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二:以能源革命為抓手,生态固本全力打造荒山荒坡“農—林—光”互補示範區
深入貫徹國家能源革命發展戰略,业态增效大力發展光伏、生态固本風電、业态增效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生态固本以綜合利用為抓手,业态增效在一個戰場上同時打贏生態保護、生态固本脫貧攻堅、业态增效新興工業、生态固本現代農業、业态增效全域旅遊多個戰役,生态固本加快建設黃河流域能源革命引領區。业态增效芮城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項目是生态固本2016年全國8個技術領跑基地中唯一的縣級項目。其中“農林光互補”生態恢複工程是业态增效芮城光伏基地特色項目,項目主要內容是生态固本油牡丹種植和管護。為助推全縣脫貧攻堅,相關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優先吸納沿山一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開展扶貧幫貧活動。一是勞務輸出幫扶。縣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采用“農林光互補”用地模式,在光伏場區種植油牡丹,因戶因人製宜,根據貧困戶的特點安排合適崗位,參與油牡丹種植和管護,貧困戶通過勞動獲得工資性收入,實現穩步脫貧。二是承包責任幫扶。符合條件的貧困戶根據自身的統籌管理能力,以承包形式向企業申請部分油牡丹土地麵積的管護權。鼓勵多勞多得,發揮產業扶貧示範帶動作用。三是產業技術幫扶。企業通過集中培訓,傳授農民油牡丹種植管護技術,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帶動農戶合作發展油牡丹種植產業,企業統一回收加工,形成油牡丹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帶動貧困戶形成長期致富產業。
路徑三: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全力打造“特色農業+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新模式
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立縣之本,確立了建設“黃河流域現代農業先行區”“以休閑康養為核心的黃河風情體驗園”,立足國家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範區、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和芮城蘋果、芮城花椒、芮城蘆筍、芮城屯屯棗、芮城香椿5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加強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當好生態文明領跑者。一是發展沿黃經濟帶。依托12.8萬畝灘塗,打造以賞花、采摘、黃河旅遊、古文明為主的現代農業,綠色循環農業,觀光旅遊業。二是發展中條山經濟帶。依托萬畝光伏基地、萬畝沿山精品蘋果示範園區、九峰山道教文化等,發展以賞花、采摘、農家樂、新能源發展、道教文化為主的現代果業、綠色發展觀光旅遊服務業等項目。
路徑四:以循環農業為抓手,全力打造“豬—沼(肥)一糧(果菜)—豬”生態示範鎮
農牧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在於結構優化,主攻點是創新發展模式。近年來,南磑鎮以生態循環農業項目為依托,一是大力推廣“豬—沼(肥)—糧(果菜)—豬”生態循環發展模式,使該區城內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控製,努力實現“零”增長。同時,帶動周邊農戶在區城生態循環中增加收益,實現種養平衡,帶動芮城縣農業向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二是持續推廣“農業生產—農產品及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模式,使該區域畜禽糞便、秸稈等循環利用率達到92%,大田作物使用畜禽糞便和秸稈等有機肥氨替代化肥氦達到30%以上;農產品實現增值10%以上,農民增收15%以上,農業生產標準化和適度規模經營水平明顯提升。目前,生態文明已成為芮城最亮麗的名片,芮城也成為生態文明最經典的“樣板”,全縣人民真正感受到綠水青山之美、享受到金山銀山之福。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於《運城日報》2020年第7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
相關鏈接:生物,牡丹,蘆筍,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