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拂珠江,茶香溢灣區。区珠10月25日,遵新走进在全國最大的茶饮茶葉專業批發市場和集散地——廣州芳村茶葉市場,珠遵新茶飲品牌灣區推介活動拉開帷幕。品牌50家茶葉及新茶飲產業鏈企業參會,活动嚐鮮品鑒數十種茶飲產品,广州調研交流灣區茶品牌建設經驗,茶友圈共同為珠遵新茶飲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拓展推介
自珠海和遵義建立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關係以來,大湾從黔北萬畝茶海裏的区珠一片葉子開始,兩地布局新茶飲賽道,遵新走进共同打造全國新茶飲供應鏈中心戰略啟動,茶饮全國新茶飲供應鏈聯盟(籌)正式揭牌,“新茶飲·珠遵造”的品牌向上之路不斷加速。此次推介活動由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遵義工作組、遵義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珠海市設計中心、南方農村報社承辦,得到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廣州市荔灣區南方茶葉商會的大力支持,是珠遵新茶飲品牌深耕華南市場的一次戰略布局。
山海協作
遵茶進灣再提速
遵義是中國高品質綠茶產區、紅茶重點產茶區、中國茶葉出口最具競爭力產區,現有茶園麵積200萬畝,年產量穩定在16萬噸。“遵義堅持做健康茶、幹淨茶、生態茶,把茶園變成了公園,茶區變成了景區,茶山變成了金山。”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張黎明致辭時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推動遵義茶走進廣州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共享區域優勢資源,共促“三茶”統籌發展。
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張黎明致辭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戚康標指出,傳統茶產業借助新茶飲產業的創新力量,實現產品升級和品牌建設;新茶飲產業則依托傳統茶產業的資源優勢,豐富產品種類和口感體驗。兩者需實現協同發展,才能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其中,強化產業鏈上下遊的協同、培育品牌文化,是提高茶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戚康標作《茶葉產業與新茶飲產業的協同發展》的報告
“貴州茶園麵積居全國第一,茶業發展最突出的‘黑馬’城市是遵義。”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副會長、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曹藩榮表示,綠茶是中國茶葉年消費量最大的茶類,遵義綠茶則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結合遵義“紅色文化”,探索跨界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珠遵打造新時代國潮茶飲擁有更多可能性。
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副會長、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曹藩榮分享《遵義茶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擦亮品牌
珠遵製造展未來
活動現場,傳統茶與新茶飲的交織創造出層次豐富、風味獨特的茶文化體驗:“遵義紅”“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正安白茶”“餘慶苦丁茶”等遵義區域品牌產品亮相展區;原料來自遵義特產的紅茶和綠茶,品牌運營方來自珠海的珠遵新茶飲係列產品俘獲觀眾味蕾,備受青睞。
通過發展新茶飲,在貴州叁仟農夫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聶鋒的湄潭茶園裏,夏秋茶的下樹率提高了,農戶每年戶均增收1萬多元。“提高品牌意識才能有更多市場機會,希望通過推介會讓更多人認識、認可珠遵新茶飲,讓更多茶農因茶致富。”聶鋒說。
在芳村茶葉市場調研過程中,普洱茶、英德紅茶、鳳凰單叢、新會陳皮茶等企業代表將技術經驗、市場策略傾囊相授。廣州市春光茶葉有限公司經理李誌強向調研隊展示了普洱茶晶固體飲料,“3秒速溶,10倍濃縮普洱精華,主打健康便攜,這也是新式茶飲消費場景的關鍵詞。”李誌強說。擁有20餘年審評經驗的高級評茶師張健青在講解中提到新茶飲茶底的重要性:“傳統茶跟時間‘做朋友’,新茶飲則是跟時間搞競賽。在保證供應鏈完整度的同時,注重自然本味,采用品質真茶原料,一杯新茶飲才能走得更遠。”
據了解,今年珠遵新茶飲品牌推介活動已走進上海、澳門國際文化美食節(橫琴站)等地,接下來,珠遵協作將在華北地區、成渝地區做黔茶係列推廣會,借助全國新茶飲供應鏈中心和全國新茶飲供應鏈聯盟的影響力,打造珠遵新茶飲品牌金名片。
撰文:王富迪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