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洋葱存储中腐烂病菌鉴定

来源:时间:2025-04-22 02:59:15

洋蔥(AlliumcepaL.)是洋葱重要的園藝蔬菜之一,主要用於國內市場鮮食和脫皮保鮮加工出口。存储國內種植戶生產的中腐洋蔥采收後直接銷售,均由經銷商、烂病加工企業收購和存儲,洋葱種植戶很少會自留存儲。存储近幾年,中腐在市場調查發現,烂病洋蔥的洋葱存儲腐爛現象越來越重,尤其是存储全年加工洋蔥出口企業,因原料需要大量存儲,中腐經常發生同一產區、烂病不同品種集中腐爛的洋葱問題。種植戶、存储收購商會及時銷售,中腐而常年洋蔥加工企業受損最嚴重。連雲港海灣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江蘇最大的洋蔥加工出口企業,室外層架和低溫冷庫存儲均會發生腐爛。對加工企業而言,腐爛的洋蔥不能作為原料使用。篩選腐爛洋蔥除了肉眼觀察,Nishino等開發了雙光束光譜測量,改進了洋蔥鱗莖內部腐爛的檢測方法,可以在早期篩選出腐爛的洋蔥,避免加工保鮮產品出口後出現腐爛現象。本研究對引起腐爛的主要病菌進行調查與鑒定,分析產生的原因,並提出相應對策,以期降低加工企業因洋蔥腐爛造成的損失。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洋蔥品種與主要組培苗基本特征如下:連蔥12號(3B),圓形,鱗莖球顏色為白色,晚熟品種,日照類型為中日照,來自連雲港市農業科學院;950,圓形,鱗莖球顏色為紫色,晚熟品種,日照類型為中日照,來自連雲港市農業科學院;GSH,圓形,鱗莖球顏色為黃色,晚熟,日照類型為長日照,由連雲港海灣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用於黑粉菌侵染試驗組培苗3Y,扁形,鱗莖球顏色為黃色,中晚熟,日照類型為中日照,該品種為無蠟粉突變體,用鱗莖盤未經愈傷誘導直接出苗,由連雲港市農業科學院提供。

1.2 方法

1.2.1 腐爛率與主要病原菌調查

洋蔥采收後分別在室外常溫和4℃低溫層架存儲,1個月後隨機選取上、中、下不同層數各500個洋蔥球,統計頸部、根部與內外部腐爛的個數,顯微觀察腐爛洋蔥病菌類型。

1.2.2 洋蔥黑黴菌

分離與洋蔥組培苗侵染從洋蔥外表鱗莖上取黑黴菌在MS培養基中培養,培養3d後挑單菌落培養,然後挑取米粒大小黑黴菌的菌絲,接種洋蔥組培苗3Y。以未接種黑黴菌的組培苗為對照,每批次15瓶,重複3次,記錄觀察組培苗的生長情況。

1.2.3 洋蔥莖腐病分子鑒定

從頸部腐爛的洋蔥組織中分離出腐爛組織,液氮研磨。每個樣品3次重複。采用北京天根DP350-03-DNA試劑盒提取DNA。16SrDNA通用引物由蘇州金唯智生物有限公司合成,上遊引物:AGAGTTTGATCCTGGCTCAG,下遊引物:AAGGAGGTGATCCAGCCGCA。PCR擴增試劑購於TAKARA公司,反應體係25μL:2μLDNA(0.1μg),2.5μL10xPCRbuffer,上遊引物和下遊引物分別1.25μL,2μLdNTPs(10mmol·L-1),0.20μLTaq酶和15.80mLddH20。PCR擴增條件:94℃預變性4min;94℃變性30s,56℃退火30s,72℃延伸1min,30個循環;72℃延伸10min。PCR產物用1%的瓊脂糖凝膠檢測,膠回收純化PCR產物,送蘇州金唯智生物有限公司測序,測序結果用NCBI數據庫進行比對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洋蔥存儲中腐爛率與主要特征

洋蔥存儲過程中,常溫層架比4℃低溫層架存儲腐爛率高,可能是低溫降低了微生物的繁殖。中日照品種3B和950比長日照品種GSH的腐爛率低,GSH在低溫存儲中腐爛率依然高達20%(表1)。從腐爛的洋蔥表麵觀察到,3B和950從外表鱗莖幹枯裂開,直接能夠看到黑色的黴菌,沿著鱗莖紋路,由上端往下,由外表鱗莖向內表鱗莖感染,但大部分洋蔥表麵均會出現黑黴菌,不至於引起整個洋蔥的腐爛(圖1中A、B)。GSH外部鱗莖無破裂,看起來無腐爛現象,手摸洋蔥頂部會發軟,有水流出,橫切麵發現由頂部直接往洋蔥中心腐爛(圖1中C、D)。

