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A、B結果顯示,还田氮積累量顯著受生育期和稻稈還田方式雙重影響。整體表現趨勢是菜产隨生育期的發展呈先升後降變化,3種稻稈還田方式以覆蓋影響最為顯著。花期是量及油菜氮積累最大時期,覆蓋處理的氮積累量分別達1.001(麻城土),0.723g/盆(陽邏土),分別比CK提高21.0%,13.8%。成熟期氮總積累量有所下降,养分但覆蓋處理分別比CK提高15.0%(麻城土),10.7%(陽邏土),籽粒氮累積量分別提高15.1%,10.0%。
圖2-A、B結果顯示,稻秆对油的影氮積累量顯著受生育期和稻稈還田方式雙重影響。整體表現趨勢是还田隨生育期的發展呈先升後降變化,3種稻稈還田方式以覆蓋影響最為顯著。花期是菜产油菜氮積累最大時期,覆蓋處理的氮積累量分別達1.001(麻城土),0.723g/盆(陽邏土),分別比CK提高21.0%,13.8%。成熟期氮總積累量有所下降,量及但覆蓋處理分別比CK提高15.0%(麻城土),10.7%(陽邏土),籽粒氮累積量分別提高15.1%,10.0%。
磷積累變化趨勢與氮基本一致,养分也是花期為最大積累時期,同時受稻稈還田方式和盆栽土壤類型影響(圖2-C、D)。效率响麻城土無論是稻秆对油的影苗期、花期還是还田成熟期,稻稈還田均能提高油菜磷總積累量(花期焚燒、翻壓和覆蓋處理分別比CK提高22.9%,菜产21.3%,26.0%,成熟期覆蓋處理籽粒磷積累量提高17.4%)。陽邏土除覆蓋處理能顯著提高油菜磷總積累量外(苗期、花期和成熟期分別提高24.8%,11.2%和24.4%),其餘2個處理效果不顯著。
鉀積累變化趨勢在2種土壤上的表現略有不同,麻城土表現為先升後降,花期仍為最大積累時期,焚燒、翻壓和覆蓋處理的積累量分別達1.918,1.991,2.099g/盆,分別比CK提高15.6%,20.0%,26.5%;成熟期積累量有所下降,但覆蓋處理的總積累量仍有1.925g/盆,比CK提高28.3%。陽邏土整體表現為持續增加(翻壓處理成熟期略有下降除外),但不同稻稈還田處理表現不一,覆蓋處理均有促進作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分別提高27.7%,13.5%,6.6%),翻壓處理苗期、花期有促進作用,成熟期反而低於CK;焚燒處理則花期和成熟期均低於CK(圖2-E、F)。
圖3-A、B結果顯示,油菜氮吸收效率的整體表現是隨生育期的發展呈先升後降變化,花期是氮吸收效率最高時期。稻稈還田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菜氮吸收效率,3種還田方式仍以覆蓋最好,相比CK,苗期、花期和成熟期覆蓋處理的氮吸收效率,麻城土分別提高17.6%,21.0%,15.0%,陽邏土分別提高20.0%,13.8%,10.7%,2種土壤平均提高18.8%,17.4%,12.9%,差異均顯著。各器官的氮吸收效率(圖4-A、B),在2種土壤上的表現基本一致,即苗期葉>根,花期花>根>莖>葉,成熟期籽粒>莖>根>殼;其中,成熟期油菜莖稈的氮吸收效率,覆蓋處理麻城土顯著高於其他3個處理,陽邏土則顯著高於焚燒和翻壓處理,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磷吸收效率變化趨勢與氮基本一致,也是花期為最大吸收效率期,相比CK,覆蓋處理的磷吸收效率苗期、花期和成熟期,麻城土分別提高19.8%,26.0%,18.9%,陽邏土分別提高24.8%,11.2%,24.4%,2種土壤平均提高22.3%,18.6%,21.7%,差異均顯著(圖3-C、D)。各器官的磷吸收效率(圖4-C、D)在2種土壤上的表現基本一致,苗期葉>根,花期莖>花>根>葉,成熟期麻城土籽粒>莖>根>殼,陽邏土籽粒>莖>殼>根;成熟期,無論是麻城土還是陽邏土,油菜莖的磷素吸收效率,覆蓋處理均顯著高於其他3個處理。鉀吸收效率麻萬方數據城土花期為最大吸收時期,陽邏土則成熟期為最大吸收時期,相比CK,苗期、花期和成熟期的鉀吸收效率,覆蓋處理麻城土分別提高17.9%,26.5%,28.3%,陽邏土分別提高27.7%,13.5%,6.6%,2種土壤平均提高22.8%,20.0%,17.5%,差異均顯著(圖3-E、F)。各器官的鉀吸收效率(圖4-E、F)在2種土壤上的表現基本一致,苗期葉>根,花期莖>根>花>葉,成熟期莖>殼>根>籽粒;與氮素吸收效率相一致,成熟期覆蓋處理的鉀吸收效率,麻城土是莖稈顯著高於其他3個處理,陽邏土則是籽粒顯著高於其他3個處理。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華北農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油菜甾醇,油菜花粉,鉀,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