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一群人,他們是近载產業的行家裏手,點綴在廣東的乡土鄉間田野,活躍在農業產業鏈上,育出在鄉村振興路上成就了自己,致富鲫幫助了他人,耕耘广州他們就是水产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的“農村鄉土專家”。在推動產業發展中,近载他們積極對接農業科技特派員,乡土服務典型村,育出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致富鲫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耕耘广州
鯽魚味道鮮美,水产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淡水魚。為了讓這條魚變得更加優質,不少水產人為此孜孜以求,揮灑青春與汗水。
何建波是廣州市建波魚苗場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從事水產養殖近40年,是當地遠近聞名的魚專家,業內談及鯽魚無人不知其名。從2007年開始,他把目光瞄準了魚塘裏並不起眼的小角色——鯽魚,開始潛心研究鯽魚選育,走上了科技育種的創新之路。2023年,何建波傾注多年努力選育的“穗豐鯽”被認定為國家新品種推出市場,更是讓他在中國鯽魚行業占據了一席之位,知名度也隨著“穗豐鯽”遊向全國而聲名遠播。
何建波 受訪者供圖
看好鯽魚前景,走上雜交選育新路子
初識何建波,還是在十五年前,他正在為高豐鯽的選育和推廣忙得不亦樂乎。
普通水產苗種的選育和推廣,容易受到市場供求關係影響,大多數品種“花無百日紅”,難以做到一枝獨秀。鯽魚是常見的混養品種,與四大家魚打了多年交道的何建波並不陌生。“從廣東到東北三省的池塘,無論是主養名優品種,還是養殖四大家魚等常規品種,都適合混養適當密度的鯽魚。”個發現讓何建波意識到,鯽魚雖小,市場大有可為。
在早期,何建波從事四大家魚選育、生產工作長達2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練就了對行業市場的敏銳觸覺。正是這種洞察力,引導他找到了突破口。進入21世紀,高檔魚養殖逐漸在珠三角地區興起,同時也擠壓了四大家魚的養殖空間。“四大家魚頹勢難以逆轉,相反在珠三角高檔魚養殖區裏,作為配養魚類的鯽魚還可以在夾縫中生存。”何建波從四大家魚的頹勢中看出了鯽魚的商機,認為在珠三角地區魚塘裏隱藏著鯽魚養殖的巨大空間。
2007年,何建波把目光瞄準了魚塘裏並不起眼的鯽魚。“確定以鯽魚作為主攻品種的同時,我心裏還糾結,如果按照旁人的方式方法經營沒多大意思,要做就要做點新意出來。”何建波認為,經營鯽魚不能照搬老路,要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走雜交選育之路,選育鯽魚新品種。
受訪者供圖
潛心研究育種技術,選育千家萬戶“致富鯽”
瞄準鯽魚良種選育,何建波擼起袖子要大幹一場。
經營四大家魚數十年之久,何建波掌握了一整套水產種苗生產及良種選育技術與經驗,這為他開展鯽魚選育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為了搞清楚鯽魚育種原理,他虛心請教業內行家老手,引進華南師範大學“豐產鯽”育種原理,配套引進先進育種設施,升級改造育苗基礎設施,從理論和硬件建設等方麵加強了學習,以全新的理念和姿態開啟了選育良種、品牌創建新進程。
“培育出生長快、肉質好、易運輸的鯽魚良種是我的育種目標。”何建波深知,優勢親魚的選擇是良種選育的關鍵。於是,他從江西彭澤縣引進丁家湖彭澤鯽和海南省南方野生海鯉,反複嚴格選育純正親本,利用雌核發育的彭澤鯽為母本,南方野生海鯉提供異源精子,繁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鯽魚苗種新體係。
經過一番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結果,我們做到了!”經過選育的新一代鯽魚體現了良好的生長性狀,這讓何建波喜出望外,格外振奮。後經試養表明,新選育的鯽魚具有全雌性、適應強,長速快、肉質好,易運輸、起捕率高等優良性狀。何建波希望自己精心選育出來的這條鯽魚能夠成為高產豐收之鯽,成為萬千養殖戶增產增收的致富魚,為此他把鯽魚命名為“高豐鯽”,並注冊了“建威牌高豐鯽”商標。
據了解,2008年,“高豐鯽”開始推出市場,迅速被市場接受,獲得省內外養殖戶的認可。2009年,“高豐鯽”魚苗銷售突破了5000萬尾。當年,何建波的魚苗場因為“高豐鯽”暢銷而受到關注,被評為“廣州市市級水產良種場”,躍上了新的台階。
初嚐甜頭,何建波的勁頭更足了,決心進一步完善技術,增加產能,向新的目標進發:製定良種選育技術操作規程 (企業標準 )和種苗生產經營管理製度;開展標準化、規範化良種生產,在確保“高豐鯽”魚苗質量的基礎上,逐年增加苗種產量。
