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DJI大疆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无人玉米飛防新篇章”無人機玉米測產交流會在內蒙古通遼市舉行。机助此次活動聚焦農業無人機在玉米中後期管理中的力玉應用,探索科技如何助力玉米增產增收。米增國內主流媒體代表、不下農業專家及種植大戶等50餘人,地也大疆共同見證了這一農業科技盛事。干农业
玉米是无人全國種植麵積最大的作物,高達6.6億畝,机助是力玉主要的糧食作物來源,也是米增飼料和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玉米增產增收,不下關係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大疆農業表示,如何借助科技提高玉米植保作業的效率和生產產量,也是他們一直在踐行的事情。
玉米中後期管理難
不下地也能幹
中國玉米種植麵積世界第一,其產量直接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2023年我國玉米播種麵積約6.63 億畝,占所有糧食作物播種麵積的約 37%。
傳統地麵設備作業效率低下,且易造成軋苗減產,而農業無人機的出現,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閆曉靜表示,玉米全生育期中都有可能會受到不同的病蟲害侵蝕,在不同階段進行針對性的植保作業,將有助於提高玉米的產量與品質。
長久以來,我國的農民在種植玉米時對中後期管理重視不足,主要也是迫於客觀條件的限製。因為玉米在抽雄期之後會達到 2.5-3米,比人的身高還高,且玉米的種植密集,人工鑽進去打藥非常困難,且容易中毒;而若是用拖拉機進去施藥,則會壓倒部分作物,損失產量,而且雨後泥濘時無法作業。
大疆農業解決方案工程師程忠義介紹,傳統地麵打藥設備容易造成軋苗,導致產量損失。如遇雨後作業,還容易存在陷田的情況,無法及時防治病蟲害。在玉米中後期由於植株較高,傳統機械和人工作業則無法下地,因此對大多數農戶來說容易放任不管。農業無人機在玉米平均覆蓋率不到20%。“在玉米種植早期,我們通常采用農用四輪車進行噴灑,但是會有軋苗的情況,效率不高產量低,後期長高了就不打藥了,主要是以往沒辦法打。”通遼市種植大戶趙宏誠說道。
無人機解決農戶痛點
玉米產量提高10%
農業無人機因其不受地形限製,不軋苗,飛行平台具備好操作、圖傳穩定等特點,可全程運用於玉米植保環節,能夠有效解決玉米中後期施藥難、病蟲害不好防治等問題,避免作物減產。
據了解,大疆農業T60 農業無人機,具備50公斤噴灑載重和60公斤播撒載重的能力,大田作業效率能夠達到1000-1200畝一天。麵對玉米高杆作物,大疆四天線 O4 圖傳係統可保證畫麵流暢穩定,並實現傳輸距離遠至 2 公裏。當遙控器信號遮擋嚴重時,還可自動切換為 4G 數據鏈路,飛行更安全。麵對玉米四周地邊有防風林的情況,大疆農業無人機通過飛行打點還可實現RTK精度級別的精準作業,地邊不漏噴、重噴,高效便捷。
在活動現場,大疆農業銷售團隊選取了兩塊相同大小的玉米田,一塊為飛防試驗田,一塊為對照地,進行測產對比。 試驗地塊經曆了兩次打藥,分別是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在對照地塊上,則按照農戶過往的習慣,除了初期打一次除草藥以外不再進行任何管理。最終通過取樣測產的方式,對比產量與品質上的區別。測產數據顯示,經過無人機飛防處理的試驗田畝產量較對照田高出11.7%。
覆蓋百餘個國家和地區
解決全球作業難題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無人機技術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管理的重要工具。大疆作為全球領先的無人機製造商,其T60農業無人機在本次活動中大放異彩。該機型具備高效的噴灑和播撒能力,以及穩定的飛行和圖傳性能,為玉米中後期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閆曉靜提到,全球100多個國家進口中國植保無人飛機並學習中國無人機施藥技術。大疆農業數據稱,其農業無人機的全球保有量已超30萬台,服務著300多種作物物種。據了解,中國農業無人機不止幫助眾多小農經濟的國家普及了農業航空,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美國、巴西等習慣於載人飛機飛防的國家,造福了當地的中小型農場,並讓飛行員避免了傷亡風險。使用無人機的高科技農業,在世界各國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返鄉從事農業。
大疆農業全球銷售總監張源表示,從水稻小麥的全流程植保管理,到玉米中後期飛防應用,大疆農業通過先進的無人機技術幫助農戶在各種作物上實現增產增收,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經過十餘年深耕,大疆農業無人機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作作物300餘種,幫助全球農業解決作業難題。未來,我們將持續洞察用戶痛點,讓農業更輕鬆,讓生命更美好。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陶磊
圖片:大疆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