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仿生皮肤新策略:触感超灵敏,痛感可调节—新闻—科学网

来源:时间:2025-04-21 20:57:25

作者:張楠,仿生高曉靜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24/5/25 7:30:18
選擇字號:
仿生皮膚新策略:觸感超靈敏,皮肤痛感可調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團隊研究員陳濤、新策学网肖鵬等人,略触灵敏設計了一種懸浮雙層傳感結構,感超實現了超靈敏的痛感觸感和可調節的疼痛感知,在仿生電子和友好人機交互等領域表現出巨大應用潛力。可调


這個被認為非常有趣的节新成果,日前發表於《先進材料》期刊。闻科


觸覺、仿生痛覺應高效耦合


作為電子皮膚的皮肤重要分支,利用多樣感知機製(比如,新策学网壓阻、略触灵敏電容、感超壓電、痛感摩擦電等),柔性觸覺傳感器已被開發並成功模仿人體皮膚的觸覺性能/功能。


同時,痛覺作為另一種重要的感覺,可以幫助人類有效避免潛在危險並實現自我保護。


近年來,研究人員通過采用晶體管、憶阻器等突觸型器件,或液態金屬複合材料開發了人工痛覺感受器,實現無害和有害的痛覺感知。


然而人體皮膚的感知係統並不局限於單一的觸覺或痛覺感知。


相反,它表現出觸覺和痛覺感知功能的高效耦合。因此,在人工感知係統中實現觸覺和痛覺集成感知引起了越來越多研究人員的關注。


文章通訊作者之一肖鵬告訴《中國科學報》,目前有兩種策略可以實現觸覺和痛覺集成感知。


最經典的方法是將力傳感器和突觸類器件結合,利用力傳感器的輸出,控製晶體管或憶阻器的激活,從而實現觸覺和痛覺狀態之間的動態切換。


另一種集成策略是構建具有獨特電學響應行為的一體式力傳感器,比如通過傳感組件之間的靈敏度差異或者靈敏度突變特性來響應觸覺和痛覺。


但是這兩種構建策略都存在一些局限。


石墨烯雙層傳感結構


肖鵬表示,以分散形式結合力傳感器和突觸器件會增加集成係統的複雜性和製造難度。


盡管一體式傳感結構可以簡化耦合過程並實現高效集成,但目前的人工感知係統主要關注觸覺和痛覺的集成策略和耦合過程,而忽視了人體皮膚特有的感知性能和功能。


在人體皮膚感知係統中,機械閾值誘導的受體激活是產生觸覺和痛覺的主要原因。


此外,人體皮膚追求超靈敏觸覺和痛覺功能的高效集成,並通過電信號突變行為來指示兩種感覺之間的動態切換。


因此,向人體皮膚的感知行為學習,通過合理的材料和結構設計,實現具有靈敏觸覺和痛覺功能高效耦合的人工感覺係統具有重要的意義。


陳濤、肖鵬等人基於在碳基/高分子複合薄膜的構築及其柔性傳感方麵的研究基礎,設計的由石墨烯導電薄膜組成的懸浮雙層傳感結構,實現了機械閾值介導的觸痛高效集成感知,也就是超靈敏的觸感和可調節的疼痛感知。



具有觸痛集成感知的懸浮雙層電子皮膚及其友好人機交互應用。受訪者供圖


有趣的成果


在該工作中,雙層感知結構主要由懸浮彈性形變層和機械接觸感應基底構成。


相比於單一懸浮構型,雙層結構利用懸浮彈性薄膜的三維形變和機械接觸行為分別觸發低閾值和高閾值傳感模式。


在微觀層麵上,石墨烯納米片層依次通過橫向電分離和縱向電接觸響應觸覺向痛覺的轉變,並表現出電流反向突變行為。


懸浮式結構可以靈敏捕捉微弱形變,能分辨20 μm的微小動態位移並檢測到低至0.02 Pa的極微弱觸覺信息。通過改變材料和器件結構參數,痛覺響應範圍和痛覺閾值可以靈活調節。即使在5200次觸—分離循環刺激下,還能保持穩定可靠的觸痛響應性能。


此外,通過構建小型化傳感陣列並結合光學反饋模塊,還能實現對尖銳物體的可視化觸覺感知和痛覺預警。最後,集成到商用機器人手部的懸浮雙層傳感器可以作為高效、安全的人機界麵,主動保護人類免受機器傷害,同時避免機械力對機器人皮膚帶來的持續損傷。


肖鵬表示,基於三維形變和機械接觸機製的懸浮式人工感知係統高效模仿了生物皮膚的觸痛感知行為,在仿生電子和友好人機交互等領域表現出巨大應用潛力。


對於該成果,《先進材料》審稿人認為:這種類型的傳感器很有趣,因為它為閉環控製和高靈敏度觸覺反饋提供了新的機會。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03447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台,轉載請聯係授權。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