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中等生雙11不僅是各家銷量的比拚,更是后知后觉戰報的大比武。
雙11的始上市智能手機戰報,像極了古龍小說裏江湖智叟百曉生的中等生《兵器譜》,各家品牌的后知后觉“絕學”花式展現。
小米將“全第一”加大加粗,始上市十分嘚瑟,中等生但修飾詞“安卓手機品牌”字小得可以忽略不計;
OPPO的后知后觉官方海報則強調增長,京東商城增速240%,始上市OPPO商城增速318%,中等生天貓和蘇寧手機銷量分別為TOP3和TOP4。后知后觉
榮耀則用全平台粉絲突破8000萬,始上市以及榮耀手表斬獲千元內單品“雙冠軍”,中等生來掩飾自己供應鏈吃緊,后知后觉從華為拆分出去後,始上市其實沒有什麽產品可賣的尷尬。
vivo旗下的iQOO則找到了斬獲京東手機第三方平台品牌銷售額冠軍,作為噱頭。
無論各家怎麽標榜自己TOP或者冠軍的身份,明顯的是距離小米有差距的。
所以,在小米率先上市之後,OPPO終於也按捺不住腳步。
最近,OPPO內部發布的一篇題為《麵向未來,麵向價值創造,tony談全麵薪酬改革》的文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文章中提出,OPPO將放棄沿用多年的薪酬機製,在員工的薪酬構成當中引入“績效股”,許多業內人士分析,此次薪酬改革標誌著OPPO公司正式開始做上市準備。
隻是當下的OPPO,已經很難用“手機”公司來對其進行描述。
就在11月22日,據印度媒體91Mobiles報道,OPPO計劃在印度推出旗下首款純電動汽車,預計首款車型將於2023年年底或2024年年初發布。
作為國內手機行業多年TOP陣營,OPPO如何完成這一業務的蛻變,投入造車勝算幾何?綠廠會被人看好嗎?
一、從“高配低價”到“高端轉型”,OPPO的戰略轉型
也許,大眾對於OPPO的印象便是“充電5分鍾,通話兩小時”。
在R7這一產品上的一次對VOOC閃充的成功營銷,也成為了OPPO被業內人士以及許多數碼愛好者吐槽“低配高價”的開始。
近年,OPPO開始大幅提升其在研發方麵的投入。
2018年就OPPO宣布將研發投入從40億提升至100億,在2019年OPPO開發者大會上,OPPO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明永宣布三年投入研發500億。
曾經,我們總是能在各大綜藝看到OPPO的冠名,例如《快樂大本營》,《明星大偵探》,《天天向上》《偶像來了》等熱門綜藝。
而CEO陳明永在一封內部信中坦承,OPPO“被困住了”,需要“刮骨療毒”式地複盤。
自2019年起,OPPO已在刻意減少綜藝節目的投放。
在做完《明星大偵探》第五季後,OPPO幾乎停掉了綜藝投放,隻保留了一個《奔跑吧》的特約播放,與其過去幾年一擲千金的投放風格相去甚遠。
“營銷這塊,算是被OPPO玩明白了”,不管是tfboys,李易峰陳偉霆這種當紅鮮肉還是周傑倫這樣的超級巨星,甚至是“小李子”萊昂納多都曾經是OPPO的代言人。
OPPO總是舍得在請代言人方麵投入,卻在產品裏方麵總是受人詬病。
“聯發科的中低端芯片也敢賣到2500元?”在友商都將搭載聯發科P10的設備控價在千元左右的時候,OPPO卻將這樣一款機器賣到了2500元以上,讓數碼愛好者們群起而攻之。
麵對“高配低價”,“廠妹機”的質疑,OPPO近些年也積極地進行品牌形象的轉型以及品牌戰略的轉變。
首先,OPPO增大了他們在專利方麵的投入,天眼查數據顯示OPPO高居第五位一共獲授權了9985件專利,高居科技公司榜單前列,這意味著OPPO正在努力地進行轉型。
在銷售戰略上,OPPO同樣有著自己的打法。
當大家看到雷軍開啟“萬點計劃”瘋狂的擴張自己的“小米之家”的時候,殊不知OPPO早在四年前就基本把自己的線下店開遍了三四線的縣城,形成了中大型城市旗艦店,三四線城市體驗店的布局。
據OPPO公關總監劉磊所說,線下銷售渠道需要長期耕耘與持續投入“我們線上銷量不足5%的比例,主要依賴於線下20萬個終端。”
在2021年初,OPPO宣布合並子公司一加科技。
一加創始人劉作虎原來是在OPPO做高端產品線藍光DVD,並且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其創立的“一加手機”也憑借不將就的設計,極致的硬件配置,簡約的軟件體驗,獲得了國內外消費者的認可。
為了提升品牌形象,OPPO合並了一加,並且打通了兩家的消費用戶已經軟硬件生態,也從高端到低端全麵完善了自己到產品布局,通過與老牌相機廠商哈蘇進行合作,也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旗下的旗艦產品放棄了流量明星的代言模式,轉而是請來薑文這樣的電影大咖來彰顯自己在攝影方麵的技術積澱。
OPPO這些年積極的提升品牌形象,轉換產品定位也正是想要為了當自身進入資本市場角力時,提升自家的競爭力。
二、除了手機,還有智能生態和造車
2021年4月,陳明永帶隊拜訪了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作為鋰電池行業的超級巨頭,OPPO的到訪,是否有表明了OPPO也想成為小米之後,下一個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手機品牌呢?
