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麥康森、读最解綬啟、再造郑石吳灶和、个新譚北平、粤海议折葉元土、射出胡超群、宏伟劉永堅、蓝图略构田麗霞、轩解新战想周誌剛、周歧存、吳暉、馮庭玉、李學雄等國內一線頂級水產專家及當地養殖一線專家齊聚中山市泰山飼料有限公司,2024年度廣東粵海飼料集團(以下簡稱“粵海飼料”,股票代碼:001313.SZ)專家委員會會議在此舉辦。
專家會議現場。
“專家們給我們很多方向性的指導,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粵海飼料董事長鄭石軒表示,公司通過與專家們的長期合作,不斷吸收新思路、新技術,為企業持續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近兩年,水產行業進入重大轉折期,受原材料漲價、水產品行情低迷等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引發了業內對飼料質量的廣泛質疑。在此形勢下,粵海飼料提出了“品質粵海”口號,在行業困難時期舉起高質量發展大旗,以優質的產品幫助養殖增產增效,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幾十年來,粵海一直秉承‘技術致勝’的戰略思路,專家指引研發方向、解決應用問題、構建技術體係,使得我們始終站在水產飼料技術的前沿。”鄭石軒指出,認真解決每一個市場所關切的問題,是粵海飼料成長發展的密鑰,專家們則是“解鎖者”,每打開一扇技術的門窗,都開拓出一片新局麵。
在專家和公司共同努力下,粵海飼料通過全麵改革,技術和質量穩步提升,在一個個品種引爆市場,對蝦、海鱸、金鯧、生魚、石斑魚、草魚……贏得業內廣泛讚譽,粵海用實證數據進一步充分地驗證了行業說的“粵海每做一個品種就成功一個品種”的經營能力和決心,為下一階段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再造一個新粵海”奠定良好基礎。
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董事長鄭石軒
在當前行業轉型的關鍵時期,粵海飼料有什麽樣的思考?又將有什麽樣的變化?在本次專家會議期間,筆者與鄭石軒進行了交流。
與專家團隊長期深度合作
產品質量一直保持行業前列
南方農村報:到2007年至今,粵海飼料已經連續十八年舉行專家會議。這麽多年來,專家會議做出了什麽積極貢獻?
鄭石軒:在粵海的發展中,專家團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和專家團隊的深度合作,讓我們的技術不斷地煥發新的活力,讓我們的產品效果表達一直保持在行業前列。
每一次專家會議都有聚焦的主題,都是根據行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市場現狀和我們企業自己的需求確定相關主題,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行業麵臨的難點和痛點。利用這個會議,我們不僅要共同商討解決實際問題,還推動了未來進一步深度合作的方向,比如一些項目攻關、國家省級相關項目落地等。
這麽多年來,我們已經和專家們建立起比較緊密的聯係,搭建良好的互動合作平台,除了上述兩點,我們還可以隨時溝通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在技術和產品改進上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粵海是一個以技術驅動的企業,目前,我們已經組建了比較好的技術團隊。但我認為還需要一個更強的技術後盾,這就是這些資深專家,比如說飼料營養領域的頂尖專家麥康森院士,以及葉元土教授、解綬啟研究員等等,專家們對一線生產經營情況十分熟悉,又有深厚的研究沉澱,還有敏銳的市場洞察與廣闊視野,為我們保持技術領先做出了重要貢獻。
南方農村報:今年的專家會議主要關注什麽內容?主要要解決哪些問題?
鄭石軒:這兩年來,我們做了很大的改革,在產品方麵,升級了各條產品線的技術路線,建立起標準化的技術體係,逐步健全了穩定的技術框架和管理流程。所以這幾年,粵海的產品始終在質量方麵保持穩定領先,表現出理想的養殖效果,企業也獲得了合理的利潤。
接下來,我們對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比主流競爭對手,生長速度提高10%,飼料係數降低10%,損耗降低50%,這次的專家會議就是為了推動達到這個目的。這兩年,我們一直在貫徹“三高三低”(高質量、低蛋白-杜絕蛋白虛高、選用最優蛋白源、最適蛋白水平,性價比最高;高健康、低損耗-提升養殖健康水平,降低損耗;高生長、低料比-提高飼料轉化率,達到最適生長狀態)的技術發展方向,專家們幫我們在原料選擇使用、精準營養設計、設備工藝調整等各個方麵進行升級改進,以便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
粵海飼料負責人與專家合影。
今年產品全麵提升
多項舉措保障質量長期穩定
南方農村報:2024年是粵海飼料的品質年,產品的質量顯著提升,公司圍繞質量穩定領先有哪些具體的調整和提升措施?
