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魚糜加工技術最早是国主国际由日本水產研究人員以狹鱈為原料研究開發的。冷凍魚糜加工技術的持完成開發,解決了原料魚肉蛋白質冷凍變性問題,首项水产可直接在海上或原料基地生產冷凍魚糜。领域冷冻原料魚鮮度好,标准冷凍魚糜質量高,鱼糜且魚糜製品或冷凍食品的正式生產廠家可不受地點、季節限製,发布隨時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国主国际原料,做到均衡生產,持完成原料魚廢棄物也可集中利用。首项水产生產冷凍魚糜的领域冷冻國家和地區主要有日本、韓國、标准秘魯、鱼糜泰國、正式挪威等。魚糜製品是日本的傳統食品,深受日本消費者的青睞,其生產量很大,分布廣泛,是日本水產品加工中十分重要的產品。我國近年來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也開生產冷凍魚糜,但由於海洋經濟魚類資源降低,加工手段落後,高檔魚糜製品很少。隨著我國淡水養殖業的發展,淡水魚的產量迅速增加,一部分已經加工成冷凍魚糜。
2021年9月8日,我國主持完成的第一項水產領域的國際標準ISO 23855:2021《冷凍魚糜》(Frozen surimi — Specification)由ISO正式發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水產品加工分技術委員會主持完成。
該標準規定了冷凍魚糜的術語和定義、產品等級劃分、產品品質要求、關鍵指標的檢測方法,以及產品包裝、標識、儲藏和運輸等要求,建立了冷凍魚糜產品質量評價體係。
國際標準ISO 23855:2021《冷凍魚糜》是在我國國家標準《冷凍魚糜》(GB/T 36187-2018)的基礎上研製完成的。在製定過程中,主持單位組織了中國、法國、俄羅斯、新加坡、美國、伊朗、塞爾維亞、博茨瓦納等8個國家的26位專家,曆時3年多,召開了10餘次工作組會議共同完成。我國的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江南大學、浙江源泰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參加了標準的研製工作。
國際標準ISO23855:2021《冷凍魚糜》的正式發布,是項目組為落實2018年修訂實施的《標準化法》關於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要求,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的具體體現。黃海水產研究所於2018年向ISO申報了冷凍魚糜國際標準項目,並於2019年獲批立項。此後,在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持下,標準起草工作組按照ISO標準製定要求,組織國內外專家,完成標準起草、研討、征求意見、審查等程序,並在審查表決中,參與表決的ISO成員全部投了讚成票。
該標準實現了我國主導製定水產領域國際標準“零的突破”,也使我國水產標準化工作實現由采標、參與製定到牽頭製定國際標準的跨越,提高了我國在水產領域國際標準化舞台上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這將助力我國優勢水產品“走出去”,提高我國水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食品夥伴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冷凍魚糜,蛋白質,冷凍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