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陕西省1800份农村土壤样品重金属监测结果分析(一)

来源:时间:2025-04-21 09:21:39

目的陕西省份属监 掌握陝西省農村土壤衛生狀況,為下一步開展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土壤修複提供科學依據。农村方法 於2016-2018年累計對陝西省90個涉農區縣的土壤農田土壤開展現場調查和重金屬鉛、鉻、样品鎘、重金汞和砷的测结含量檢測。數據按照關中平原、果分陝北高原和秦巴山區分別統計、陕西省份属监分析與評價。农村

結果 3年累計采集監測土壤樣品1 800份,土壤土樣整體達標率為93.17%,样品陝北高原土樣整體達標率(98.82%)分別高於關中平原(95.22%)和秦巴山區(86.43%)(P<0.001)。重金全省土樣中鉛的测结達標率為99.56%。土樣中鉻的果分達標率為99.83%,鉻超標土樣全部來自秦巴山區。陕西省份属监土樣中鎘的達標率為93.78%,關中平原(95.44%)和秦巴山區(87.86%)土樣中鎘的達標率較低,秦巴山區存在3份鎘高風險土樣。土樣中汞的達標率為99.72%。土樣中砷的達標率為99.89%,砷超標土樣全部來自關中地區。結論 陝西省土壤中重金屬鉛、鉻、汞和砷的汙染水平較低,局部地區重金屬鎘的汙染較為嚴重,3個地區土壤狀況呈現明顯的地區特征。

土壤是構成生態係統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土壤汙染防治,直接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並已經作為重大環境和保護民生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已於2019年1月1起正式施行。為了掌握陝西省農村土壤環境現狀,項目組自2016起開展陝西省土壤重金屬監測調查。此次結合最新發布的《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GB 15618-2018)對監測結果開展評價,為下一步因地製宜的、科學合理的開展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複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6年-2018年,在陝西省全部設區市(10個)所轄的102個涉農區縣中選取90個區縣開展監測工作,每年監測30個項目區縣,每個監測區縣隨機選擇5個鄉鎮(不含城關鎮),每鄉鎮隨機選取4個行政村,累計監測了1 800個行政村。監測鄉鎮和行政村的選擇嚴格遵循簡單隨機抽樣。

1.2 檢測內容

在每個行政村采集1份農田土壤樣品(以下簡稱“土樣”)送實驗室開展檢測,檢測指標包括鉛、鎘、鉻、汞和砷。

1.3 土樣采集、檢測與評價

1.3.1 土樣采集、保存和運輸

參照《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範》(HJ/T166-2004)[2]。在7-8月間(避開下雨天)在每個監測點采集5~20 cm深表層農田土壤1份,采集時在1 m2範圍內按照5點取樣法采集土壤混合為1個樣品,采集總量不少於1000 g。

鉛、鎘的測定按照《土壤樣品中質量鉛、鎘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3]或《土壤質量鉛、鎘的測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0)[4]進行;鉻的測定按照《土壤總鉻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5]。

1.3.2 評價標準

依據《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GB 15618-2018)中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篩選值(以下簡稱“篩選值”,超過該值,農產品質量安全、農作物生長和土壤生態環境可能存在風險,應當采取安全利用措施)和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製值(以下簡稱“管製值”,超過該值的土壤汙染風險高,應當采取嚴格管控措施),結果見表1。開展結果評價,檢測結果高於篩選值為不達標,高於管製值為高風險。按照不同區域對檢測結果分別評價(關中平原包括西安市、銅川市、渭南市、鹹陽市和寶雞市;秦巴山區包括漢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陝北高原包括延安市、榆林市)。

1.4 質量控製

檢測實驗室通過了計量認證,建立了實驗室管理製度,檢測儀器、器械和標準進行定期校準,定期進行實驗室間質量控製,參與人員由陝西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集中組織培訓。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統計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期望值小於5時,采用Fisher’s精確檢驗;定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Kruskal-Wallis test),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在2016-2018年全省每年采集檢測土樣600份,關中平原、陝北高原和秦巴山區累計采集並檢測土樣900份、340份和560份,合計1 800份。其中水田土樣32份,其他(水澆地和旱地)1 768份。

2.2 整體達標情況

全省土樣整體達標率為93.17%(1 677/1 800),區域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999,P<0.001),陝北高原土樣整體達標率分別高於關中平原和秦巴山區(χ2=8.777,40.132,P=0.003,<0.001),關中平原的達標率高於秦巴山區(χ2=35.657,P<0.001)。結果見表2。

2.3 單項重金屬指標檢測結果

2.3.1 鉛

全省土樣重金屬的達標率均為99.56%(1 792/1 800)。區域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267,P=0.002),未發現鉛的高風險土樣。

全省土樣鉛的平均水平為9.680 mg/L,區域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0.738,P<0.001)。關中平原土樣鉛的平均水平高於陝北高原和秦巴山區(χ2=350.688、191.253,P<0.001),秦巴山區土樣中鉛的平均水平高於陝北高原(χ2=92.693,P<0.001)。

2.3.2 鉻

全省土樣重金屬鉻的達標率為99.83%(1 797/1 800),區域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671,P=0.037),未發現鉛的高風險土樣。

全省土樣鉻的平均水平為57.100 mg/L,區域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0.204,P<0.001)。關中平原和秦巴山區鉻的平均水平高於陝北高原(χ2=172.955、76.452,P<0.001),關中平原與秦巴山區鉻的平均水平在區域間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χ2=4.409,P=540.036)。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現代預防醫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重金屬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