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绿茶主要滋味特征与消费者偏好的关系(二)

来源:时间:2025-04-22 01:50:05

1.4 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SPSS22.0(SPSSInc.,绿茶Chicago,主滋征消IL,味特USA)對綠茶滋味的偏好滋味屬性評分及消費者測試數據進行差異性檢驗分析和Pearson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绿茶聚類分析、主滋征消PLSR分析及圖形繪製由R語言軟件(RDevelopmentCoreTeam,味特2017)完成。偏好

2 結果與分析

2.1 綠茶主要滋味特征的绿茶定量描述性分析

綠茶主要滋味特征的定量描述性評定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主滋征消各滋味屬性在樣本間存在著較為廣泛的味特變異,甜度>苦度>澀度>醇度>鮮度>濃度>回甘度。偏好各滋味屬性的绿茶強度評分結果表明,樣品的主滋征消苦度與澀度的平均評分顯著高於鮮度與甜度,其中鮮度、味特甜度的強度評分對應的評價尺度是感覺不到或略微感知到一點,與理論結果相近。劉盼盼等。對綠茶滋味的量化研究表明,澀味、苦味的強度要遠遠高於甜味與鮮味。這是因為綠茶是非發酵茶,由新鮮的茶葉通過高溫殺青、幹燥而成,在高溫條件下,多酚氧化酶失去活性,使綠茶更多地保留了茶鮮葉中的多酚成分,多酚類化合物在綠茶中的含量高,且大多具有苦澀味,是影響綠茶滋味的主要呈味物質。對綠茶鮮味、甜味具有主要貢獻的氨基酸類和糖類化合物在茶湯中濃度低於閾值,不太容易被人體感知。

利用主成分分析對樣品的滋味特征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降維後的前2個主成分解釋了原滋味變量75.9%的方差信息。澀度、苦度和濃度主要分布在PCI右側,即對PCI正方向貢獻率較高,對應分布的最右側類樣品P2、P5、P9、P12、P13、P14和P15表現出較高強度的苦度、濃度和澀度。回甘度、鮮度、甜度和醇度主要對PCI的負方向貢獻較大,分布於圖最左側類樣品P1、P3、P4、P6、PIO、P16和P17表現為較突出的回甘、鮮度、甜度和醇度特征。而位於中間類的樣品P8、P11、P18、P19和P20各滋味屬性的強度相較於左側類與右側類的樣品處於中等水平。說明綠茶滋味特征的差別首先來自於各滋味屬性的強度搭配不同,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跟它們所含化學成分有關。

2.2消費者對綠茶滋味的評價結果分析

對來自不同產地的20個2019年春季綠茶樣品進行消費者測試,每位消費者的評分代表個人對樣品的喜好程度,以28位消費者的平均評分作為樣品的總體喜好得分,結果如表5所示,各個樣品的總體喜好評分存在著顯著差異,評分範圍為3.6~7.0,說明消費者對樣品的感官特性有著不同的情感反應。樣品P16是消費者最喜歡的,而最不喜歡的是樣品P5,大部分的樣品處於9點量表的中問位置,對應於消費者輕度討厭和不討厭也不喜歡。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食品與發酵工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綠茶(高山茶)元素分析標準物質山綠茶綠茶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