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發酵法、种监中粪紙片法和酶底物法是测地目前測定地表水中糞大腸菌群的常用標準方法,通過三種方法對糞大腸菌群標準物質和實際地表水樣進行分析檢測,結果表明:多管發酵法、紙片法和酶底物法用於糞大腸菌群的表水标准檢測結果具有一致性;通過三種方法優缺點的對比,多管法成本低適用於常規檢測,紙片法高效方便更適用於大批量快速檢測,酶底物法操作簡單,不受場地限製可直接現場檢測,更適用於應急現場監測。
糞大腸菌群又稱耐熱大腸菌群,大肠的比是菌群较在44.5℃能生長並發酵乳酸產酸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种监中粪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杆菌。環境地表水中的测地糞大腸菌群主要來自糞便的汙染,因此通過測定水中糞大腸菌群的表水标准含量,可間接得出水體受糞便汙染的大肠的比情況,是菌群较當前國內外環境監測部門主要監測項目之一,是种监中粪評價水體汙染程度和環境衛生的重要指標,在《地表水環境質量(GB3838—2002)》中,测地規定Ⅰ、表水标准Ⅱ、大肠的比Ⅲ、菌群较Ⅳ及Ⅴ類水糞大腸菌群的含量依次≤200、200~2000、2000~10000、10000~20000及20000~40000個/L,我國地表水體糞大腸菌群含量普遍較高,部分水域含量甚至超過Ⅴ類水質標準。
多管發酵法、紙片法和酶底物法是目前國內測定地表水中糞大腸菌群常用的標準方法。多管發酵法早在1985年就列入《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5750-85)》,並於2018年發布修訂版,是糞大腸菌群測定的經典方法,它作為《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推薦方法,美國公共衛生協會(APHA)出版的《水和廢水標準檢驗方法(20版)》中方法9221E也采用的是多管發酵法;紙片法在西方發達國家運用較少,主要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使用,環保部在2015年發布了紙片法的標準方法,它作為《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推薦方法(C類方法);酶底物法是一種新型酶技術檢測方法,已在美、日、韓和歐洲許多國家使用,2003年從美國引入我國,環保部在2018年發布了酶底物法的標準方法。三種方法均是糞大腸菌群檢測的標準方法,但在檢出限、檢測時間和操作過程等存在差異,本文參照環保行業標準,分別從糞大腸菌群標準物質和實際地表水樣進行檢測分析和對比研究,並從監測時間、成本、環境等總結出各方法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為廣大環境監測分析人員根據實際條件和水樣類型選擇最佳方法分析測試提供借鑒與參考。
乳糖蛋白腖培養基,EC肉湯培養基,糞大腸紙片I、II型,糞大腸菌群有證標準物質,DST(deflned)MMO-MUG酶底物試劑,無菌水,陽性菌株: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陰性菌株:產氣腸杆菌ATCC13048。
采樣瓶,隔水式恒溫培養箱:GNP-9160,恒溫培養箱:HH.B11.420-135-Ⅱ,高壓蒸汽滅菌器:YXQ-LS-100G,程控定量封口機:2009D,97孔定量盤,標準陽性比色盤,接種環,1mL移液管,試管:15mm×150mm。
多管發酵法HJ347.2—2018;紙片法HJ755—2015;酶底物法HJ1001—2018。
空白對照用無菌水做全程序空白測定。(1)多管發酵法:初發酵和複發酵的管中均無顏色變化,滿足標準空白要求;(2)紙片法:培養後的紙片上無任何微生物生長,滿足標準空白要求;(3)酶底物法:培養後的97孔定量盤中無顏色反應,滿足H標準空白要求。
按多管發酵法、紙片法和酶底物法三種方法實驗要求進行培養,陽性菌株呈現陽性反應;陰性菌株呈現陰性反應。
由表1可知,三種方法對糞大腸菌群標準物質的六次測試結果均在可接受範圍(83~312067MPN/L)內;從標準樣品檢測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來看,多管發酵法為3.37%,紙片法為2.44%,酶底物法為1.87%,均滿足各自對應方法標準中相對標準偏差的要求;從相對誤差來看,多管發酵法為3.72%,紙片法為2.6%,酶底物法為3.34%,均滿足各自對應方法標準中相對誤差的要求。
18個不同環境地表水樣同時用多管發酵法、紙片法和酶底物法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檢測,為了使數據成正態分布,先對數據進行取對數後進行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兩兩進行雙樣本配對t檢驗。
由表2數據可以看出,相關係數r分別為0.983、0.990、0.993,說明三組數據相關性較好;各組的t值分別為0.056、0.124、0.247,均小於t0.05(17)=2.110,說明三種方法對同一樣品的分析結果無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差異,即多管法、紙片法和酶底物法的實驗結果具有一致性。
由表3可知,從實驗操作來看,多管發酵法需要配置培養基並滅菌,進行複發酵,分析時間是48h左右、監測時間長、操作過程煩瑣且在滅菌環境下檢測;紙片法和酶底物法均可即時接種開始實驗,較為簡便,酶底物法接種的工作量明顯比多管和紙片法少很多,效率最高,紙片法相比多管法而言無須進行複發酵,效率比多管法高。從儀器設備來看,紙片法隻需要隔水培養箱,多管法和酶底物法除了隔水培養箱外,均還需要一個設備。從經濟成本來看,單個樣品的成本多管發酵法最低,其次為紙片法,酶底物法成本最高。
通過多管發酵法、紙片法和酶底物法對標準樣品和實際地表水樣的實驗對比研究可知,同一樣品三種方法對糞大腸菌群檢測結果無統計學上顯著性差異,其結果具有一致性。它們作為環保標準方法,各有優缺點,可根據不同的條件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多管發酵法和紙片快速法已經列為《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監測任務作業指導書(試行)》的指定方法。
綜上所述,多管發酵法應用最為廣泛,適用於水樣稀釋倍數未知的情況和環境監測部門的常規檢測;紙片法更適用於大批量樣品的快速檢測;酶底物法雖成本昂貴,但操作簡單,對檢測環境沒有特殊要求,更適用於環境事故應急監測。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低碳世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大腸菌,地表水,培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