鄭石軒:粵海今年的質量提升是全麵的,幾乎每一個品類都得到提升,包括海水、淡水,魚料、蝦料等等,而且我們能夠做到穩定的提升。在飼料行業,有一個普遍的問題是產品質量穩定性較差,現在粵海的產品突出一點就是高穩定,即使出現微小波動征兆,我們能夠馬上發現、迅速處理好,這種能力在業內是領先的。
簡要來說,我們通過建立“四重保障”體係,來實現這種穩定的領先。首先是建立起整體技術體係,由博士出任各子公司技術總監,他們要承擔研發任務,還要對產品質量、客戶滿意度、配銷差等經營指標負責。在集團層麵,由技術委員會來管理,使產品技術達到管理保障和及時更新的統一。
其次是每種產品技術都形成配方框架,如果要改變,必須要經過試驗驗證,經過審批流程、經過充分論證,不然的話是不能輕易改動的,以保證產品質量始終穩定。第三是工藝改進,建立各品種的工藝參數標準化,現在我們的產品外觀也要有參數、有標準,要符合客戶和魚蝦的需求。再一個就是建立好的市場反饋機製,這兩年我們保持了對市場的高頻接觸,包括我個人也經常下市場。這樣可以及時掌握產品的終端效果表達,一旦發現問題,能夠及時反饋到技術委員會,進行快速精準的調整。通過這樣對技術、原料、生產、和市場反饋的“四重保障”,使產品長期保持穩定和可控。
粵海飼料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助力養殖增收增效。
南方農村報:今年的專家會議地點選擇在中山,是否意味著明年將加大對珠三角或是廣東市場的開拓力度?
鄭石軒:我們的專家會議不是在大城市、大賓館,而一直都在各子公司開,會場就在會議室、生產車間。專家們可以直接給研發人員、生產人員提供指導,像前兩年在湖北,我們還請了專家到養殖塘頭進行指導,改進一線技術服務能力。
這十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專家們能夠充分接觸到我們各公司的實際情況,哪怕是一些薄弱環節也不怕,正好請專家為我們現場把脈,盡快調整改進。通過我們的係列改革和沉澱,專家們針對性的把脈,我想明年我們各個大區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和提升,這種提升是我們前期團隊共創的結果,是有實在的措施能夠落地的。至於說到重點發力的市場,我想專家們來到這個公司了,解決了難題,整個團隊都會感到信心十足,團隊士氣將有大幅度提升,明年業績發展更有保障。
改革成效明顯
“大家有信心實現大增長”
南方農村報:2024年是粵海飼料成立30周年,請您評價這30年來的發展,是否達到您和團隊的預期?今年有哪些成績為30周年獻禮?
鄭石軒:粵海走過了30年,我想有三個“不容易”:一、一直專注於特種水產飼料,這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二、我們這一群人一直持續認真地做這個事,而且能夠有所發展,也是不容易;三、在這個基礎上,還能夠得到市場認可,成功上市,更加不容易。
在我看來,成績隻代表過去,現在我們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這30年來,業內湧現出很多優秀的同行,他們值得粵海去認真學習,就算是在粵海優勢的對蝦、海水魚飼料領域,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改進和提升。
從上市以來,我們投入很大力氣去推動各項標準的建立,強化集團化管理。從去年開始,粵海全麵深刻的改革,不止是技術的,更是整個體係的,包括各種管理規範和流程固化,形成更高的管理標準,從集團到每個員工,大家要按照各自的規範去發揮各自的價值。所以說,粵海來到30周年這個節點,我認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進全麵改革,建立起各項標準,讓企業能夠適應下一階段的發展需要。
改革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除了技術和產品質量,今年應收賬款控製也比較理想,保證了員工價值的體現,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我認為,這兩年的改革富有成效,基礎打得比較牢,為接下來幾年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今年,我們從10月就開始了明年準備工作,包括人事的任命,營銷方案製定,整個工作的布局已經開始了,公司各團隊的積極性很高,大家有信心實現比較大的增長。
粵海飼料技術和質量不斷提升,推動養殖業向更廣闊領域發展。
南方農村報:今年以來,公司在蝦苗、開口料、添加劑等領域加快布局,明年會不會有更多類似舉措?
鄭石軒:這樣的舉措明年應不會太多,明年我們的主題就是一個:更快更好的增長。今年公司在蝦苗、開口料這些方麵的工作,都是為了下一階段的增長打基礎,比如今年蝦苗的質量做好了,客戶養殖效果好,品牌影響打開,明年的蝦苗肯定翻一番或者翻兩番,還有開口料,明年也要翻一番,甚至翻幾番。通過吸收業內優質資產,飼料品質不斷改善,明年的銷量有一個質的提升。
可以說,從明年開始,我們這兩年打牢的基礎將陸續發揮作用,一方麵幫助更多客戶實現養殖降本增效,同時也要讓公司業績不斷成長,員工實現更好的價值回報。
南方農村報: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結合當前的市場環境,在2025年,粵海飼料有什麽樣的發展思路和規劃?
鄭石軒:科技創新一直是粵海的優勢,明年,通過一係列新技術的應用,包括“三高三低”、產品技術升級、新原料應用、產品力的綜合表達等等,推動我們的產品質量更好,今年專家會上就提出來“生長速度提升10%,飼料係數降低10%,損耗減少50%”,這是我們明年的技術目標。通過科技創新和進步,才能做到產品強競爭力、企業可持續發展,並最後保證客戶的盈利和發展。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明年還要推動一係列新的配套工作,包括原料采購和質量把控、新原料的應用、新技術的應用、我們的技術框架進一步優化等等,以及人才引進,加大技術研發與創新力度等等,來支撐這樣一個產品的效果表達。隻有我們的產品質量做得更好以後,才能夠把養殖的成本降下來,讓粵海的客戶就算在不利形勢下依然能夠賺到錢,穩健地發展,最終推動整個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山市泰山飼料有限公司
撰文:孫歲寒
供圖:粵海飼料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