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市公司一經上線便勢如破竹

来源:时间:2025-04-22 19:56:52

作者丨杜心怡 編輯丨劉 歡

“1個小時賣3億”,隐形股东這是亿后2024年“雙11” 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在活動開啟前1小時拿下的亮眼成績。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大賣,捧出截至3月末總票房已超過150億元,家潮正向著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的玩上位置發起衝擊。

再看現象級遊戲《黑神話:悟空》,市公司一經上線便勢如破竹,隐形股东3天時間銷量破千萬份,亿后Steam平台同時在線峰值人數高達300萬人,捧出在權威遊戲評分網站Metacritic上媒體評分更是家潮獲得88分的高分。

毋庸置疑,玩上20年代已成為00後的市公司消費主場。

作為數字原住民,隐形股东這一代人自幼浸潤在互聯網與社交媒體蓬勃發展的亿后環境中,能夠輕鬆獲取海量消費信息。捧出他們成長於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大背景下,深受潮流文化、二次元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熏陶,對新奇、時尚、個性化的事物始終保持高漲的熱情與探索欲。

與之相伴的,在00後主導的消費浪潮下,消費市場悄然發生深刻變革。如今的消費環境愈發注重個性化表達、情感共鳴以及更強的社交屬性。

起初,潮玩多指具有潮流屬性的藝術玩具,主打設計師原創IP與限量款概念,核心受眾集中於小眾收藏圈層。

但隨著消費文化迭代與產業鏈擴張,如今的潮玩概念已大幅延展,從盲盒經濟催生的隨機性收藏模式,到積木拚裝的沉浸式創造體驗,再到傳統玩具的潮酷化升級,乃至手辦、模型、扭蛋等細分品類,均被納入這一概念之內。

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25年全球潮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80億美元(約合3504億元),年均增速達12%。另據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中國動畫學會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2026年中國潮玩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01億元,且用戶數量呈持續增長態勢,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4900萬人。從行業發展態勢來看,潮玩市場未來增長潛力極為可觀。

聚焦國內市場動態,2025年開年以來行業便資本動作頻頻。先是布魯可成功登陸港交所主板,再有52TOYS與TOPTOY相繼釋放上市信號,而早已完成IPO的頭部企業泡泡瑪特在業務拓展、市場布局等方麵也是進展不斷。

此外,量子之歌還通過並購投資強勢進軍潮玩市場,公司稱這次交易一舉打破2025年國內潮玩行業在一級市場的最高融資記錄,成為控股子公司的Letsvan更是順勢成為納斯達克上市體係中的第一家中國潮玩企業。

在奉行“悅人不如悅己,哄自己開心才是王道”的年輕人心裏,情緒價值的含金量無可替代。

潮玩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走進人們的生活,而00後群體的每一次消費抉擇,都正在重塑著資本市場的估值邏輯。

潮玩企業湧入資本市場

在近期湧入港交所的一眾企業中,一批玩具企業格外引人注目——要知道,在過去資本市場鮮少出現玩具運營商的身影。然而,自今年開年以來就有三家公司接連表露進軍資本市場的野心。

年初,布魯可一馬當先直接叩響港股大門。

1月10日,布魯可以60.35港元的發行價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寄托著資本市場對潮玩賽道的高期待,布魯可開盤後的表現也十分驚豔,早盤高開超80%,總市值一舉突破250億港元。

僅僅十餘天後,玩具行業又傳來新動態。

1月24日,IFR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52TOYS正與投行積極商討上市相關事宜,計劃於今年下半年赴港IPO,預計融資規模在1億到2億美元區間。盡管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黃今隨後向媒體回應稱,上市計劃尚未最終確定,目前僅是朝著這一目標努力推進,但潮玩行業接連釋放出的上市信號,已揭示出該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

