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乳品:基於乳及乳製品(以下簡稱乳品)對兒童營養健康的重要作用,綜合分析我國兒童膳食營養狀況和乳品消費現狀,儿童結合專家意見形成《乳品與兒童營養共識》。营养方法:組織兒童營養、共识乳品科學等科技界與產業界專家,乳品通過文獻檢索分析與專題研討的儿童方式開展共識研究。結果:兒童期營養會影響生命全周期的营养健康;乳品是保障兒童營養需求的優質食物選擇;乳品營養強化可作為改善兒童營養健康狀況的有效措施;我國兒童乳品攝入量與消費量嚴重不足,應通過創新食用方式,共识加強科普及多方引導促進兒童群體的乳品乳品消費。結論:該共識將為我國兒童營養的儿童改善提出方向性建議,為標準法規的营养完善提供科學依據,為乳品行業的共识創新與發展提供指導意見。
兒童營養是乳品生命全周期健康狀況的基石。兒童處於生長發育的儿童關鍵階段,其對於營養素的营养需求量通常高於成人,需要多樣化的均衡膳食滿足生長發育的合理需要。隨著經濟發展,我國3~17歲兒童營養健康狀況雖有所改善,但飲食結構不合理,微量營養素缺乏,超重肥胖等問題仍不容忽視。乳類是哺乳動物出生後賴以生存與發育的完美食物。隨著乳類食品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乳及其製品(以下簡稱“乳品”)作為人類可獲得的食物資源及多樣化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廣泛的利用,其對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作用已被研究證實,並被公認為滿足兒童營養需求的理想膳食構成。本共識中的乳品特指以乳為主要原料的全乳及其加工製品,包括但不限於液態乳(滅菌乳、巴氏殺菌乳、調製乳、發酵乳)、乳粉、煉乳、奶酪及再製奶酪等產品,不包括乳清粉、乳糖等單一乳成分的產品。本共識匯集科技界與產業界專家智慧,針對目前我國兒童營養現狀與乳品消費情況提出重要的共識性內容,旨在為我國兒童群體的營養改善提供方向,為乳品行業的創新與發展提供指導意見。
兒童期的營養狀況對成年期健康有著長遠影響。大量研究表明,成年期很多疾病的發生都與其兒童期營養不良密切相關。例如,兒童期營養狀況欠佳會影響成年後的骨骼健康。兒童期是骨密度增長最快的階段,鈣和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素攝入不足會減少兒童時期峰值骨量的獲得,進而影響成年後骨質疏鬆的發生與發展。兒童期體格發育狀況同樣會影響成年期的體格形態、生理和心理健康。兒童期的體質指數對青春期的體質指數有重要影響,兒童期腹型肥胖會顯著增加其成年期發生腹型肥胖、原發性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肥胖兒童也容易出現心理行為偏離和心理創傷等問題,對其心理健康可能造成終身傷害。
飲食行為是影響兒童營養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顯示兒童普遍存在挑食、偏食,進餐不規律,零食偏多,高糖、高油、高鹽食物攝入過量等不健康飲食行為。兒童期不良的飲食行為會影響其成年後的食物偏好與飲食行為,並對成年後的健康狀況產生重要影響。研究顯示,兒童期培養良好的飲食行為有助於預防成年期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3歲兒童開始具備學習與理解能力,是培養良好飲食行為的關鍵時期。指導兒童建立正確的食物選擇方法與理解健康飲食的概念,有助於培養其良好的飲食行為,使其受益終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年)》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分別為4.8%和1.9%,已實現2020年規劃預設目標;6~17歲男孩和女孩中各年齡組身高均較2015年相比有所增加,兒童營養健康水平得以提高。然而,超重與肥胖是目前我國兒童麵臨的另一重要營養問題。《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6歲以下兒童超重率與肥胖率分別為6.8%和3.6%,6~17歲兒童分別為11.1%和7.9%,與上輪監測相比均顯著升高。
伴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兒童營養不足狀況得到很大改善,而膳食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或缺乏問題凸顯。全國營養監測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兒童膳食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入不足情況依然存在,其中膳食鈣攝入不足的比例最高,約有87.5%~99.7%的個體每日膳食鈣攝入量低於平均需要量(EAR);6~11歲兒童每日膳食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攝入量低於EAR的比例均高於66.0%。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我國6~17歲兒童的維生素A缺乏率與邊緣缺乏率分別為0.96%與14.7%,維生素D缺乏率為53.2%,鐵缺乏率為11.2%,其中12~17歲女孩鐵缺乏率高達27.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年)》數據顯示,我國兒童蔬果、乳品、大豆及其製品攝入量均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薦量,其膳食中缺乏乳品或其攝入量低是導致鈣、維生素A等營養素攝入不足的直接原因。
兒童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素特別是微量營養素的需求相對高於成人,發生微量營養素缺乏性疾病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母乳可以為6個月以內的嬰兒提供充足而全麵的營養,然而,從添加輔食開始,如果過分依賴特定食物就會造成兒童營養素攝入失衡,影響身體健康。《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學依據的關鍵事實指出“食物多樣是實踐平衡膳食的關鍵,隻有多種多樣的食物才能滿足人體的營養需要”。兒童的健康成長尤其需要多樣化的膳食來獲得全麵營養。
在世界各國的膳食指南中,乳品攝入在每日膳食推薦中均占據重要的地位。乳品攝入量過低或過高均不利於膳食平衡。我國長期以來主要存在乳品攝入量過低的問題,這是由於千百年來受地域環境的限製和生產力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奶類資源匱乏,其膳食中多缺乏奶製品,居民亦沒有飲奶的習慣。有限的哺乳動物乳汁僅作為營養品用於患者或嬰幼兒。在經濟發展,生產力和生活水平提高,食物日益豐富的當今,奶類作為重要的食物資源已進入普通家庭,其健康作用正在被廣泛認知。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的第3條,多吃蔬果、奶類和大豆中明確指出“奶類富含鈣,是優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增加奶類攝入有利於兒童、少年生長發育,促進成人骨骼健康”,“奶類是一種營養成分豐富、必需氨基酸組成比例適宜、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品”,“奶類鈣含量豐富,是兒童鈣的最佳來源”,“為滿足骨骼生長發育的需要,要保證兒童每天喝奶”。同時,指南明確指出2~5歲和6歲以上兒童每日乳品推薦攝入量分別為300~400 mL和300 mL。
乳品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大多數營養物質,是滿足兒童生長發育需求,改善兒童營養狀況的理想食品。乳品作為食品工業中的重要品類,經過多年創新發展,乳品產量大幅增長,產品質量穩定向好,在提升我國不同人群尤其是兒童營養健康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乳品有益於兒童的體格生長。研究顯示,兒童每日攝入245 mL乳品可貢獻每年0.4 cm的身高增長。相較於不飲奶的人群,每日飲奶可使身材矮小的發生率降低28.0%。乳品同樣有助於兒童適宜的體重增加。兒童期乳品攝入可以促進瘦體重的增加,與體脂量的增長呈負相關。乳品攝入較多的膳食模式可以減少兒童體脂含量,並可將兒童期超重或肥胖的發生風險降低約40.0%。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營養,滅菌,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