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当“村BA”遇到村播:广东以流量释放乡村体育新活力

来源:时间:2025-04-21 21:26:11

當“村BA”遇到村播:廣東以流量釋放鄉村體育新活力_南方+_南方plus

一個手機支架、一麵補光燈、量释一部手機,放乡這些是村体構成一場村播的基本單元。一個簡易籃球場、育新一隊熱愛籃球的活力球員、一群歡呼呐喊的村BA觀眾,這些則是当遇到村东流構成一場“村BA”的關鍵要素。

在廣東,當“村BA”遇到村播,量释流量正在釋放鄉村體育的放乡新活力。

作為一種新興的村体媒體形式,村播正悄然成為助力鄉村體育發展的育新重要力量。通過鏡頭與網絡的橋梁,村播不僅讓鄉村的體育風采躍然屏上,更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為鄉村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貴州台盤村,村播讓一場場籃球賽從鄉村走向世界舞台;在中山沙溪鎮,村播又將帶來更多活力與可能。當“村BA”遇到村播,廣東鄉村體育的故事、精神與文化將傳遞給全世界,讓更多人聽到。

當草根賽事“破圈”

山勢綿延、重巒疊嶂。穿過雲層,在貴州,你能看到一座山峰最原始的美,也能看到一場籃球賽最真實的熱烈。

2023年,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台盤村,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在這裏打響。人聲鼎沸間,數十萬人湧入這個全村人口不到1200人的小山村,全網關注量更是超過10億人次。

 

貴州省台江縣台盤村舉行的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總決賽。

在這個貴州省黔東南州的偏遠村寨,籃球是當地村民最喜聞樂見的活動。據台江縣縣誌記載,台盤村舉辦籃球賽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主要在每年農曆“六月六”吃新節開賽。在這個小山村,籃球的故事比NBA聯賽的曆史更悠久。

當草根賽事想要破圈,除了有“村味”的賽事與有特色的文化以外,網絡媒介的介入讓這場賽事有了更多關注度。透過手機屏幕,世界各地的觀眾們似能觸碰到賽場上球員們的奔跑、呐喊與跳躍。

基於這樣接地氣的“村BA”場景,加之籃球賽事本身極具感染性,在直播、短視頻等形式的主推下,線上的觀眾們便可以隔著屏幕產生極強的在場感,從而形成一個突破時空的“情感共同體”,又最終演化成一場屬於全民的體育賽事“狂歡” 。

當村播站在聚光燈下

除了幫助鄉村體育賽事“破圈”以外,如今,網絡直播也已經成為助力鄉村發展的重要陣地與新引擎。

一方麵,村播打破了地域限製,讓鄉村的優質產品能夠直接麵向全國乃至全球的消費者;另一方麵,村播還促進了鄉村文化的傳播與鄉村旅遊的興起,為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中國農村電商“版圖”中,廣東占據了重要地位。據第三方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從265.3億元增長至894.5億元,規模擴大超3倍。

2024年7月,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鄉村振興局主辦、廣東省農民體育協會承辦的廣東首屆農事運動會正式啟動。作為其係列賽事之一,廣東省農事運動會鄉村直播大賽也掀起了一波村播熱潮,展示了廣東鄉村的勃勃生機,更激發了無數人對鄉村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探索。

8月24日,廣東農事運動會鄉村直播大賽在陽江陽春市舉辦了第一場海選賽。現場,來自各地市的村播們將家鄉的農產品帶至現場,為評委和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直播盛宴。在抖音平台上,線上海選賽區“#十萬村播歎廣東”的專題視頻總瀏覽量更是超過600萬次。 

廣東省農事運動會鄉村直播大賽首場海選賽現場。

“這是一個很寶貴的舞台,希望可以在這場比賽中看到更多村播的可能,為鄉村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比賽現場,主播們紛紛表示,借助於此次比賽,他們看到了村播的給鄉村帶來的生機與更多可能。

當村播遇上“村BA”

當村播遇上“村BA”,將迸發出怎樣的精彩?

9月8日,2024大地流彩·全國“村BA”廣東省賽將在去年首屆全國“村BA”冠軍——中山市沙溪鎮舉辦。比賽將設4個賽區,分別在中山市沙溪鎮龍瑞村南區街道北台村古鎮鎮岡南村南朗街道崖口村舉行。

首屆全國“村BA”冠軍——中山市沙溪鎮球隊的比賽瞬間。

村播開播,村BA開波。廣東省農事運動會鄉村直播大賽第二場海選賽將與“村BA”一同開賽。此次,村播們的鏡頭將對準這場賽事,讓“村BA”的故事傳得更遠。

如今,“村BA”正以其濃厚的農趣農味,成為連接鄉村與城市的文化橋梁。通過村播的形式,可以將“村BA”的賽場氛圍、傳統習俗、鄉村風光等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提升鄉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借助於“村BA”的天然流量優勢,村播們可以進一步推廣當地農產品,實現文化輸出與經濟收益的雙贏。同時,村播的助力還可以進一步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打造“體育+旅遊”的鄉村旅遊新模式,讓觀眾在觀看比賽的同時,通過直播的鏡頭感受到鄉村的田園風光、民俗文化等,促進當地農文旅產業發展。

9月8日-15日,一起來中山,用直播的鏡頭發現和眾創鄉村價值,讓“村BA”與村播再次碰撞出廣東鄉村體育的新活力!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張璠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黎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