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李井奎:延长生育假,会让女性的处境更好还是更差?

来源:时间:2025-04-22 17:19:50

國家統計局在今年五月公布的李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以2020年11月1日為標準時間點,奎延中國總人口為14億1178萬人。长生相比於2010年的育假上一次人口普查結果,人口增加了7206萬人。让好还10年間增長5.38%,女性年均增長率為0.53%。境更

與上一個十年相比,更差我國人口增長率下降了0.04個百分點,李井出現了自1949年以來的奎延首次下降。特別是长生2017年以後的幾年,我國新增人口數下降尤為明顯。育假

這次人口普查數據還反映出一些結構性矛盾,让好还比如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女性老齡化程度加深,境更總和生育率下降,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已經成為基本國情。

人口老齡化,不僅影響潛在經濟增長率,而且還會帶來沉重的養老負擔。正是鑒於這種基本人口狀況,今年8月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開始執行三孩生育政策。在此之後,各省紛紛出台地方性法規鼓勵生育,尤以延長女性產假和生育假最為令人矚目。

按照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法定產假為98天。各個省份在這個基礎之上增加了生育假,其中增幅較大的河南省和海南省規定生育假為3個月,浙江和陝西還規定生育假可以按照胎數逐級遞增。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日前發布的一項對25個省(區、市)共計7642人進行的調查顯示,與生育之前相比,生育一個孩子使得妻子的就業幾率下降約6.6%;繼續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妻子,其就業幾率再次下降9.3%;此外,生育一個孩子將使家庭勞動力市場總收入下降約5.6%;繼續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家庭勞動力市場總收入再次下降約7.1%

這項調查數據,似乎應驗了社會輿論對生育假的預期評估。為什麽這項政策的福利措施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呢?

“孕產懲罰”:政策的福利為何成為懲罰性負擔 

著名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曾經說:“一個不需要支付成本的承諾是不值得相信的。”對於政府而言,一個不需要政府支付成本的承諾,其效果很少會符合政府的初衷。

不得不說,各省的這類鼓勵生育的政策法規,如果不出台相關的配套措施,承擔部分或大部分該福利政策的相關成本,那麽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既會使女性員工遭受工作機會上的歧視,也無法真正實現生育率提升的目的。

延長產假和生育假的政策是否能夠起到應有的效果,關鍵就在於這些政策的成本由誰來承擔。對於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來說,延長女性的產假和生育假意味著企業雇傭一名女性員工,尤其是尚未生育的女性員工,相比較於雇傭一名在其他方麵條件相仿的男性員工,是變得更加昂貴了的。如果女性員工不能提供比男性員工更大的企業價值,那麽企業自然更願意雇傭男性員工,而不是女性員工。

原本法定產假98天,已經讓女性在就業方麵產生劣勢;如今延長產假和生育假,不僅不會使女性勞動者的處境有所改善,使她們更願意生育子女,很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她們的工作機會,反而使她們視生育入畏途。

對於女性勞動者而言,生育子女本身就意味著收入的下降。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大量研究都向我們證實,比起未生育子女的女性勞動者,生育了子女的女性勞動者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所掙得的收入要更少,它們把這一現象稱為“孕產懲罰”(motherhoodpenalty)

社會學家甚至發現,育有子女的勞動者與未育有子女的勞動者之間的薪酬差距,實際上已經大於女性與男性的薪酬差距。

“性別懲罰”:女性的職場競爭力可能被惡化 

除此之外,與男性以及沒有孩子的女性勞動者相比,育有子女的女性勞動者還會麵臨更多的不利因素。有一些研究表明,人們普遍存在對育有子女的女性勞動者的刻板印象,認為她們不如無子女女性員工那麽對工作負責,更情緒化,更不理性。這些刻板印象,降低了女性勞動者的薪資待遇。

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份發表在《美國社會學雜誌》上的研究還發現,育有子女使女性員工收入下降,但男性員工非但不會因此受到任何懲罰,還會從中受益。人們普遍認為,一個生育了子女的男性會更有責任感,也更努力工作。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延長女性的產假和生育假這類鼓勵生育的政策,隻會更加惡化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使她們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工資和待遇水平才能找到一份工作。當然,對不同性質工作單位的女性從業者來說,這類影響可能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在國家公務部門或者其他國有企事業單位上班的女性勞動者,其工作權益相對更有保障,或許更能夠享受到這類鼓勵生育的政策所能帶來的實惠。但,同樣可以想見的是,女性在競爭進入到這類國有單位工作的機會上也會更激烈。

任何政策的推行,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必然存在一定的成本。那麽,延長女性產假和生育假這類政策的成本,到底是由誰來承擔呢?

