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發!”隨著現場負責人一聲令下,现代三輛整裝待發的化海大貨車滿載著25萬尾紅鰭笛鯛、2萬尾東星斑以及1萬尾黃金鯵優質魚苗將奔赴湛江,洋牧业攻迎新优质這批魚苗由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定向選育,场种程並無償捐贈給當地的进展現代化海洋牧場一級開發主體以及“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典型村養殖戶。
這一幕,首批發生於12月4日開展的尾万工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適養品種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成果轉化——首批苗種幫扶交接儀式上。本次活動是苗种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助力實現全麵突破,百千全力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的广东关再務實舉措,也是现代深入推進種業攻堅、加速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化海實現種業創新與養殖產業創新緊密聯動的洋牧业攻迎新优质行動典範。
活動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辦。省農業農村廳漁業發展處、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惠州市農業農村局有關領導以及核心技術攻關團隊代表、廣東省海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代表、湛江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代表、養殖戶代表等參加交接儀式。
(首批28萬尾苗種助力“百千萬工程”,時長共22秒)
捐贈的魚苗中,紅鰭笛鯛俗稱紅魚,由於其生長速度快,產肉量高和易於大規模養殖等優勢被確定為海水養殖的優良候選品種,深遠海養殖的紅鰭笛鯛更是被作為中高檔刺身拚盤。
南方農村報 劉弋文 拍攝
豹紋鰓棘鱸俗稱東星斑,是一種體色豔麗的名貴海水經濟魚類。該魚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富含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極具發展空間。
黃鸝無齒鯵俗稱黃金鯵,顏色豔麗、體型巨大、肉質細嫩且營養價值高,因其具有生長速度快、遊動能力強和可高密度養殖的特點,非常適合深遠海養殖。隨著人工規模化繁育技術突破,將為現代化海洋牧場帶來巨大經濟和生態價值。
三個品種,對於海洋牧場一級開發主體以及“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養殖戶來說,都是廣受歡迎的養殖品種。
作為水產養殖大省,廣東水產種業發展基礎好、優勢明顯,水產苗種數量穩居全國第一。但同時,廣東的海水種業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尤其在深遠海養殖方麵。因此,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聚焦深遠海養殖麵臨的品種單一、良種不足等問題,創新科研組織機製,推出了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適養品種核心技術攻關項目。
項目首創開放共享的科研攻關平台,麵向全國引進63個優秀育種團隊,圍繞28個現代化海洋牧場適養品種開展“賽馬”攻關,並依托該項目建立了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對接幫扶機製,將種業攻關產出苗種的30%無償優先供於全省各地現代化海洋牧場一級開發主體、沿海“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養殖主體,通過產學研推用融合提升攻關、應用、推廣及示範效能。
本次苗種幫扶的對象正是位於湛江地區的兩家現代化海洋牧場一級開發主體及“百千萬工程”典型村代表,“希望受贈企業、養殖戶通過養殖試驗,幫助育種團隊檢驗和反饋苗種研發的階段性成效,同時助力育種科技成果盡快轉化落地,為湛江乃至全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適養品種開拓空間。”在苗種幫扶交接儀式上,省農業農村廳漁業發展處處長楊偉光說,漁業種業創新對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具重要性,科研單位和院所要勇攀高峰,不斷攻克前沿技術。
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適養品種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的推進,還將為漁業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指導與幫扶。
“我們今天的活動是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攻關項目助力‘百千萬工程’和聯農帶農的開端。”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海發表示,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攻關項目團隊要再接再厲,不斷推動育種創新進程,持續深化與企業及外部的合作交流,完善對農村地區的支持,堅持以科研成果推動漁民增收致富,助力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
將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攻關研發種苗無償贈送給各地現代化海洋牧場一級開發主體、沿海“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養殖主體,其目的在於推動一批創新品種開展海上試養及養殖示範,發揮漁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服務對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鄉村全麵振興的重要支撐作用。
活動現場,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廣東省海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湛江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進行了海洋牧場種業攻關項目苗種幫扶交接簽約。
撰文:劉弋文
攝影:劉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