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粤北采茶戏:客家人的土味喜剧

来源:时间:2025-04-21 21:26:09

粵北采茶戲:客家人的粤北土味喜劇 | 春節裏的非遺_南方+_南方plus

在客家人的記憶裏,少不了觀看采茶戲的粤北經曆。那有本土特色的采茶劇情、詼諧有趣的戏客唱詞,抑揚頓挫的家人剧唱腔,常常把觀眾逗得捧腹大笑。味喜

粵北采茶戲又稱唱花燈、粤北唱花鼓、采茶采茶、戏客大茶戲、家人剧采茶戲,味喜是在群眾歡度節慶時的燈彩歌舞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民間小戲劇種。其流行於粵北地區和粵東地區,原有南雄燈子、韶南大茶和連陽調子三種派別,都用粵北客家方言演唱,1950年後逐漸交融,1959年統稱為粵北采茶戲。

據載,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粵北和粵東北流行唱采茶。農村藝人組織調子班、燈班、大茶班,劃地作場,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登場表演,邊唱民間小調邊持扇子或彩巾起舞。後來藝人加以改進,或從生活中提煉,或模擬飛禽走獸形態,或借鑒民間武術,或向大劇種學習,在表演上形成以扇花、矮步、吊馬為主要特征的程式動作,人們稱之為“三腳班”“采茶戲”。

粵北采茶戲劇照。   南方+供圖

翻閱史料發現,采茶戲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清嘉慶、道光年間,采茶歌和采茶戲流行愈烈,屢遭官紳查禁。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興寧縣知縣立碑“禁歌舞采茶”,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海豐、陸豐兩縣的邊界立起“禁鄉村不許演唱采茶戲”的石碑。福建官紳對采茶戲也是“立約趁逐”“嚴行禁止”。

采茶戲為何被禁?官家給出的理由是低俗。這其實是民間藝術初發和發展階段都會麵臨的問題。民間藝術往往講究接地氣,自然難以風雅,在野蠻發育期,為了迎合觀眾,走上低俗之路,無非是為了博眼球,保證票房罷了,可以理解為一種生存策略。

但采茶戲內在的魅力並不依賴於格調的高低,演員載歌載舞,活潑優美、輕鬆奔放,富有鄉土氣息,並以當地方言演唱,無論在人物安排、情節設計或語言運用上,都很注意突出喜劇特色,引得觀眾會心大笑。演出時,采用的是戲中帶曲、曲中夾樂的敘事結構,形式豐富。一唱眾和,氛圍感拉滿。語言明快生動,唱詞清新雋永,孩童也能聽懂。幫腔、鑼鼓伴奏,曲調婉轉,節奏鮮明,仿佛在現場設下了一道結界,能讓觀眾快速入戲。試想一下,農民在繁重的勞動之餘,能觀看一場類似於現在的脫口秀、吐槽大會之類的節目,不是很減壓嗎?以此而言,采茶戲大受歡迎,也就不難理解了,而廣大的群眾基礎又成為了采茶戲久禁不絕的原因之一。

粵北采茶戲劇照。 資料圖片

在吾鄉翁源,我總覺得鄉人都有一種難以解釋的幽默感,他們善於在不動聲色之間,用那土得掉渣,但又能精準、形象描繪事物的方言,或調侃,或自嘲,喜感十足。如今想來,這種風格和粵北采茶戲的風格高度相似。

舊時在鄉村過春節,我們喜歡看舞獅,一群孩子跟著舞獅隊走村串巷,看相同的動作,看相同的表演,永遠都不覺得膩。我們喜歡看電影,穿過連片的冬田到鄰村看那放了無數遍的《鐵道遊擊隊》,晚歸時看到煙花升騰,照亮鄉村的夜空,覺得幸福有了開端。但這一切,都不及采茶戲來得火熱,采茶戲才是那集演、唱、奏於一體的大戲。

2024年翁源縣第十二屆“山茶花”采茶戲大賽作品。翁源文化館供圖

隻要采茶劇團來到我們鄉鎮,必定是場場爆滿。我也曾在六歲那年的春節,咬牙下血本,花了兩毛錢的利是,買了一張入場票。進去一看,座無虛席,過道都站滿了人,我蹲在舞台的右側,透過大人的褲腿縫,完整地看完了一場演出。劇情我已經記不清了,隻記得男主角並不英俊,他不像是一個“吃皇糧”的演員,更像是那些在村裏種田的阿哥。但他一開口,沒有任何技巧的嗓音高亮,仿佛從他的喉間傳來了山的呼喚,他那一張因為顴骨過高而顯得崎嶇的臉,頓時變得生動無比,而其他演員和樂師在演唱到句末時,和唱著“啊嗬”“咿喲”之類的幫腔,仿佛在舞台上平地起風,熱烈地呼應著他。他們用客家話說著台詞,並稍為加些變調,顯得滑稽無比。大家跟著笑,跟著唱,我忘記了那些無法言說的沮喪,我身邊的一位母親,她核桃一樣的臉上,皺紋隨著笑容蕩漾開來,她應該也忘記了開春買肥料的錢要從何而來。這樣的一群穿著新衣的窮人,放下了生活的貧窮與苦累,仰著頭,共同望向舞台上的光亮,獲得了一種超脫於現實的快樂,積蓄著新年的希望和力量。

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福建《永定縣誌》載:“永邑界鄰廣東之嘉慶、大埔,彼處有采茶戲,男扮女裝,三五成群,唱土腔和胡弦,流入於鄉村街市,就地明燈,徹夜奏技。”就地明燈,徹夜奏技,這是清朝采茶戲的盛況,也是現代打工人難以企及的恣意人生。想起那年春節看采茶戲的情景,如果兩毛錢門票能換來觀看采茶戲演員“徹夜奏技”,我肯定是徹夜不離場的那個孩子。

2024年翁源縣第十二屆“山茶花”采茶戲大賽作品。翁源文化館供圖

2011年,粵北采茶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韶關、南雄、翁源等地的采茶劇團紛紛創作、上演新劇目,並屢屢獲獎。今年1月16日,粵北采茶戲《珠璣巷・驚變》在南雄大會堂迎來首演,獲得媒體的關注和好評。翁源則連續12年舉辦“山茶花”采茶戲大賽,每年選出的優秀劇目都會在春節期間進行免費展演。

莎士比亞說,世界隻是一個戲台。哲學家們則認為,人們的人生理想可以簡單分為三個:一個是它在看戲,一個是它在演戲,一個是它同時在看戲和演戲。我自認演技不精,隻配看戲,但若能回鄉看一場采茶戲,我希望那是對歲月的一次回望,也是對故土的一種親近。

撰文:陳會玲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方壯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