根據上麵的分析可以發現,其實這一成本最終是由生孩子的女性員工和企業共同承擔。

首先,這類女性員工可能因此而不得不接受更低的薪酬,否則她就得不到工作的機會。她的薪酬水平減少,或者找不到工作的概率增加,由此帶來的成本最終還是要由生育子女的家庭承擔。同樣,對於企業來說,一方麵要承擔這些產假和生育假期間的工人工資等成本,另一方麵還要轉而去雇傭那些原本生產能力不如這些女性員工的雇員來承擔她們的工作。

各地政府出台的鼓勵生育的政策,如果都是以類似的方式由家庭和企業來全部承擔其政策成本的話,那麽,理論上來說將隻會有一部分能夠承擔起這些成本的家庭選擇生育更多的子女,但這類家庭她們生育子女的機會成本本來就很們的生育願望到底能有多高呢?

那些經濟上不是非常富裕的家庭,反而更享受不到這一鼓勵性政策所帶來的福利,因為他們不得不在多要一個孩子和更少的女性薪酬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

同時,這類政策還可能帶來勞動力市場上更大的男性性別優勢,使得女性不得不接受更低的起薪和平均薪酬。

全球生育率下降: 西方如何解決適齡生育的後顧之憂 

生育子女是一個家庭的重要決策,它不僅涉及到家庭的觀念和人們的傳統習俗,還是一個深刻的經濟決策。關於經濟發展與生育率之間的關係,有一個經典的人口經濟學命題:經濟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這是1974年聯合國在布加勒斯特召開的首次世界人口大會上印度代表團提出來的,它的意思是說,經濟發展是影響人類的生育觀念、行為和生育率變化的最全麵、最自然和最重要的因素。

之所以經濟發展會使得生育率大幅下降,一來是因為經濟發展使得人們生育子女的機會成本變得越來越高。回想在傳統的農村社會,多生一個孩子對於許多農村家庭來說,就是在鍋裏多添一瓢水的問題。但對於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夫妻來說,多生育一個子女意味著一連串的未來事件,如住房、保育、教育等,一樁樁一件件,都需要花錢。錢從哪裏來?當然要去掙錢,這就加重一家人的生活負擔。二來,經濟發展還會大幅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個人價值,使得女性更加獨立,不用再那麽依賴男性,但這也意味著她們會更加在意經濟上的獨立性,對她們生育子女的激勵自然也會減弱。

生育率下降,幾乎是西方所有發達國家都在經曆的現象,這些國家在鼓勵生育上也是想盡了各種方法。例如,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統計顯示,德國的出生率自1975年以來就開始低於死亡率,平均每個德國婦女隻生育1.4個孩子。德國人口問題專家預計,到2050年德國人口將會從現在的8200萬下降到7080多萬,三分之一的人口超過60歲。為了提高生育率,德國政府推出多種政策,婦女每生育一個孩子,每月都可獲得一筆數目可觀的補貼;而且,德國政府還規定,停職在家照顧孩子的父母每年每月可得到相當於月收入三分之二的稅收補貼,每月最高可達1800歐元。同時,政府還提出要建立23萬個托兒所,並延長學校的授課時數,來幫助有工作的母親。法國和丹麥等北歐國,也都采取了有效的鼓勵政策。

歸結起來,西方國家認識到鼓勵生育是一項係統性工程,所牽涉到的領域包括財政、稅收、保險、就業、兒童服務等多個領域,需要政府在多個領域出台相關的經濟社會配套政策加以銜接,在生育保險、住房、托育服務等方麵幫助解決適齡夫婦生育的後顧之憂,這才起到了相應的效果。

我國目前的生育率低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國家放開“三胎”,進行生育政策上的大調整,是認識到了人口形勢的嚴峻性。與四十多前推行“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不同,禁止多生育的方式可以很簡單,而一旦生育率降下來,再鼓勵多生育,可不是簡簡單單出台一些不需要政府自己支付成本的延長產假和生育假這樣的政策就可以實現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本文原載微信公號“風聲OPINION“(id:ifengopinion)。界麵新聞獲授權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