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麻黄常用药对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三)

来源:时间:2025-04-21 21:26:08

4 寒熱相製之麻黃與生石膏

4.1 傳統功效運用

麻杏甘石湯最先見於《傷寒論》,麻黄以麻黃為君,石膏為臣,常用成分意在以麻黃之辛溫,药对药理透邪外出,化学並宣肺平喘,作用展重用石膏之大寒以清瀉肺金實熱,究进使肺熱外得麻黃之辛以發之,麻黄內得石膏之大寒以清之。常用成分此所謂外透內清,药对药理表裏並解矣。化学兩藥相伍,作用展寒溫並用,究进辛散其外,麻黄甘寒內清,常用成分表裏同治。药对药理

4.2 麻黃-石膏配伍比例和化學成分的變化

梁豔妮等[28]通過分析麻黃-石膏藥對不同比例配伍(1∶1,1∶2,1∶4)主要成分溶出量的影響,發現該藥對會抑製麻黃及石膏中Ca2+溶出,提高微量金屬離子析出。麻黃和石膏以1∶2比例配伍對麻黃堿及偽麻黃堿的溶出具有抑製作用,以1∶4比例配伍能促進其溶出,但溶出量不增加。對麻黃與石膏配伍後有效成分溶出量影響的是石膏中的微量元素而非Ca2+。見表4。

4.3 麻黃-石膏配伍藥理作用

麻黃-石膏配伍後,石膏可提高偽麻黃堿的達峰濃度,延長甲基麻黃堿的體內滯留時間,從而實現對麻黃平喘的增效作用,對去甲基麻黃堿和麻黃堿的減毒作用,驗證了麻黃與石膏合用相反之中寓相輔的配伍原則。替代石膏與麻黃配伍,退熱及抗炎作用不佳,表明麻黃、石膏配伍共煎過程中,藥對中微量金屬離子與相應主要成分形成某種穩定或者不穩定的絡合物,實現了協同增效。

4.3.1 解 熱

麻黃-石膏藥對按一定比例(1∶1,1∶2,1∶4)配伍能改善幹酵母致發熱大鼠的異常代謝狀態,幹預作用與調節機體對應的物質代謝、能量代謝有關,且麻黃-石膏藥對以1∶2比例配伍的解熱作用最佳,持續時間最長,兩者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

4.3.2 平 喘

麻黃-石膏藥對以1∶2比例配伍時,其平喘作用最強,優於同等劑量下的單味麻黃或石膏。

4.3.3 肺熱咳喘

1∶5比例的麻黃-石膏藥對可明顯改善肺熱咳喘證肺炎患者的臨床症狀,作用機製與降低炎性反應狀態、改善肺通氣功能有關,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有良效。

4.3.4 小兒遺尿

以麻黃和石膏為主藥的麻杏甘石湯專疏肺鬱,宣泄氣機,提壺揭蓋,開鬱利水,助膀胱氣化而尿頻自止,可以用來治療小兒遺尿,作用機製與麻黃興奮大腦皮質和皮下中樞神經、增加膀胱肌肉張力有關。

5 散補兼施之麻黃與甘草

5.1 傳統功效運用

麻黃-甘草藥對的配伍最早見於《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中,名甘草麻黃湯,治“裏水”;後世駱龍吉的《內經拾遺方論》中,名麻黃甘草湯,宣肺利水,治“寒客皮膚,令人膚脹”。《黃帝內經》治水腫之法,所謂“開鬼門”也。肺主肅降,為水之上源,有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之能。兩藥合用,宣肺解表,平喘利水,祛痰止咳,用於治療風水腫脹、小便不利、咳嗽氣喘等症。

5.2 麻黃-甘草配伍比例和化學成分的變化

趙傑研究了不同配比(12∶3,12∶6,12∶12)麻黃-甘草水煎液中各化學成分含量的變化,以物質基礎變化來闡述藥理效應變化,結果顯示:隨著甘草用量的增加,麻黃中的麻黃堿、偽麻黃堿、去甲基麻黃堿、去甲基偽麻黃堿和甲基麻黃堿,以及甘草中的甘草酸及甘草苷含量均下降,以麻黃-甘草藥對12∶12配比時各化學成分下降最為明顯。