關於OPPO進軍造車領域的傳聞一直不斷。
11月22日,據印度媒體91Mobiles報道,OPPO計劃在印度推出旗下首款純電動汽車,預計首款車型將於2023年底或2024年初發布。
此前,也有消息傳出曾經步步高的背後大佬段永平將親自出山,執掌造車事業。這一傳聞得到了段永平本人的回應:重出江湖絕無可能,但是造車,了解一下倒是可能的。
從2016年開始,OPPO就開始申請汽車相關的專利。
今年10月的開發者大會上,OPPO為汽車業務推出“OPPO智行”解決方案,目前合作廠家超過70家,計劃2022年落地車輛1500萬台以上。
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早在今年5月,OPPO就提交了“OCAR”的商標注冊申請,其應用範圍包括已編碼鑰匙卡、電子鑰匙卡、GPS導航設備、揚聲器音箱、操作係統程序等。
OPPO造車已經幾近明牌了。
而除了進軍造車,OPPO同樣也在布局互聯網生態。
在今年,OPPO將旗下的IoT事業群組織架構一分為三,分別為穿戴事業部、智能顯示事業部和音頻事業部,並讓其事業部自負盈虧。
最大程度發展IoT產業。其中穿戴事業部推出的OPPOWatch以其獨特的曲麵屏造型,在蘋果華為廝殺高端市場,小米手環近乎壟斷低端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的時候,走出了一條新路。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期間,OPPOIoT全品類全渠道銷量同比增長270%,其中OPPOWatch2係列更是分別斬獲了全智能手表類目,天貓銷售額和京東銷量TOP3,表現可謂是十分的亮眼。
足見OPPO在智能穿戴領域投入以及良好的發展前景。
而在今年的OPPO科技開發者大會上,提出了“開放互融,致善創新”的口號。
在大會上,OPPO強調了異構計算算法,從而提升AI的算力,大幅提升處理器的性能標準,在生態方案上,OPPO創建了移動智能終端生態聯盟,從而製定智能生態的行業標準。
此外,OPPO今年與比亞迪,蔚來等新能源頭部車企合作,推出OPPO智行,建立OPPO健康實驗室布局智慧醫療等等,都彰顯著OPPO目前的戰略不僅僅局限於手機產品,而是以手機為中心向外擴散,並且積極與各個行業頭部企業合作,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多元化產業布局。
三、OPPO做好準備了嗎?
根據Newzoo的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2.49億部,同比2020年增長10.2%,同比2019年下降13.5%。
從出貨量來看,過去四年已經呈現負增長。
單單比拚手機,靠產品硬件賺取利潤在當下市場低迷的現狀下似乎是一條難以走下去的路,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把眼光放在資本市場,希望通過股市來給公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資本麵對著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低迷,對於目前的依托於硬件盈利的廠商也報以一個觀望的態度,所以尋找新的發展點,成為此時OPPO想要上市的當務之急。
進入資本市場的前輩小米,早早地就已經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與突破口,也做出了一些亮眼的成績,後知後覺的OPPO開始進入汽車,智能生活領域時能在存量市場中分得多少,顯然需要交給時間進行檢驗。
而目前除了尋找新發展,穩定老陣地同樣也是OPPO需要做到的。
其年度旗艦產品FindX3把驍龍870芯片賣到了4000元以上以及其酷似iPhone的設計而飽受爭議詬病,一加今年更新的產品一加9R也同樣因為係統適配過晚的問題而被網友群嘲為“年拋旗艦”,推出的卷軸屏手機也成為了ppt手機而無法量產。
當然,小米作為國產手機行業上市的排頭兵,後續這些品牌想要進入資本市場的時候,都免不了要與它進行對比。而在小米在上市之後,其股價也表現平平。
2021年以來,小米從35.9港元/股的新紀錄一路下跌,跌幅最大時超過了44%,市值蒸發3279億元。
如果OPPO進行薪酬改革,真的是為了上市,那其又能否做好準備應對資本市場的種種風險?這些都是OPPO亟待考慮完善的工作。
無論結果如何,希望廠商之間的競爭與博弈都能給消費者帶來利好,而不僅僅是參與一場玩弄資本的割韭菜遊戲。
數據來源:天眼查、Newzoo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文章:《薪酬改革彰顯上市野心,不靠“美顏”的OPPO開始給資本畫餅?》
《OPPO要上市,總共分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