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百度2021年第三季度營收319億元同比增長13%
北京時間11月17日晚間消息,百度百度(Nasdaq:BIDU)今日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高管告业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總營收為人民幣319億元(約合49.5億美元),解读监管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财报淨虧損為人民幣166億元(約合25.7億美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受疫速放淨利潤為人民幣51億元(約合7.90億美元)。情和
財報發布後,等影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响广CFO羅戎,百度首席戰略官餘正鈞和高級副總裁沈抖等高管出席隨後召開的高管告业財報電話會議,解讀財報要點並回答分析師提問。解读监管
以下是财报分析是問答環節主要內容:
花旗分析師AliciaYap:四季度公司對於百度核心業務增長展望的區間更寬,達到5%-16%,受疫速放什麽情況下會持續最低水平的情和5%增長?此時的核心廣告業務和人工智能雲業務的增長分別為多少?同樣,出現最高16%增長的等影條件是什麽?跟宏觀經濟有什麽關聯?是否會有更多雲業務的成交訂單?第二個問題,在目前的監管背景下,百度是否已經同業內其他互聯網公司商談關於社交媒體內容在搜索引擎方麵互通的問題?如果能夠取得進展,對於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有何推動作用?同樣,在電商搜索方麵的合作拓展前景如何?
餘正鈞:對於季度預期而言,我們通常是瞄準實現增長區間的平均數,而關於區間最低和最高預測問題,我想之前Robin(李彥宏)已經提到了,百度核心業務的21%都是非廣告業務貢獻,而廣告業務貢獻接近80%。目前我們所麵對的最主要增長風險還是新冠疫情,我們采用的預測模型是疫情可以在12月初國內大部分地區得到有效控製,基於此前廣州應對疫情發展的經驗,正常情況下,疫情可以在60天內得到控製,本輪疫情傳播範圍相對比較廣,多個城市都有疫情出現,不過根據目前的情況,比如北京的病例數增長出現放緩,我們預計還是可以用此前的模型來預測的。第二,我們的另一個主要業務就是雲計算,公司需要確保軟件的安裝,業績確認相對更為複雜,尤其是臨近年底,風險就在於我們可能已經開始提供服務,但是可能還沒有完全開始正常的運作,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能確認收入的,這也是企業業務的慣有情況,另外在智能運輸方麵也存在風險。
沈抖:搜索的本質就是開放,如果用戶能夠通過搜索查詢到各類app內容,我們相信百度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這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而且確實也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舉例來說,一些開發者願意保持其生態係統的開放性,因為這對於其業務也是有利的。Robin此前也提到了我們在電商方麵的努力,百度用戶已經可以搜索到來自最大的幾家電商網站提供的接近10億款商品,經由百度實現的銷售額也出現90%的環比增長。另一個Robin提到的例子是,國內主要手機生產商都在其瀏覽器中采用了百度的開源智能小程序框架係統,這種合作提升了用戶體驗,開發者也可以通過這個合作觸及更多用戶。百度將受益於互聯網的持續開放,實際的進展也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高盛分析師PiyushMubayi:基於公司所提供的展望,我看到了公司業務增長放緩,當然這個跟去年四季度雲業務的業績基數較高有關係,除了這個以外,可否也請管理層談談廣告業務的哪些垂直行業出現增長放緩?是否也跟疫情,宏觀經濟增長,或者第三方有關?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的同比增長情況是否發生變化?另外,明年隨著互聯網互通開放的力度加大,公司核心業務增長會受到怎樣的提振?