5.3 麻黃-甘草配伍藥理作用

麻黃和甘草配伍能夠提高去甲基麻黃堿、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在體內的吸收及分布,較好地實現動物模型組織中麻黃類生物堿的積累,發揮減毒、增效之功效。麻黃-甘草以12∶6配比可提高麻黃類生物堿的相應生物利用度,提升藥物療效,增強藥理作用,此配比恰為甘草麻黃湯中麻黃-甘草的藥對配比;麻黃-甘草以12∶3配比側重於減毒,以12∶6和12∶12配比則側重於增效,與甘草調和諸藥不謀而合。另外,麻黃與甘草配伍以後,產生沉澱,能夠抑製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可能與甘草中的有機酸和麻黃中的生物堿之間產生化學反應,進而生成一種難溶於水的化合物有關。

5.3.1 抗 炎

麻黃-甘草按12∶6配比具有較好的抗炎藥理活性,兩者有協同作用。麻黃與甘草配伍能夠抑製脂多糖誘導的小鼠單核巨噬細胞係RAW264.7細胞炎症,機製可能與抑製巨噬細胞向經典活化型方向偏移、減少一氧化氮及腫瘤壞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有關;麻黃-甘草藥對抗急性炎症作用機製與抑製炎症介質的釋放有關,抗慢性炎症作用機製與抑製細胞增殖有關。

5.3.2 解 毒

麻黃-甘草藥對具有的解毒作用可能與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苷能夠實現在體內平均滯留時間的延長有關。甘草酸是甘草發揮解毒作用的主要成分。

5.3.3 平 喘

麻黃-甘草藥對提取物能夠通過抑製支氣管上皮間質轉化來緩解氣道的炎症狀態,改善氣道重塑,從而發揮對過敏性哮喘的治療作用。

5.3.4 利 尿

麻黃-甘草藥對利尿的作用機製與能促進K+排泄、抑製Na+排泄有關。

5.3.5 抗過敏

麻黃-甘草藥對可能通過下調輔助型T細胞2,糾正輔助型T細胞1/輔助型T細胞2平衡來緩解過敏性疾病。麻黃-甘草配伍可以治療輔助型T細胞2型變應性接觸性皮炎,具有抑製過敏性炎症的作用,作用機製可能與減少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的分泌有關。

5.3.6 調節免疫

麻黃-甘草藥對及其單體的免疫調節的作用機製與促進靜息和活化狀態的脾細胞增殖、調節T細胞1/輔助型T細胞2平衡有關。

5.3.7 抗水腫

麻黃-甘草藥對治療水腫的10個蛋白靶點主要通過調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信號通路和血管內皮細胞遷移來發揮作用;PI3K-Akt信號通路、腫瘤壞死因子信號通路、Ras信號通路、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號通路對治療水腫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6 討 論

本文歸納總結了有關麻黃的常用5個藥對對有效成分產生的影響、具有的傳統功效及藥理作用,發現藥對按比例配伍後,有效成分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進而實現減毒、增效的作用。①麻黃-桂枝進行配伍後,能顯著提高桂皮醛和桂皮醇的生物利用度,強化麻黃類生物堿較好地分布在肺組織中;②麻黃-附子依據不同的比例進行配伍,可有效抑製溶出兩者的有效成分,提升麻黃生物堿和苯甲酰烏頭原堿的生物利用度,新生成酯型生物堿;③麻黃-杏仁配伍後,苦杏仁苷含量增加,在堿性條件下發生差向異構生成L-苦杏仁苷;④麻黃-石膏配伍後,石膏中的微量元素影響有效成分溶出量;⑤麻黃-甘草以12∶6配比可提高麻黃類生物堿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藥物的療效。麻黃在藥對不同的配伍環境中能夠發揮相應的功效,實現相應的藥理作用。其中,麻黃-桂枝藥對中,麻黃解表,散風寒,具有解熱、鎮痛、抗感冒、保護神經元的作用;麻黃-附子藥對中,麻黃解表溫陽,具有抗炎、鎮痛作用;麻黃-杏仁藥對中,麻黃宣肺止咳平喘,具有祛痰、平喘作用,對小兒過敏性鼻炎和毛細支氣管炎有療效;麻黃-石膏藥對中,麻黃瀉肺熱,止咳喘,具有解熱、平喘作用,還可以治療小兒遺尿;麻黃-甘草藥對中,麻黃宣肺解表,平喘利水,祛痰止咳,具有抗炎、平喘、解毒和利尿作用,還可以調節免疫和抗水腫。

目前,有關麻黃藥對方麵的研究不多,也不深入,其他相關的常用藥對如麻黃-白果、麻黃-白術、麻黃-五味子等缺乏相關研究;此外,配伍後,協同增效方麵的作用機製尚需深入研究。麻黃其他藥對相應化學成分、配伍的物質基礎,以及配伍後化學成分的變化機製尚不明確,需要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探討。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醫研究》2021年3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石膏麻黃堿一氧化氮桂皮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