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種業“第一展”年度盛會再啟動!以第五屆水產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屆廣東(國際)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大會為契機,鱼虾业赋原渔业产业实南方農村報特策劃“水產有種”專欄,缺口推出有種的吨广东种聲音、有種的零企業、廣東種 全國養等係列宣傳,西藏现突展示我國水產種業的鱼虾业赋原渔业产业实最新發展成果,促進更多產業研發、缺口生產、吨广东种應用之間的交流、交易,敬請垂注。
“西藏同胞不吃魚。”
“西藏這麽冷,也養不了魚。”
“養出來了,也沒人吃。”
……
在大眾的觀念裏,西藏是探索雪山、聖湖的秘境,很難把漁業和西藏聯係在一起。事實上,2022年廣東省的援藏幹部已經踏上高原漁業的探索之路,經過2年多的努力在西藏把加州鱸、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中國香魚等水產品養成成品魚,供應當地各大批發市場和餐飲店,實現了高原漁業產業化從0到1的突破。
粵魚入藏,”香“飄靈芝
“西藏每年水產品的需求量為4000-5000噸。而目前養殖、捕撈的水產品加起來僅有100噸左右。水產品缺口非常大。”林芝農墾嘎瑪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嘎瑪農業”)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駱明飛介紹,人們普遍以為藏族同胞不吃魚,而現實並不如此。事實上,當地吃魚少的僅是部分年紀大一些的藏族同胞,大部分年輕人也吃魚蝦。同時,作為一個旅遊聖地,西藏餐飲業對水產品的需求量大,本土捕撈的水產品根本無法滿足,大部分水產品通過空運或者水運到達西藏,水產品在當地的價格很高,發展高原漁業前景廣闊。
廣東技術賦能
助力高原漁業高質量發展
世界漁業看中國,中國漁業看廣東。廣東省漁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分量,根據《2024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廣東水產品全年總產量924.02萬噸,居全國第一,為近十年來最高增長年份。2023年,廣東省漁業經濟總產值4420.28億元,其中漁業產值(第一產業)2005.31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
作為全國水產苗種生產中心和南苗北運的核心區,廣東水產苗種生產具有領先優勢,2023年,全省水產苗種年產量超1.3萬億尾,穩居全國首位,其中海水魚苗占全國超四成,蝦苗約占全國41%。
廣東技術賦能助力高原漁業高質量發展
在發展高原漁業的戰略布局之下,廣東省圍繞高原漁業產業化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援藏人才技術優勢,不斷探索高原漁業產業化的落地。2022年7月,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派出水產養殖正高級工程師駱明飛作為廣東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米林縣工作組成員,出任嘎瑪農業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高原漁業基地負責人。在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以省市聯動的方式實施林芝嘎瑪現代高原漁業科技示範項目,共建嘎瑪現代高原漁業基地。
林芝的漁業產業化基礎幾乎為零。廣東省的援藏團隊來到西藏林芝以後發現當地缺乏水產產業配套,一些在廣東信手拈來的資源,在林芝變得異常難找。 “能不能養?”“怎麽養?”“養什麽?”等一個個問題擺在大家麵前。
經過團隊的集體努力,探索出了“微流水式可控養殖”“全天候高原高產養殖”“四連座高位池保溫養殖”“多層保溫小棚養蝦”“工廠化換循環水養殖”等好幾種適合高原的養殖模式。比如,西藏擁有幹淨的水源,豐富的太陽能資源,高山水純淨度高,是養魚的絕佳選擇。蝦類跟魚類對水質要求不一樣,為了讓蝦能夠從水中吸收到足夠的礦物質元素,他們研製出了適合養蝦的“人工海水”配方。
廣東“種”業賦能
高原漁業“從0到1”
自2022年開始,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就組織專家團隊論證在林芝養殖中國香魚的可行性。經過近一年的論證,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香魚”作為名貴冷水魚類,對水質要求高,且具有生長快、養殖周期短、效益顯著的特點,適合在林芝養殖發展。專家組還結合香魚南移、南繁技術,研究製定了香魚苗長途運輸、高原養殖等相關配套技術與方案。
很快,“中國香魚”魚苗穿越3200多公裏、曆時70多小時,順利從廣東英德運抵林芝米林農場。魚苗入池養殖5天後就恢複了正常的攝食和生長,表現出了極強的適應性,成活率達到95%以上。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就組織專家團隊論證在林芝養殖中國香魚的可行性。
“中國香魚”俗稱秋生魚、油香魚、黃瓜魚、西瓜魚,在我國屬名貴小型經濟魚類,市場價位較高,每斤在120元以上。其體狹長而側扁,成體香魚一般體長15-20厘米。頭小,吻尖,前端向下彎成鉤形突起,全身密被極細小網鱗。身體背部青黑色,體側麵由上半部至下半部逐漸帶黃色,腹部銀白,各鰭皆為淡黃色,脂鰭周圍微紅色,朐鰭上方有一群黃色的斑點。
據介紹,2024年4月,中國香魚(藏香魚)已上市,銷售額20餘萬元,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真正將漁業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市場優勢、發展優勢。2024年7月以來,西藏養殖的鱸魚、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也開始大規模上市。
廣東省援藏團隊增強了林芝當地的水產養殖業內生發展動力
目前,嘎瑪農業養殖的水產品有巨須裂腹魚、中國香魚、加州鱸、黑魚,以及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養殖規模達100萬尾,預計2024年魚和蝦的產量可達20萬斤,產值300多萬元,2025年生產魚、蝦40萬斤,生產苗種300萬尾,年產值800多萬元。
通過對當地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廣東省援藏團隊增強了當地的內生發展動力,實現西藏林芝地區高原漁業產業化從無到有、“從0到1”的重大突破,填補高原漁業的空白,促進了林芝地區的全麵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特約撰稿人:彭日立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