據了解,為穩定高豐鯽質量,樹立建威品牌效應,何建波始終堅持定期到用苗養殖單位開展售後服務和良種養殖效果追蹤調查,根據客戶反饋意見和養殖效果,查找原因,及時修正良種選育技術路線,確保高豐鯽良種質量。同時,利用 50畝池塘作養殖試驗示範塘,對高豐鯽養殖效果進行表征比較,對粘孢子蟲、敗血症等病害進行防控試驗分析。每年至少一次邀請專家、用苗單位、經銷商前來觀摩試驗結果,吸收他們的建議和意見,進一步提高繁育水平和苗種質量,使他們更加放心使用“高豐鯽”種苗。何建波堅信,隻要良種選育技術過硬,培育魚苗質量過硬,就一定可以吸引養殖戶,樹立好口碑,不斷被客戶認同和推廣。
到2010年,“高豐鯽”種苗生產銷售量較兩年前翻番,突破了1億尾大關,此後以每年 5000萬尾的增量增長。到2017年,建波魚苗場生產銷售“高豐鯽”苗種達4億尾,同年被評為省級鯽魚良種場。2019年“高豐鯽”種苗生產銷售量超過 5.5億尾,成為珠三角地區同類良種推廣應用的佼佼者,年產量在廣東位列前三。即使在2020年前後,客戶訂苗的熱情依然不減,何建波說:“我們每天都在出苗,日銷售產量最高達 200萬尾,最少也有 40-50萬尾”。至2023年,“高豐鯽”年銷售量已超過10億尾。
2020年,何建波獲評“廣東省農村鄉土專家”。
“在魚塘走一圈,就能大概知道哪個塘的水質和魚苗怎麽樣?哪個塘出現了什麽問題 ?該怎麽處理 ?”何建波笑稱自己就是“漁一代”。 何建波是東湧鎮魚窩頭村的村民,也是地地道道的本土“魚專家”。在日常生產實踐中,何建波把自己在培育工作中獲得的經驗總結與理論相結合,以解決更多生產養殖中的問題。他把自身多年實踐累積的豐富水產養殖經驗和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養殖戶,他所創辦的建波魚苗場不僅是優良苗種的供應基地,也是水產養殖知識的傳播基地。
高豐鯽,帶著何建波的初心願望,遊向了省內外萬千魚塘,成為千家萬戶的致富魚。
聯合育種再突破,成功培育“穗豐鯽”
從事水產苗種繁育至今已近40年,新一代“高豐鯽”的成功,讓何建波在廣東鯽魚養殖行業名聲鵲起。從最初的單純養魚,到逐漸潛心研究鯽魚品種,改善品種,何建波完成了從養魚專業戶到育種專家的轉變。
為了進一步提升育種技術,何建波積極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聯係,虛心學習,尋求技術合作。從2014年開始,與華南師範大學趙俊博士團隊合作,攻克國家農業部“江河增殖放流魚苗生存動態追蹤”課題;2017年與仲愷農業工程技術學院建立技術合作單位,成為仲愷農業工程技術學院水產研究所(南沙)、仲愷農業工程技術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實踐(創新創業)基地;2018年以上海海洋大學為技術依托單位,聘請楊先樂教授為顧問,建立上海海洋大學、國家水生動物病原庫研究生創新基地。這些合作為後來鯽魚新品種的成功選育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與此同時,在廣州市、區漁業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何建波帶領公司育種技術團隊不斷革新育種技術,逐步規範良種選育技術路線,將鯽魚良種選育推上新的高度。
據了解,近年來,南沙不斷推進水產種業的發展,以科企融合為核心,搭建創新驅動平台。全區高質量打造現代漁業產業園,與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科研院校共建產學研基地,采用“企業+高校”“技術+資本”“科研+商業應用”的模式,全力發展種業科技創新、種業總部經濟、銷售貿易等綜合功能,為種業全產業鏈提供核心驅動,打造廣東種業創新龍頭。在此驅動下,建波魚苗場厚積薄發,迅速發展壯大。
南沙現代漁業產業園 受訪者供圖
2019年,“一種鯽魚製種及其繁育方法”獲得發明專利。這是何建波育種團隊獨創的一套鯽魚繁育技法,通過設計的“水源淨化水處理”設施,不僅能夠淨化水質,還能將水溫常年穩定在22-25℃,是一種反季節繁殖技術,實現一年四季生產種苗,保證魚苗長期穩定供應。
2023年,經過十多年多代優化選育,在與華南師範大學和廣州市南沙區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的聯合育種下,何建波終於如願以償,選育出全新的鯽魚良種——穗豐鯽。這是廣東省當年唯一獲得農業農村部審定通過的水產新品種,同時也是唯一由農民培育出的水產新品種,開創了農民培育水產新品種的先河。
據介紹,穗豐鯽具有生長快、雌性率高、個體變異幅度小,群體產量高、體高適中,體型符合消費市場偏好等優良特性,獲得市場高度認可。
目前,建波公司年產苗種達10億尾,年產值2000萬元,苗種直銷廣東各市及四川、湖北、雲南、廣西、江西、江蘇、浙江等約20個省市。輻射全國養殖麵積約100多萬畝,帶動養殖戶10萬多戶,為漁農民提供優質的種苗及技術服務,促進水產健康養殖發展,推動農業增效、漁民增收,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作者:曾凡美
素材提供: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廣州市南沙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