時間來到三月初,第三家衝刺上市的潮玩運營商浮出水麵。

有市場消息傳出,名創優品正考慮將旗下潮玩品牌TOPTOY分拆上市,上市地點選定香港,預計募集資金約3億美元。

這場潮玩企業進軍資本市場的征程,表麵看是從今年才正式拉開帷幕,實際上早在2022年夏天便已初現端倪。當年7月名創優品在港交所上市之際,葉國富就曾表達過對TOPTOY的期待——希望能在三年內實現獨立上市。

小小的潮玩看似不起眼,實則是一門“好生意”。一個拳頭大小的玩具,售價竟可達幾十元甚至上百元,高毛利自然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

以布魯可為例,其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收入達22.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幅155.6%;銷售成本為10.62億元,毛利11.79億元,毛利率高達52.7%。

圖片來源:布魯可2024年業績公告

IP向來是潮玩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2025年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數據表明,2024年,國內市場年度授權商品零售總額為1550.9億元,同比增長10.7%。超過九成的受訪被授權商認為,IP授權能夠有效帶動銷售增長。在購買授權產品的受訪消費者中,有一半是IP愛好者,這類消費者對IP的忠誠度通常較高,並且願意將更多可支配收入投入到授權產品的購買上。

在布魯可的招股書中可以了解到,公司已擁有超過500項專利,並與約50個知名IP達成合作,構建了一個集自有IP與授權IP於一體的多元化矩陣。

具體而言,其自有IP包含“百變布魯可”和“英雄無限”,授權IP則涵蓋了“奧特曼”“變形金剛”“小黃人”“寶可夢”“名偵探柯南”以及“凱蒂貓”等。

但從收入結構來看,授權IP仍為布魯可的收入支柱,在拚搭角色類玩具總收入中占比超過八成。相比之下,自有IP收入雖在不斷發力拓展業務後有所提升,從2022年的0.6%增長至16.5%,但與授權IP相比仍顯薄弱。

圖片來源:布魯可招股書

52TOYS推出了變形機甲&拚裝玩具、可動人偶等係列產品,原創變形機甲產品“BEASTBOX係列”在歐美和日本市場一度引發搶購熱潮。2023年春節期間,52TOYS更是成為《流浪地球2》IP的唯一官方授權變形玩具合作方。

而對於TOPTOY而言,三麗鷗、蠟筆小新、迪士尼、豬豬俠等外部知名IP才是其吸引消費者的核心力量。對此,創始人兼CEO孫元文曾坦言,打造現象級IP並非易事。為與頭部公司形成差異化競爭,TOPTOY選擇深耕全球性大IP,並運用自有的設計語言和曆史理解進行二次創作並開發。

但令人警惕的是,非自有IP缺乏獨特性,也難以構建起企業的強大護城河。浙商證券研報指出,潮玩運營的上限在於IP的塑造能力,企業可通過授權和改編來拓展市場空間。在此過程中,IP版權方是產業鏈中的高壁壘環節。

未來潮玩企業在競相孵化自有IP的同時,對熱門IP的爭奪也將日趨白熱化。

樂高、泡泡瑪特一路 “狂飆”

在潮玩賽道中,樂高和泡泡瑪特當屬跑在前列的標杆企業。

先來看泡泡瑪特,2024年財報數據十分亮眼。公司全年實現營收130.4億元,較上一年翻了一番,同比增長106.9%;經調整淨利潤為34億元,翻了近兩番,同比增長185.9%。從區域營收情況來看,中國內地實現營收79.7億元,同比增長52.3%;海外及港澳台業務營收50.7億元,同比增長375.2%,在總收入中的占比接近四成。財報發布當日公司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港元。

作為潮玩一哥,泡泡瑪特對原創IP的精細化運營成為其向前衝刺的重要驅動力,相較於同行業其他企業,公司在原創IP領域的資源投入與戰略聚焦呈現出明顯差異,高投入也已轉化為可觀的業績回報。

泡泡瑪特自主產品的收入幾乎撐起了公司營收的“一片天”,據財報數據,2024年其收入占比高達93%。剖析各大IP表現,旗下THEMONSTERS、MOLLY、SKULLPANDA及CRYBABY四大核心IP營收均超過10億元,同時,DIMOOWORLD、HIRONO、Zsiga、PUCKY、HACIPUPU等13個熱門IP的收入也都跨過億元門檻。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2024年業績報告

