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消費場景,“遊”向全球餐桌。味交近日,融新2024年珠海年魚中國行(香港站)推介會在香港成功舉辦,篇章吸引了眾多香港各界人士、游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領導、珠海珠海中国珠海農業相關部門代表以及10多家珠海年魚企業代表參會。年鱼年鱼從珠海的进香漁港到香港的都市,珠海年魚串聯起兩座城市的港开風味與風情。
珠海年魚,作為“民俗美食”與“文化美食”的典範,依托深厚的“年魚”“年菜”傳統文化根基,正逐步打通從浩瀚海洋到全國餐桌的產業鏈條。此次推介會是珠海年魚“遊”向全球餐桌的重要一步,更是珠海與香港兩地農業合作的新起點。
珠海年魚中國行香港站活動現場
珠海年魚躍動香港
開啟消費新浪潮
珠海年魚與香港之間有著特別的緣分,源自於飲食文化的傳承。香港人對食材的精挑細選和對烹飪技藝的極致追求,為珠海年魚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將珠海特色水產品從塘口直接鏈接到了香港居民的餐桌上,同時,港澳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能為珠海年魚產業的升級提供支持。這種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將進一步推動珠海年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正廳職)陳東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正廳職)陳東表示,珠海和香港兩地要實現四大共享:市場體係的共享、生產加工體係的共享、倉儲物流體係的共享、創新研發的共享;兩地往來的優勢在於合作的力量最大,合作的資源最多,合作的價值最高,合作的成本最低,合作的風險最小。
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沈漢國
推介會上,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沈漢國介紹了珠海“年魚經濟”及珠海水產發展整體情況。“珠海水質資源豐富,我們有信心,借助大橋口岸優質農產快速通關的政策,為港澳居民帶來優質平價的珠海水產品。”
近年來,依托港珠澳大橋的便利互聯,珠海水產養殖企業大力開發港澳市場,實現了1小時從珠海魚塘到港澳市場的快速流通,讓珠海的水產成為了港澳居民“菜籃子”中的熱門新選擇。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香港朋友品嚐到珠海的海味,同時推動兩地餐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開辟出行業新的發展路徑。
提升品牌文化價值
續寫合作新篇章
自今年1月起,珠海年魚從珠海出發,曆經沈陽、孝感、哈爾濱、成都、上海,如今抵達香港,一路“走南闖北”,不斷激發中國水產消費市場的活力。
據統計,年魚北上推介會沈陽站簽訂采購訂單超過2000萬元,孝感站更是達到了3200萬元,哈爾濱站則為哈爾濱市民帶來了南北聯歡的年魚盛宴。珠海30多家企業的50餘款年魚產品,引發了兩地飲食文化的深度交流與碰撞。
香港漁農業科技促進協會主席李熙瑜
香港漁農業科技促進協會主席李熙瑜以及副主席鄭家成表示,很開心見到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珠海農業相關部門代表以及十多家珠海年魚企業代表,借助本次推介會的契機,讓香港業界人士有機會了解珠海特色農產品,這為香港以及珠海漁農業帶來商機。
香港漁農業科技促進協會副主席鄭家成
珠海,這座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城市,已經成為我國水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年魚經濟不僅帶動了珠海一二三產業產值超100億元,更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激發新功能新活力的關鍵因素。
珠海年魚產品集中亮相
珠海年魚產業的發展,得益於海洋牧場優勢,目前珠海年魚年加工能力超過30萬噸。珠海擁有萬山海域、外伶仃海域兩座國家級海洋牧場,率先開展大型深海養殖裝備試驗,首創養殖平台+重力式網箱的新模式,組建了省內第一家地級市海洋集團,為珠海年魚產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發展動力。
要激活“一條魚”經濟,不僅要養好魚、加工好魚、賣好魚,還要以魚為媒介講好產業發展藍圖及鄉村振興故事,讓這條魚創造品牌價值、文化價值。為了提升廣東年魚品牌知名度,本次推介會在現場設置了珠海年魚產品展區,引來香港朋友們的關注和購買。
“鱸魚王子”楊映輝從珠海帶來的白蕉海鱸魚,供嘉賓品嚐
作為廣東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鮮活實踐,珠海“年魚經濟”推介活動將繼續打好組合拳,以“魚”為基、借“年”起勢,通過對水產品進行場景化營銷創新消費形式,加快節慶禮品水產預製菜發展,更多實現為農戶增收、企業增效、餐桌增色。
現場嘉賓合影留念
隨著預製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年魚產品將以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珠海將繼續推動年魚產業鏈的高端化、集群化發展,激發產業活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選擇。
撰文 南方農村報記者 常秦
攝影 彭華
來源 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