餘正鈞:公司三季度的廣告業務增速開始出現放緩,拖累增長的行業主要有教育,房地產,室內裝潢,旅遊和連鎖等等,部分是由於疫情影響,這種情況還在四季度持續,而且我們預計猜測未來幾個季度皆會如此。我們預計,在三季度廣告業務6%的增長基礎之上,四季度的增速會進一步放緩,前提是疫情的影響能在12月初得到控製,但是如果(在12月初)之後還有新發病例的話,那麽廣告業務的表現可能會更差。增速主要受疫情影響,其他的因素還有監管等。疫情也對人工智能雲業務有不小影響,正如我們此前提到的,百度的人工智能雲業務致力於提供解決方案,需要為用戶提供客製化的服務,如果旅行繼續受到限製,業務增長肯定會受到影響。關於增長區間的預測問題,我們在過去的一年裏都是堅持合並營收±5%的範圍,沒有大的變化。明年的情況目前還比較難於預測,但是廣告業務確實是受影響比較大的,因為疫情反複,以及還有監管等方麵的影響,業內公司的共識也是這些影響不是短期的。互聯網互通確實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因素,但是還要到時候具體再看。公司目前對於人工智能業務的增長非常樂觀,過去幾個季度的增速也都超出行業平均水平,這種增速也將持續,這方麵的政策環境也是有利的。
李彥宏:電商平台的內容開放可以令用戶通過百度的生態係統,更為容易地完成交易,國內的電商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支付和遞送更加高效,我們預計通過搜索引擎呈現的商品數量增長的同時,通過百度實現的銷售額也將實現快速增長,因為原來的基數很低,從銷售所轉化的公司營收規模不會很大,不過相信隨著用戶越來越習慣於使用百度平台下單,廣告客戶的轉單率也得到提升。
摩根大通分析師AlexYao:市場上最近出現了很多的監管和運營環境方麵變化,比如蘋果隱私政策,還有自11月1日起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等,這些變化對於公司財務和運營方麵造成了哪些影響?尤其是百度聯盟未來幾個季度會有什麽表現?第二個問題關於公司的整體策略,廣告業務未來幾個季度預計增長偏軟,公司會否持續在員工和用戶獲取方麵的投入?我們知道過去公司在營收增長麵臨壓力的時候,通常會采取比較嚴格的成本控製策略,這次會否采取不同的策略?
沈抖:關於蘋果隱私政策更新的問題,百度廣告業務中的大部分不依賴於用戶數據,這個同美國公司不同,所以影響不大。總體來看,我們在應對數據隱私政策變化方麵也早有準備,數年前,在行業還沒有重視這類問題的時候,百度內部就已經開始檢視數據隱私,管理和安全方麵的政策,我們也同國內外業內領先公司合作探討保護數據隱私的相關做法,公司也同政府機構以及相關行業合作分享了解決相關問題的經驗。
餘正鈞:關於公司策略的問題,我們的支出主要是兩部分。一是在新業務方麵的投入,比如在雲業務和智能駕駛方麵的投入,這部分需要提前投入才能促成後續的業務成長,公司的非廣告業務增長本季度就超過了70%,相關投入還會持續。二是手機生態係統方麵的投入,主要是為了支持百度app業務,其中的一大部分就是渠道和營銷投入,今年我們在提升低線市場滲透率方麵就有很大投入,也起到了效果,並提升了相關的使用體驗,這部分投入我們關注的主要是投資回報率。
李彥宏:我想強調的是,我們的投資主要聚焦於增長機會,在人工智能驅動的新業務方麵,我們看到很多增長機會,我們將持續在移動生態係統方麵的投入,公司將持續采取謹慎的投資策略來平衡投資和增長。
瑞穗證券分析師JamesLee:一個關於智能駕駛和自動駕駛的問題,行業其他公司也有非常多的舉動,公司也發布了自動駕駛出租車的相關計劃,可否請管理層詳細介紹一下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的發展目標?以及阿波羅計劃何時能在基礎設施物聯網行業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並可以授權給其他公司?
李彥宏:阿波羅計劃服務於智能運輸和自動駕駛,也獲得了很多的合作夥伴和客戶,在很多領域百度都處於領先地位,包括自動駕駛出租車。按自動駕駛出租車打車量計算,我們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提供商,目前在國內五個城市提供相關服務,而且在很多提供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的區域,我們也提供智能運輸服務。政府向百度訂購道路智能設施和軟件係統,以便更好的管理其交通係統,讓自動駕駛更加安全和節能。公司還同廠商合作來提供車載信息娛樂係統,以及自動駕駛和導航係統。作為一個平台,阿波羅連接了智能交通係統,廠商和各類服務,我們相信公司還將在這個行業繼續保持領先。
巴克萊分析師JiongShao:請問吉度汽車的生產線何時可以投入生產?管理層所提到的2023年開始量產時,可以達到多大的生產規模?公司也提到了同獅橋資本在半掛式卡車方麵的合作,而吉利也在前幾天提出了開放半掛式電動卡車產品的計劃,公司是否也有同吉利在半掛式卡車方麵合作的計劃?最後關於自動駕駛出租車,我記得在哪裏讀到過說公司有計劃明年開始該業務的正式商業運營,可否證實?