在盲盒敘事不斷豐富之餘,泡泡瑪特還在不斷講述新的故事。2024年,公司毛絨玩具產品收入達28.32億元,占總營收兩成,是去年同期收入的13倍,成為增速最快的品類之一。此外,泡泡瑪特還推出了珠寶品牌“POPOP”,迅速搶占年輕消費者的心智。

在另一側,樂高則通過豐富的授權IP走在行業前麵。

樂高在IP合作方麵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深厚的公司底蘊、充滿活力的品牌文化以及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共同成就了公司豐富的產品組合。據公司財報數據顯示,樂高擁有多達840款產品,這些產品能夠全麵覆蓋從兒童到成年的全年齡段消費者。

近年來,樂高積極拓展跨界合作版圖,與迪士尼、漫威、哈利波特、堡壘之夜、寶可夢、我的世界等全球頂尖影視及遊戲IP展開深度聯動,通過實體積木將虛擬世界的魅力帶到現實生活中來。與此同時,樂高還在探索品牌聯名新模式,例如攜手耐克推出太空主題積木套裝,聯合F1打造“積木版邁凱倫P1超跑”,不斷突破玩具的新邊界。

值得一提的是,樂高還正在用實體化敘事重構沉浸式體驗。坐落於上海的樂高樂園即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園,成為全球開園規模最大、設計最新的樂高樂園。園區擁有八大主題區域,其中“樂高大飛車”等項目為全球首創。

依托其他企業難以企及的創新活力,樂高構築起堅實的競爭壁壘,推動營收與營業利潤雙雙突破曆史峰值。

2024年,樂高集團全年收入達743億丹麥克朗(約合786億元),同比增長13%;營業利潤攀升至187億丹麥克朗(約合197億元),增幅達10%;實現淨利潤138億丹麥克朗(約合146億元),同比增長5%。

除此之外,在泛文娛領域異軍突起的B站,正以二次元文化為支點撬動更大商業價值。作為Z世代文化生態的策源地,據統計,B站已形成200萬個細分文化標簽與7000個核心圈層,構築起基於興趣聚合的強粘性用戶社區。在生態聯運下,平台深度整合內容創作、社交互動與商業轉化,既滿足用戶情感共鳴與消費需求,又實現IP價值與品牌勢能的雙向增值。

據B站向億歐透露,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IP授權領域的合作品牌數量超500個,授權合作次數超過1600次。自“MADEBYBILIBILI”品牌誕生以來,B站正逐漸從動畫內容的引進和播出平台角色轉變為專業內容的生產者,樹立起更加立體的文化生產者姿態。

誰在定義下一個上市神話?

在潮玩領域,那些脫穎而出的行業“領跑者”,大多憑借強大的自有IP作為核心支撐構建起競爭壁壘,泡泡瑪特便是典型代表。

相較之下,布魯可、52TOYS和TOP TOY三家公司,自有IP矩陣尚顯薄弱,這恰恰反映出“自有IP影響力不及合作IP”的行業普遍現象。

在00後成為潮玩消費主力的當下,他們的角色定位已發生轉變,不再僅僅是單純的“購買者”。在資本市場中,年輕人悄然成為潮玩上市公司的“隱形股東”。

站在行業變革期,潮玩企業的估值邏輯亟待突破傳統框架,無論是深耕本土,還是拓展海外版圖,亦或是探索更多敘事創新路徑。對於年輕股東而言,他們期待的不僅是“拆開盲盒的驚喜”,更是一家企業在IP培育、生態構建上的長期主義。

自有IP從“借勢生長”轉向“生根發芽”,估值模型從“短期流量”升級為“IP生命周期價值”,潮玩行業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讓年輕人既是熱情的消費者,也是堅定的價值同行者。

热点文章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