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鲁花第二十一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對外披露了近兩年方便食品行業的科技格局特征與創新趨勢。
作為國內知名糧油企業,创新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自創立以來,助力始終致力於推動科技創新,行业在不斷助力食用油產品更新迭代的提质同時,研判糧油行業發展趨勢,升级以科技賦能助力行業轉型升級,鲁花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科技產品。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创新魯花集團就開創了魯花花生油5S純物理壓榨工藝。助力該工藝以五大技術為核心,行业創造性地實現了花生油的提质高端化、現代化、升级規模化製取,鲁花既保留了花生的天然濃香和營養品質,又去除了黃曲黴素。憑借這一創新成果,魯花集團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創新不止於此。為滿足消費者對食用油的更高品質需求,魯花集團加大培育和研發,推出了油酸含量達75%以上的高油酸花生油,進一步助力食用油產品升級。
近幾年,魯花集團依托5S壓榨技術,又相繼推出了葵花仁油、低芥酸菜籽油、亞麻籽油等優質食用油,並在調味品、米麵版塊開啟了新一輪的創新熱潮。
魯花集團利用獨特的生物發酵技術,采用非轉基因原料,經過醬香菌種製曲、四季淨釀發酵、物理壓榨三大環節,生產的高端醬油等完整保留了頭道醬油的純香。在世界品質評鑒大會上,魯花自然鮮醬香醬油、全黑豆醬油多次榮獲“世界品質評鑒大會國際金獎”。
除了在食用油和調味品領域的創新研發,魯花集團與河南工業大學還共同研發推出了“魯花經典活性麵條”,有效助力掛麵產業的技術升級。
據專家介紹,魯花經典活性麵條,采用獨創的“六藝製麵技術”,在整個磨麵、和麵、揉麵、醒麵、擀麵、晾麵過程中,將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創新有機結合,來源於傳統超越傳統。六藝中的“和麵”工藝,不是簡單的把麵粉“和”在一起,而是通過研究澱粉和蛋白質的活性條件,以合理的溫度“物理化合”;在揉麵環節,以自研設備與模仿人力手工藝揉麵;在醒麵環節,根據麵粉發酵生命周期控製時長。從而避免了流水線生產過程中“化合”不足“生麵”,溫度過高過低或醒麵時長不足“死麵”詬病。麵條的口感還在於筋骨,也就是麵條在製作過程中,形成三維網狀結構的麵筋。魯花活性麵條提取麥芯精華的20%進行配粉,將優質的麥芯粉通過三維立體壓延技術,保證了麵條柔韌、筋道、彈性。
魯花活性麵條曆經40多道工序,核心技術是在先進的傳感與智能化控製係統下的“六藝”工藝,麵條中的澱粉和蛋白質營養、活性成分不僅受到有效保護,而且在口感風味上有了極大提升,具有“入鍋易煮不渾湯”“入碗耐放不易坨”“入口爽滑又軟彈”三大特色。
魯花經典活性麵條通過科技創新,從傳統的死性掛麵升級到活性麵條,極大地提升了麵條的口感和品質,中國麵業協會會長卞科稱,這是中國麵業的一次質的飛躍。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對產品的品質需求不斷提升,這就要求企業通過科技創新來不斷提升產品力,以此滿足人民群眾日趨增長的消費需求。”魯花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從5S物理壓榨花生油到調味品係列產品成功研發,再到活性麵條的推出,魯花持續推動食用油、調味品、米麵全品類品質升級,標誌著魯花品牌“以高品質產品滿足消費需求的產品服務力”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未來,魯花集團將繼續以創新為引領,秉持“創新是企業的發展提升力”的核心價值觀,不斷助力行業攀登新的工藝技術製高點,強力推動中國食用油、調味品、米麵等品類的創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