2.2洋蔥黑黴菌侵染組培苗

將從洋蔥表麵分離的黑黴菌單菌落培養後,接種到洋蔥組培苗(3Y)中,20d後黑黴菌長滿整個玻璃瓶,並感染洋蔥組培苗,洋蔥葉片上出現大量的黑黴菌孢子,而未接種的組培苗能夠正常生長(圖2)。

2.3洋蔥莖腐病分子鑒定

洋蔥頸部腐爛組織DNA經PCR擴增後獲得500bp左右的條帶,測序結果顯示,獲得482bp序列(圖3)。DNAMAN比對結果表明,3個樣品中的條帶序列一致性達99%,初步認為這3個樣品中的菌為同一種菌。將序列在NCBI數據庫中Blast比對後,發現其與真菌葡萄球菌(Botrytisaclada)的相似度達99%以上。因此,該菌被鑒定為葡萄球菌。
 

3 小結與討論

洋蔥在存儲中引起腐爛的主要病菌為黑黴菌和葡萄球菌。對不同市場采後洋蔥調查發現,黑黴菌發生率最高。通常在采收後能夠直觀地看到黑黴菌,加工企業在收儲時能夠較容易辨別;而且加工企業的產品大部分是脫去最外層鱗莖,因此,黑黴菌對加工產品影響不大。通風幹燥的存儲條件和低溫幹燥都能夠有效降低黑黴菌引起的腐爛率。

在加工企業存儲過程中,較嚴重的腐爛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莖腐病。本研究中,4℃低溫存儲的長日照品種GSH的腐爛率達到了20%。該品種的莖腐病具有隱蔽性,在嫩葉中,僅表皮細胞被感染,采收之前無任何肉眼可見的症狀,到洋蔥球膨大後期,葉片開始倒伏幹枯,葡萄球菌大量萌發,沿著洋蔥莖往下感染鱗莖,葡萄球菌在快枯黃葉子上形成棕灰色菌絲體,鱗莖上出現凹陷區域和灰棕色菌絲體。一般在洋蔥收獲後1~2月發生腐爛。

洋蔥莖腐病的典型特征是從洋蔥球頂部往正中心腐爛,一旦發生病變,就無法作為保鮮出口產品原料使用。通過調查連雲港海灣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現:洋蔥莖部腐爛情況近幾年比較嚴重,與收購的品種關係不大;存儲2個月,正常腐爛率在30%,有些批次洋蔥甚至達到90%以上。洋蔥莖腐病在田間無任何症狀,種植戶無需用藥,采收後直接賣出,對種植戶無任何影響。造成洋蔥大麵積莖腐病的原因與種植、采收方式有很大關係。磷肥可以提高洋蔥的耐貯性,氮肥可以降低洋蔥的耐貯性。現在市售用於洋蔥種植的水溶肥比較多,在種植後期應停止灌溉;但為追求產量,種植戶在洋蔥倒伏期前後仍然使用水溶肥灌溉。采收方式也會加重莖腐病的發生。一般種植戶采收方式是現拔現裝袋、裝車,莖部傷口未愈合,加重了病菌的傳播。上述因素最終導致加工企業收購洋蔥後,存儲過程中發生的莖腐病的比例非常高。

2018年8月—11月通過調查比較洋蔥育種基地存儲的洋蔥和加工企業存儲的洋蔥發現,育種基地的洋蔥發生洋蔥莖腐病比較低。育種基地采收的洋蔥要在座越夏,秋季種植繁種用,為了降低腐爛率,在采收方式上先剪葉子後晾曬,傷口愈合後,下午或第2天才裝袋。同時采收前2周停止氮肥的使用和水大漫灌,所以發生病害比較輕。為了降低低加工企業洋蔥腐爛造成的損失,建議製定收購標準,有條件的企業發展自己原料生產基地,或與洋蔥主產區種植大戶或專業合作社合作,簽訂種植技術標準。控製室內存儲濕度,降低莖腐病的發生。科研育種單位開展相關抗病品種的研發,選育高產、優質、抗病、適合加工儲存的洋蔥專用品種。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浙江農業科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

相關鏈接:洋蔥葡萄球菌洋蔥伯克霍爾德菌培養基含慶大黴素的BCSA增菌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