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鄉村旅遊熱潮不斷。光台
然而,避雷當你向往“詩和遠方”時,盘点
有沒有遇到過這些情況——
網紅景點是“照騙”,種草帖為高P圖;
低價旅行捆綁消費,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商家雇人刷好評,奔著高評分卻狠踩雷;
被小眾噱頭蒙蔽,看似出片實則受罪;
…………
今天盤點常見的鄉村旅遊套路,避免踩坑!
套路1
營造“網紅”光環,現實貨不對板
在信息爆炸時代,大家選擇鄉遊目的地更多是通過社交媒體“種草”。但許多看似光鮮亮麗的網紅景點,往往伴隨著營銷謊言。2025年2月,成都邛崍市南寶山旅遊區為彌補暖冬無雪的遺憾,用棉花纖維和肥皂水偽造雪景,在屋頂和林間鋪設棉花,營造“銀裝素裹”的假象。
成都“棉被”人造雪村
此類現象不是個例。除了人造景點,大家還可能會被“濾鏡景點”所騙。例如,“花海”隻是一片稀疏草地;“小馬爾代夫”是蚊蟲肆虐、衛生堪憂的普通海灘;“天空之梯”實為半截廢棄樓梯,周圍雜草叢生如工地……“照騙”數不勝數,商家屢試不爽,遊客仍前仆後繼。
小小“雲梯”竟要收5元門票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濾鏡景點”大多並非商業運營景區,而是一些小眾、非商業的打卡點,僅靠濾鏡吸引短暫熱度,最終損害的是整個旅遊行業的信任度。
AI銳評:
你以為拍的是“人間仙境”?不,是人間陷阱!某些商家把P圖技術玩成邪教藝術,濾鏡一開,連廢墟都能包裝成聖地。朋友圈裏歲月靜好的九宮格,不過是黑心商家收割流量的鐮刀。
套路2
宣稱低價,暗藏二次消費
強製購物已是旅遊業的沉屙。2024年,文化和旅遊部發布10起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典型案例,其中5起為強製遊客進入指定購物場所並消費。
在鄉村旅遊中,“二次消費”陷阱更為隱蔽。2024年7月,有遊客爆料稱浙江“299元鄉村三日遊”行程中暗藏“必消套餐”160元,民宿更是額外收取空調費,讓旅行體驗大打折扣。在人民網投訴平台上,也有投訴民宿收取高額空調電費的現象。
網友投訴民宿收取高額空調電費
以低價誘導消費是其一,有的鄉村旅遊景點監管不到位,也讓周邊村民嗅到了“商機”:有的開放自家院子收取高額停車費,有的收取不合理“衛生費”。此類舉動也引起了不少糾紛。
AI銳評:
低價團的本質是“賭你不敢掀桌”!嘴上喊著扶貧,手裏攥著POS機,連呼吸都要收空氣淨化費。你以為薅到羊毛?不,你才是被薅的那隻羊。
套路3
好評靠“刷單”,差評被“勸”刪
以往,依靠評分、排名等要素,消費者能迅速找到稱心如意的鄉遊目的地。然而,據公開報道,為獲得流量支持,提升曝光度,請人“刷單”現象在民宿行業並不罕見。曾有遊客爆料,被麗江某民宿客棧“刷”出來的好評所騙,夜裏被蚊子咬,老板不給解決反訴遊客“熏死一隻蚊子賠100元”。
為獲得好評,部分民宿更無所不用其極。2023年,有一位遊客入住了一家無差評民宿,隨後發現窗簾無法遮光、隔音很差、入住困難等情況,於是給出差評,沒想到卻一直被商家電話騷擾“勸”刪。
被商家公關的差評
鄉村旅遊裏,農家樂也很依賴“刷好評”。為了維持在某平台的高排名,部分農家樂會發布“到店打卡+收藏+領取”等促銷活動,通過免費贈送菜品、給予當餐消費折扣、消費免單等模式誘導消費者寫好評。如此一來,會導致評價失真,從而誤導更多不知情的消費者。
AI銳評:
零差評?笑死!不過是刪差評的速度比蟑螂逃跑還快。你看到的五星好評,是商家用免費菜、威脅電話和道德綁架堆砌的謊言城堡。
套路4
“小眾”噱頭滿滿,配套設施約等於0
隨著鄉村旅遊熱潮越來越火,“小眾”成為了許多人的旅行目標。“原生態”“秘境”“北歐風”等標簽噱頭滿滿,但很多景點卻忽視基礎設施建設,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在某社交平台避雷帖裏,鄉村景點“堵車”“停車場小”“沒有廁所”等現象頻出,更有人吐槽“網紅出片位隻能排隊等拍照,想要出片還得P掉旁邊的人”。
小眾民宿“詐騙感”則更強。有帖子稱,民宿所謂的“歸隱深山”,實際隻是普通農村民房,內部更是髒亂差,入住過程不僅沒有工作人員接待,還被引導去了錯誤定位。
宣傳的外部環境vs真實的外部環境
露營等小眾旅遊也極易踩坑。表麵是住進深山氧吧的樹屋,現實卻是蚊子滿天飛的木屋式酒店,價格昂貴,且不提供任何餐食和附加服務。
網紅圖vs現場圖
AI銳評:
“冷門秘境”的本質是“窮且理直氣壯”!廁所遠到需要導航,垃圾桶稀有到能當景點打卡,連蚊子都比服務人員敬業。
鄉村旅遊不是“流量快消品”,遊客要的是真實體驗,不是付費受罪;商家要的是可持續口碑,不是一錘子買賣。雙方都少點套路,多點真誠,才能讓“詩和遠方”不淪為“詐騙現場”。
想要真實的鄉村旅遊體驗?希望一站式訂購民宿、農家樂?那就來“真鄉”吧!
“真鄉”於2024年10月上線,由南方農村報發起,以“一平台三載體”為服務體係,聚焦展現廣東鄉村自然景觀、人文底蘊及特色物產,致力成為都市人群體驗鄉村慢生活的數字化指南。在該平台,數百名常年行走在南粵鄉村的“三農”記者,化身真鄉推薦官,用真聽、真看、真感受的真實體驗,帶領大眾領略鄉村自然人文之美,品嚐鄉村土特產品之味。
掃碼進入“真鄉”小程序,獲取最新廣東鄉遊資訊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嚴秋璠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