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特色樹”,念好“產業經”。果树广东果樹種植,致富能夠提升鄉村綠化質量和效益,添绿是省县實現生態美、產業興、驿站百姓富有機統一的联动绿美有效途徑。當前,建设廣東正以前所未有的果树广东力度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不僅為全省生態環境帶來了顯著改善,更為農業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綠美廣東賦能產業,果樹種植興旺鄉村。12月27日,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省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舉辦“廣東農技大講堂”農技驛站聯動直播活動,通過1個主會場與2個分會場的“1+N” 驛站線上聯動直播形式,集結省縣驛站以及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鄉土專家們,共同探討交流,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工作。
直播回顧:
“廣東農技大講堂”農技驛站聯動直播
特色果樹富民增收
嶺南大地,翠綠如茵。廣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李強表示,根據廣東省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以及各地經濟作物種植習慣和當前省內種苗經營主體種苗儲備情況,荔枝、芒果、油梨、黃皮、桃、李、楊梅等果樹品種適合綠美廣東村莊綠化。
素有嶺南佳果之稱的荔枝,香甜可口,是廣東特色水果之一。李強介紹,從不同區域不同熟期的角度來看,以茂名、湛江、陽江等地為荔枝主產區的粵西早中熟荔枝優勢區,主栽品種包括白糖罌,妃子笑等傳統品種及仙桃荔,巨美人等優新品種;以東莞、揭陽、汕尾、惠州等地為荔枝主產區的中遲熟荔枝優勢區,主栽品種包括桂味,鳳山紅燈籠,嶺豐糯及冰荔等;以廣州、雲浮等地為荔枝主產區的粵中晚熟荔枝優勢區,主栽品種包括仙進奉、井崗紅糯、糯米糍、桂味等。
廣州從化荔枝文化博覽園凍齡荔枝
“這顆凍齡荔枝我們已保存一年之久,仍然可以保持大約18的甜度。”從化區(荔博園)農技驛站、鄉土專家邱晧烽介紹,團隊與科研機構合作,不斷研發新的加工技術和產品。據了解,荔博園在廣州從化開展井崗紅糯荔枝高接換種工作,目前我們從化井崗紅糯品種改良麵積達到5萬畝,相比於以往每畝增收3000元以上。在種植模式上對果園進行合理規劃,推進生態種植,拓展銷售渠道,並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高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我們大概8月上旬便可在全國率先上市,比其他產區早大約一個月。”農業科技特派員、和平縣水果研究所高級農藝師陳金愛介紹,充足的光照,以及近10度的晝夜溫差,有助於獼猴桃的糖分積累,成就了和平縣獼猴桃的高品質優勢。冬季是獼猴桃落葉的那個休眠期,也是冬季管理的最關鍵的時期。陳金愛表示,獼猴桃冬種要做好施肥、修剪、清園等工作。為防止霜凍,通常以開溝方式增施生物有機肥。植保方麵,獼猴桃要做好防治黑斑病、炭疽病,以及金龜子、葉蟬等蟲害。
獼猴桃剪枝要“去弱留壯”
德慶貢柑栽培曆史可追溯到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作為德慶縣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德慶貢柑以其皮薄核少、肉脆化渣、易剝皮、橘絡少、清香清甜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溫暖濕潤氣候下,德慶貢柑可在庭院種植。”廣東省農村鄉土專家梁偉學介紹,庭院種植貢柑時首先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其次,改善栽培環境,保持樹體通風透氣,盡量避免和其它高大的作物一起種植,以減少病蟲害的滋生。此外,加強肥水管理,保證樹體生長對養分的需要,也是培養強健樹勢的重要措施。
德慶貢柑
綠色引擎注入動能
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是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牽引,也是關係廣東長遠發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
當下,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貫徹落實“廣東省深入推進鄉村綠化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緊抓植樹黃金期,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匯聚綠美強大合力。李強表示,村莊綠化種植需要特別注意果樹種植要深度適宜,喬灌木的合理朝向除特殊景觀樹外,樹木栽植過程中保持直立,苗幹要垂直於地表。栽植樹木回填的栽植上應分層壓實,且栽植後應及時澆足定根水。
作為95後新農人,邱晧烽通過舉辦技術培訓講座與田間實操指導、與周邊果農結成幫扶對子、利用新媒體平台拓展技術傳播渠道、搭建智能灌溉與精準施肥係統等方式,推動荔枝產業在綠美廣東建設背景下實現科技賦能、綠色發展,助力果農增產增收。
直播現場,李強分享農技需求對接服務平台——“農友圈”小程序。“農友圈是一個集產、學、研、展、推一體化的平台,其中技術資源均免費,為廣大農戶提供‘滴滴打農技’一站式服務。”
農友圈通過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創新“數字化+精準化”的服務模式,為全省農業生產者提供農技服務,通過有效地將生產者的需求和農技專家的技術力量進行精準匹配和對接,很好地解決了農技服務到田“最後一公裏”問題。目前,平台匯聚了全省科研院校、農技推廣機構、社會化服務組織共9286個機構以及22297名專家,自2023年上線以來,全省各地專家累計在平台開展需求對接服務登記2.9萬次,服務曆程達40萬公裏,解決農戶技術需求問題1.9萬個。
據悉,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緊扣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聚焦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持續推動廣東省農技推廣體係建設,並進一步激發全省農技推廣服務驛站的活力和積極性。
撰文:陳迎
圖源:受訪者供圖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