李彥宏:關於吉度業務,我們的概念車計劃將於明年在北京車展上亮相,這款車會在架構方麵最後定型,對於量產的含義,我們指的是在2023年下半年,所有消費者都可以下單購買,我們目前無法預測屆時的銷量,但是我們對於該車的功能,以及可以為用戶提供的價值感到高興。
關於自動駕駛卡車,這個市場非常大,我們已經同獅橋資本建立了合作關係,吉利也是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對於各種合作形式,我們都持開放態度,這些合作也是非排他性的,阿波羅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平台,希望可以幫助更多公司取得成功。關於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商業運營,我們在北京和滄州的部分區域提供該服務是收費的,公司正在其他城市申請相關執照,這個業務增長非常大迅速,三季度的ApolloGo自動駕駛出租車打車量超過11.5萬次,相信該數字在四季度將繼續增長,在全球範圍內,這個數字絕對也是遙遙領先的。
海通國際分析師NatalieWu:可否預測公司人工智能雲業務的利潤率趨勢?智能駕駛業務未來一兩年的投入規模如何?對利潤率有何影響?
餘正鈞:人工智能雲業務方麵,IaaS在我們的業務中的占比還相對較小,而SasS業務的增長機會才是讓我們最為興奮的,也是我們在行業內實現差異化發展的業務。向新客戶提供SasS服務的初期,肯定會因為有同既有係統整合,以及客製化方麵的成本增加,但是我們72%的同比增長也正是我們不斷開發新用戶的結果,因此市場開拓的初期,利潤率肯定是沒有那麽高的,但長期來看肯定會不斷改善和提高,我們在百度世界大會上也有詳細的介紹,美國市場的相關公司也有類似的利潤率軌跡。另外,SaaS業務的體量相對IaaS也在逐漸增大,而且IaaS業務的利潤率更低,從這個方麵來看,長期的利潤率水平肯定是會不斷提升的。智能駕駛業務的商業化需要通過車載信息娛樂係統,以及自動駕駛和導航係統實現,這些業務雖然需要先期投入,但是相對於其他人工智能業務,智能駕駛業務的毛利率水平還是比較健康的。服務於政府客戶的智能運輸業務,其毛利率水平也比較健康,相比IaaS業務也更高。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GaryYu:關於互聯網擴大互通的問題,似乎在電商和內容領域都有很大的機會,但是由於用戶可能已經習慣於在其他平台上進行交易,公司如何鼓勵用戶將更多的交易轉移至百度平台?公司是否需要為此支付用戶獲取和流量方麵的成本?
沈抖:我們發現用戶在購買行為發生之前,會經常在百度平台上進行搜索和研究,所以我們有讓交易發生在百度平台上的基礎。如果Robin此前所言,中國的電商基礎設施已經非常成熟,我們的服務能夠鼓勵更多用戶在搜索之後在百度平台進行交易。關於流量獲取的問題,我們的平台上有足夠的搜索流量,不光是電商方麵的流量,現階段的工作還是打造更流暢的交易體驗,這個工作我們也做了很長時間,自推出智能小程序,管理頁和百家號服務以來,公司不但能為用戶提供更多更準確的信息,也為相關交易提供了支持。
美銀美林分析師EddieLeung:關於混合雲和私有雲,政府不斷推動的數據安全方麵的監管,是否有利於公司混合雲和私有雲業務的增長?
李彥宏:我同意你關於監管影響的見解,越來越多的客戶傾向於選擇混合雲和私有雲解決方案,而這部分業務也是利潤率相對較高的業務,其中也包括了公司PaaS和SaaS業務,以及人工智能芯片和框架等業務。我們所說的SaaS是端對端的服務,其中也包含了PaaS的部分服務,中國的PaaS或者是人工智能PaaS市場還不是很大,增速很快,但是收費不高,我們的用戶都非常重視百度提供的人工智能端對端服務,相信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百度具備將技術能力轉化為高質量服務的優勢,為工業互聯網,智能運輸,能源,金融服務等重要行業的客戶提供服務。(天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