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王以光:为了抗生素不再依赖进口 她奋斗了31年—新闻—科学网

来源:时间:2025-04-22 02:44:1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發布時間:2024/5/2 7:36:05
選擇字號:
王以光:為了抗生素不再依賴進口 她奮鬥了31年

 

北京的王光为抗闻科初春,是生素流感的高發季節,麵對流感,不再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依赖藥物就是抗生素。《吾家吾國》要拜訪的进口正是一位與抗生素打了一輩子交道,如今已經88歲的奋斗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以光。

自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開始,年新科學家們先後將越來越多種的学网抗生素應用於臨床,使得越來越多的王光为抗闻科微生物感染的疾病有了藥方。王以光便是生素這些科學家中的一員,她參與研製灰黃黴素、不再麥迪黴素、依赖可利黴素等多種抗生素,进口改變了我國抗生素幾乎依靠進口的奋斗狀況,一度改寫了我國抗生素發展的年新曆史。

  ?

記者 王寧:當時(20世紀50年代)咱們國家抗生素的發展水平如何?

王以光:很落後。比如我爸爸是肺結核去世的,而治療肺結核應該是使用鏈黴素那一類的抗生素,那時候國內沒有,所以就很遺憾。

王寧:現在我們的生活,似乎越來越離不開抗生素了。

王以光:是的,所以我們要珍惜地用、適當地用。菌體它在變異,它在不斷地產生抗藥性,所以永遠要更新抗生素的品種,永遠要研發新的抗生素,這是人類必然的一個使命。

  ?

全滿分的學霸

心懷著救死扶傷的誌願,19歲的王以光來到蘇聯的列寧格勒化工製藥學校,成為抗生素專業唯一的一名中國學生。此時,黨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力求讓一些重要和急需的領域,在12年之內接近或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抗生素領域,便是其中之一。

  ?

帶著祖國和人民的囑托,麵對全新的領域和極難的課業,王以光刻苦鑽研,奮力拚搏,最終所有學習的科目,她都取得了滿分的成績。如果當時有“學霸”這個詞,那麽王以光就是不折不扣的“全滿分學霸”。

  ?

王寧:在蘇聯的求學過程難不難?

王以光:還是有些難度的,數學要學到微積分,還要學生化、微生物、有機化學、無機化學,所有種類的化學都要學。還有土木建築、熱工學,這些我原來從來沒聽說過的學科也要學,一共學三十七門。

  ?

王寧:您成績怎麽樣?

王以光:每一個都是五分。

王寧:都是滿分啊。

王以光:國家(有)一種期望,我就覺得應該好好學,要全力以赴,一定要學好。

“高齡”的留學生

走上工作崗位的王以光,繼續展現著“學霸”本色,在我國灰黃黴素和麥迪黴素的研發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兩種抗生素的研發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了當時最主流的抗生素研製方法。但同時,王以光也發現了傳統研製抗生素的方法,需要不斷地試錯而且耗時漫長。因此,她決定赴美留學,進修分子生物學,改進研製方法。那一年,她42歲,成為一名“高齡”留學生。

  ?

王寧:您為什麽在四十多歲的時候選擇出國讀書?

王以光:我當時考慮,咱們國家的抗生素研究一直這樣模仿(國外的方法)也不是個辦法。

  ?

王寧:這條路是我們已經通過這麽多的辛勤付出找到捷徑的,為什麽不走下去?

王以光: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怎麽就不能夠有一點創新呢?而且中國的疾病,不見得世界上都一樣,所以要研究中國人自己的藥,反正我一輩子都是這個使命,腦子裏也都是這個事情。

以身試藥的勇士

每當王以光談起抗生素的研發過程,她總是興致勃勃、兩眼放光,為了讓大家對這個流程有更直觀的感受,已經退休的她,又重新穿上白大褂,走進實驗室演示了起來。

  ?

但探索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是荊棘重重,越接近成功,就會越艱難。以研發可利黴素為例,從1988年到2001年,王以光經曆了13年的科研攻關,可利黴素終於推進到了臨床試驗階段。

  ?

按照要求,需要找到試藥的人,並且按最大劑量一次性服下,來驗證藥物的安全性。王以光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接下任務,來吃這第一口,至今,王老仍然保留著當年試驗用的藥片。2019年,可利黴素終於通過評審,王老為之奮鬥了31年。

  ?

王以光:這個實驗有點風險。首先是片劑比較大,其次是八片要一次性吃,而且水還不能喝太多,最多半杯水。我說那隻能我來,實在不行,就叫120。

  ?

王寧:您是以身試藥來著,心裏沒害怕嗎?

王以光:沒害怕,沒有別的反應,就是感覺到有點惡心。因為我吃完以後有一點惡心,所以說我後來在說明書上寫了建議餐後服用。

  ?

今年88歲的王以光,現在和老伴兒楊厚遠居住在北京,他們是在蘇聯留學時相識並結為伉儷,一起走過了64年的奮鬥人生,這64年也記錄了中國抗生素研製的風風雨雨。

  ?

從當年專業裏唯一的一名中國學生到如今的抗生素研發功勳,王以光沒有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盼,她用自己的拚搏和堅持,讓萬千患者從中受益,推動了我國抗生素產業的崛起與持續地發展。

王寧:這是一條很難的路,但是您卻一直都是笑著跟我談這一條路,您一直在笑。

王以光:對,我覺得我這一輩子還是,做了一件事,還是盡了自己最大努力,現在對得起良心,能夠對得起自己。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係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