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經濟的经济頂梁柱、火車頭,大省得实麵對明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稳走經濟大省需要壓得穩、经济走得實。大省得实近日,稳走廣東、经济江蘇、大省得实山東、稳走浙江、经济河南、大省得实四川等經濟大省在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稳走積極響應黨中央賦予的经济“挑大梁”重任,提出了具體舉措,大省得实體現了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稳走信心。
經濟大省塊頭大、動力足,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支撐和帶動作用。以2023年數據為例,經濟總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地區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經濟總量61%。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困難挑戰重重,經濟大省迎難而上、奮進爭先、勇擔重任,為我國經濟總體平穩運行作出重要貢獻。前三季度,全國經濟增長4.8個百分點中,排名前10位的省份貢獻了3.1個百分點。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導致不確定因素累積,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尤為重要。擴大內需,靠的是消費與投資的“雙輪”驅動。從投資看,經濟大省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等方麵,投資項目多、體量大,產業帶動能力強。例如,河南、四川等地堅持抓大項目、抓高質量項目,推動重點產業“建圈強鏈”,以項目建設提質提速拉動地區投資增長。從消費看,經濟大省人口多、消費旺,是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的主力軍,也是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的沃土。例如,浙江省舉辦“浙裏冰雪季”活動,建設冰雪場館,發展冰雪運動裝備產業,點燃冰雪經濟消費活力;廣東省廣州市推出首發經濟發展共同體,發力首發經濟消費增長點。經濟大省在提振消費、拉動投資方麵大有可為。
經濟大省挑大梁,還體現在創新中抓機遇、難點上尋突破。近年來,經濟大省以科技創新為抓手,打造重點實驗室創新高地,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創新潛能,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著力破除製約科技創新的體製機製障礙,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加快構建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新型生產關係;推動地區產業更新煥新、“智改數轉”,未來產業鏈日益完善,未來產業格局日漸清晰、產業發展體係逐步形成。
“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近期,經濟大省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經濟工作的著力點,發揮資源要素聚集、產業基礎紮實、人才優勢突出的特點,爭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
經濟大省有底氣、有能力挑大梁,更要以堅定的信心和決心走穩走實、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努力把各方麵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