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和風,沿著珠江水係,脉珠吹散了黔南大地水霧,水述上帶來一春芳意。情长黔南在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的大地东西層層茶山中,茶農們開啟了“春日第一采”:明前之時,部协用飛舞指尖,广州样板采摘新葉。脉珠
春醒之時,水述上毛尖破芽。情长黔南
茶農采收茶青。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省中南部,部协河流水係以苗嶺為分水嶺,广州样板嶺北屬長江流域,脉珠嶺南屬珠江流域。水述上因海拔與氣候適宜,黔南州是都勻毛尖的“溫床”,已投產茶園麵積達124萬畝,培育省級茶葉主產縣8個,帶動42萬茶農人均年收入突破1.8萬元。
自古共飲珠江水,川山何曾隔兩情。2013年,廣州開始結對幫扶黔南。茶產業是廣州幫扶黔南的重要戰略支點,已成功推動海珠區在甕安縣建中鎮結對共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發展歐盟有機標準茶園3.2萬畝,綜合年產值5億元以上,建中鎮(茶葉)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2024年,廣州再投入3264萬元用於發展黔南州茶產業,其中支持建設的黃紅纓三都茶加工廠已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生產,解決當地超15000人就業。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群眾增產增收,是東西部協作工作的切入點。”粵黔協作工作隊黔南工作組組長黎亮指出,近年來黔南工作組緊盯產業協作,打造三都茶產業集群、貴定刺梨產業集群、獨山軸承產業集群、龍裏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等,以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麵提升幫扶質效。2025年,工作組將繼續聚焦茶葉、刺梨、生豬、蔬菜等主導特色產業,持續投入資金支持,推動更多特色黔貨走進粵港澳大灣區。
廣黔同心,攜手同行。如同荔波小七孔風景區中,持之以恒地珠水匯聚成道道碧波。10多年來,上百名廣州幹部,千人次專業技術人才,超33億元援助資金,前赴後繼、風雨同舟,讓山海之情化為振興黔南之力,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廣州樣板”。
產業為先
“黔南出題目,廣州做文章”
黔南州龍裏縣,地處長江流域烏江水係和珠江流域紅水河水係的支流分水嶺地帶,其中灣灘河是當地三大河流之一。當前,在灣灘河鎮,1500畝大棚沿河而建,四季瓜果飄香。
“‘四季不斷’的蔬菜生產,這在貴州是稀奇的場景。”當地承包大戶解道矯回憶,曾經的灣灘河鎮深度貧困,受條件影響冬天沒辦法種蔬菜,大家過冬都是在家裏打牌、喝酒。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後,廣州幫扶龍裏縣建成了粵黔協作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廣幫大棚”發展應季、錯季蔬菜。“工作組還幫我們把黃瓜、豌豆尖、西蘭花等賣到粵港澳大灣區,不愁銷路。”
2024年,黔南工作組投入970萬元在灣灘河鎮等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實施蔬菜大棚建設項目。僅荔灣區推動的龍裏縣灣灘河園區,已帶動群眾種植蔬菜8萬畝(含複種)、豌豆尖種植1.2萬畝、黃瓜種植1200畝以上,年用工量15萬餘人次,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開辟了新路徑。
蔬菜大棚裏種植的油麥菜。
“黔南出題目,廣州做文章。”2024年9月,廣州市主要領導帶領廣州市黨政代表團到黔南州對接東西部協作工作,在黨政聯席會議上他曾這樣描述廣州與黔南的產業協作關係。
“廣東企業+黔南資源”,“廣東研發+黔南製造”,“廣東市場+黔南產品”,“廣東總部+黔南基地”,廣州黔南兩地攜手以來,探索了產業協作“4+N”新模式。2013年至2024年,廣黔兩地合力在黔南州共建產業園區15個,其中農業產業園區10個,引導落地投產企業369家,實際到位投資額226.8786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20295人。
在黔南州西部,惠水食品科技產業孵化園,中山大學科研團隊正在研發新的佛手瓜加工產品。近年來,惠水縣利用協作資金規劃建設該孵化園,建立廣幫生命科學博士(博士後)工作站及廣幫生命科學惠水實驗室。園區內的設施和平台以惠水規模農業為基礎產業,致力於提升縣域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目前,該孵化園已開發出一係列新產品,如佛手瓜麵膜、佛手瓜護肝飲品等,並研發了佛手瓜套養金邊水蛭、佛手瓜發酵飼料等項目。這些成果不僅打響了“惠水製造”的新名片,還有效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廣州荔灣和黔南惠水聯手建設的佛手瓜交易平台。
“如果沒有廣州幫扶的資金,產業很難快速發展,更別提擴大規模了。”貴州黃紅纓集團三都茶加工廠負責人王實算了一筆賬,建設一個占地78畝的現代化加工廠,首期投入就需要1.2億元,對於貴州大多數企業而言,是如同賭博的行為,“當時在工作組的幫助下,解決了80%的資金,讓我心裏的石頭也落了下來。”
南方農村報《春風入山海》東西部協作深調研團隊走進貴州黃紅纓集團三都茶加工廠。
據黔南工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工作組結合黔南實際需求及發展規劃,精準招商,幫助新增引導落地投產企業數71家,實際到位投資額32.2904億元,排名貴州省第三名。
民生幫扶
“既要輸血又要造血”
位於貴州省南部邊陲的羅甸縣,是黔南州的多民族聚居山區縣,也地處珠江流域西江幹流在貴州的最後一段。在當地的漢族主要聚居地——邊陽鎮,“白雲班”正為山區孩子照亮未來。
在邊陽鎮高級中學廣州白雲班教室裏,來自廣州白雲區的教學團隊利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搭建遠程協作平台,實現遠程“互動、互學、互助”,讓當地學生與廣州學子共享線上線下教育教學和學習資源。
廣州選派優秀教師團隊赴黔南掛職支教。
