草藥。采用藥食兩用中草藥治療酒精性肝病,不僅避免了藥物對患者身體的傷害和不良反應,還能夠預防疾病的發展。藥食兩用中草藥的安全性較高,患者的依從性較強,在對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上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目前已成為酒精性肝病治療的新方向。2017年衛計委發布的藥食兩用中草藥中有許多中草藥可以用於防治酒精性肝病,如葛根、菊花、梔子、枳椇子、綠茶、廣棗等。近年來,中草藥在酒精性肝病的治療研究上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本文擬從臨床上常用治療酒精性肝病的藥食兩用中草藥的有效成分、藥理活性及其作用機製進行綜述,以期為酒精性肝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參考。
葛根作為藥食兩用中草藥已具有悠久的曆史。作為食物,葛根含澱粉較多,可以充饑;作為中草藥,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解酒毒等功效,是臨床上用於解酒最具代表性的一味中草藥。2015年版《中國藥典》將葛根按照基源不同分為野葛和粉葛,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幹燥根,粉葛為豆科植物甘葛藤PuerariathomsoniiBenth的幹燥根。葛根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頭痛、口渴、消渴、酒毒傷中。研究發現,葛根的甲醇提取物能夠顯著增強酒精誘導小鼠肝髒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ALDH)的活性,加速酒精代謝;提高抗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和過氧化氫酶(CAT)的活性,抵抗肝髒過氧化損傷。葛根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其是葛根中含量最高的一種天然異黃酮類成分,2015年版《中國藥典》規定,葛根素在葛根中不得少於2.4%,在粉葛中不得少於0.30%。研究發現,葛根素能夠顯著改善酒精誘導小鼠肝髒的炎症反應,抑製肝細胞凋亡,通過提高肝髒抗氧化酶活性來增強肝髒抗氧化能力。葛根素能夠提高慢性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肝髒ADH、ALDH的活性,抑製CYP2E1、CYP1A2和CYP3A的內源性活性,加速酒精代謝,從而降低肝細胞的細胞毒性,維持細胞代謝穩態;葛根素還能夠通過GSK-3β/NF-κB信號通路,抑製肝細胞凋亡和炎症反應,從而減輕肝髒病變。用白酒灌胃大鼠建立的急性酒精性肝損傷模型,經葛根素幹預以後能夠顯著改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標,逆轉大鼠肝髒組織病理學變化,對急性酒精性肝損傷大鼠模型具有顯著的預防和保護作用。另一項研究表明,葛根素能夠改善慢性酒精性Lieber-DeCarli大鼠模型肝組織損傷血清指標,減輕肝髒組織的脂質沉積,抑製內毒素腸漏、Kupffer細胞活化、內毒素受體的表達,從而改善大鼠肝髒組織病理學改變,抵抗酒精引起的慢性酒精性肝損傷。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imorifoliumRamat的幹燥頭狀花序。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平肝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抗炎、降糖、降脂、保肝等作用。臨床上可用於治療瘡癰腫痛、急慢性肝損傷等疾病。菊花主要成分有黃酮類、揮發油、有機酸類和苯丙素類成分等,其中黃酮類和苯丙素類化合物為菊花的主要活性成分。菊花的種類繁多,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自古以來,人們都有食用菊花的習慣,比如菊花茶、菊花糕等。菊花作為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深受人們的青睞。有關研究發現菊花醇提物能夠通過激活Nrf2信號通路抑製氧化應激和細胞凋亡,上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抑製酒精誘導的肝損傷模型大鼠的脂質過氧化水平來保護酒精性肝損傷。
黃酮類化合物(木犀草素、芹菜素等)是菊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此外菊花中還含有綠原酸、大黃素等有效成分,這些化學成分對酒精性肝病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關研究報道木犀草素能夠通過激活AMPK/SREBP通路,抑製脂質和炎症相關基因的表達,減少肝髒脂質堆積,減輕炎症反應,從而明顯改善酒精誘導小鼠的酒精性肝病。此外,木犀草素還可以通過增加去乙酰化酶1(SIRT1)的活性,上調其下遊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輔激活子1α(PGC-1α)蛋白的表達,減輕炎症反應,從而抑製酒精引起的肝髒腫瘤前期病變。研究發現菊花中另一黃酮類成分芹菜素能夠通過下調CYP2E1蛋白的水平,增強抗氧化劑穀胱甘肽還原酶(GR)和GSH-Px的活性,抵抗酒精誘導大鼠肝髒細胞的氧化應激水平,降低炎症相關因子的產生和分泌抑製炎症反應來共同抵抗酒精誘導的肝髒細胞損傷。除此之外,芹菜素還能夠影響肝髒脂質代謝相關蛋白的表達來改善脂肪變性,從而顯著改善肝髒組織病理學改變,對肝髒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菊花中的綠原酸能夠清除細胞內的ROS,降低酒精對肝髒的氧化應激水平,從而減輕肝細胞DNA損傷,激活炎症信號通路;還能夠減少肝細胞脂質蓄積,抑製肝細胞凋亡和肝纖維化的發展,有效緩解酒精誘導的肝髒病變。菊花中另一成分大黃素能夠抑製酒精喂養小鼠肝髒CYP2E1的表達來降低氧化應激水平,通過抑製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膠原蛋白I(ColI)等纖維化基因的表達來抵抗肝髒纖維化的發展,上調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來調節肝髒的脂質代謝,從而起到保護肝髒的作用。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草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穀胱甘肽還原酶,葛根素,乙醇脫氫酶,白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