“從2022年開始,在黔南工作組的幫助下,學校已開設了3個廣州白雲班,目前學生人數超150人,每年廣州市白雲區還會不定期選派優秀的教師團隊過來進行教學交流。”邊陽高級中學掛職副校長、王麗麗介紹,自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以來,廣州白雲區已先後選派優秀的教師團隊兩輪8人次入駐邊陽高級中學掛職支教。
“廣州老師的教學理念,更加能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擴散思維,讓我們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難題。”邊陽高級中學廣州白雲班學生趙佳豪說。
據介紹,2023年邊陽高級中學還利用廣州市教育協作資金210萬元,建設了書香校園基礎設施、美術畫室、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智能化心理成長中心,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完善。2024年,邊陽高級中學高考一本及以上上線人數較2023屆增長46.53%;二本及以上上線人數較2023屆增長27.99%,高考成績達到貴州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的水平。
戶外興趣教學。
除了“點對點”推動教育幫扶,黔南工作組積極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開展“領航校長”培養項目,切實增強黔南教育事業內生發展動力。2024年,黔南州160名享有較高美譽度和較大影響力的教育家型“領航校長”赴廣州參加由名家名校長指導的教改研班。第二期“領航校長”參訓學員中,已有6人成為州級名校長,有21人受到提拔重用。
“廣州聚焦辦好教育和改善健康兩大民心工程,持續不斷做實‘結對幫扶’、深化‘組團式’幫扶、升級‘線上幫扶’、探索‘體係幫扶’,既要輸血又要造血。”黎亮說。
在粵黔兩地組織部的支持指導下,2024年廣州市選派到黔南開展教育、醫療、科技幫扶專業技術人才352名,黔南向廣州選派專業技術人才509名,不斷夯實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深化人才交流工作,搭建兩地人才溝通交流橋梁。積極推動41名廣州市高層次人才、“銀齡人才”赴黔南開展智力幫扶活動,為黔南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5年春節期間,廣州市海珠區人社相關部門帶領企業前往甕安縣開展2025年“春風送崗”東西部勞務協作大型專場招聘會,共148家企業攜超600餘個職位招聘1.3萬人。
黔南工作組還聚焦就業協作,2024年幫助黔南州約1.91萬農村勞動力實現來粵就業,其中脫貧人口1.28萬。截至2025年初,在廣東穩定就業的貴州籍務工人員超過26.91萬。此外,開展19期“粵菜師傅”技能培訓,培訓人次達到830人。同時,“廣東技工”技能培訓取得了顯著成效,共開展147期培訓,培訓人次達到6237人。“南粵家政”技能培訓開展了36期,培訓人數1540人。
消費協作
“羊城老廣向黔行”
“很美!很舒適!”去年5月,廣州市勞模範健文參加了黔南工作組組織的療休養活動,感歎荔波小七孔景區的自然秀麗。
荔波縣位於貴州最南端,是鄧恩銘烈士的故鄉,擁有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和“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兩張世界級名片,被譽為“地球綠寶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
立足荔波縣資源稟賦,黔南工作組支持荔波打造世界級旅遊景區,吸引更多灣區遊客到黔南州尋找“詩與遠方”。同時,錨定療養活動、研學活動等方向,開辟消費協作新路徑。
2024年,黔南工作組配合首次將“優先安排到協作地區開展勞模、技術工人和先進職工療養休養等工會活動”“支持廣東各級工會到黔開展勞模和職工療養休養等工會活動”分別納入粵黔兩省東西部協作工作要點,為消費協作新模式提供政策保障;同時,配合爭取廣東總工會優化《廣東工會職工療休養經費管理使用辦法(試行)》,首次將東西部協作地區納入勞模、優秀技術工人和先進職工療休養活動範圍,並明確了經費來源和標準,為消費協作新模式提供經費保障。
2024年,廣州市首批勞模、優秀技術工人和先進職工赴黔南州參加療休養活動。
此外,在工作組的推動下,2024年黔南州“中國天眼”科普基地、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美育研學基地、荔波瑤山古寨研學基地等3個省外基地首次納入廣州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美育研學基地。
為進一步“把人留下來”,工作組2024年投入協作資金2004萬元支持農旅配套項目,重點打造羅甸縣大小井、荔波民宿等農旅項目和非遺文化體驗項目,全力打造升級版旅遊名片。此外,積極推進東客西遊。參與廣州市開展“羊城老廣向黔行”等旅遊宣傳推介活動,吸引廣大遊客前往黔南旅遊。
學生體驗非遺竹編。
工作組還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資源,組織多批次黔南企業參加第三十二屆廣州博覽會、首屆縣域博覽會、廣州茶博會、廣州荔灣美食節等活動,積極推動黔南企業在廣州開設專館、專區、直營店、分銷中心等,並落地建成“印象黔南”特色產品新館,用實際行動助力“黔貨出山、黔貨入粵”,推動2024年東部省份幫助銷售西部協作省份農副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金額達38億元,排全省第一。
“2025年,工作組將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數字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黎亮指出,接下來黔南工作組將持續深化產業協作、消費幫扶、勞務協作、人才交流及民生建設等五大領域協作,持續建設好常態化試點及鄉村振興特色帶,大力培育黔南優質企業、龍頭企業,持續培養高質量人才,進一步增強黔南發展內生動力。
如今,廣黔相遇、相識、相知的故事每日在黔南大地發生,路越走,越清晰。黔水向東,廣幫向西,黔南振興已滲透為穗黔彼此珠水血脈裏的共同願景。
統籌:韓安東 丘海濤
采寫:韓安東
來源:南方農村報《春風入山海》調研組
往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