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西將大力培育海洋產業,向大海要食物、广东要能源,海水構建種業、鱼苗阳西亿海洋产业集養殖、最强裝備、县再精深加工於一體的发力全產業鏈。”2月5日,打造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广东陽江市陽西縣委書記張秀潔在大會發言表示,陽西將加快建成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以全球首台“風機+網箱”智能裝備“明漁一號”成功投產為基礎,推動“風漁融合”規模化發展,加快形成500億元的海洋產業集群。
發展海洋產業,離不開種業基礎。目前,陽西是廣東海水種業主產區之一,特別在海水魚苗方麵,不僅產業規模優勢明顯,而且產業鏈發展成熟,產品質量優異,在業內具有突出優勢。錨定“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打造建現代農業百億級產業集群,陽西將聚力發展海洋種業,打造中國海水魚種業高地,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提供更有力支持。
“明漁一號”養殖平台收獲現場。
苗種生產場超200個
海水魚苗產量全省縣級第一
陽西海岸線長174.23公裏,海域麵積5668平方公裏,擁有全國最大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每年春夏兩季,在陽西的沙扒、儒洞、上洋等鎮,來往運輸魚苗的車輛絡繹不絕。從各家苗種企業、魚苗專業戶運出的魚苗,發往我國沿海多個省市。
陽西的海水苗種產業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陽西海域廣闊、海水潔淨,自然繁育多種海水魚苗,從那時起,就有很多漁民捕撈魚苗銷售,銷售區域遍布廣東全省,甚至遠達台灣。
經過30多年發展,陽西海水魚苗產業經曆了購買小苗、買卵孵化、培養親魚三個階段。從業者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提高魚苗質量和產量,掌握了親魚培育、孵化魚苗兩個魚苗產業核心技術,形成了從繁育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記者從陽西縣海洋發展局了解到,目前,陽西縣共有種苗生產場(點)202個,麵積約3萬畝,其中具規模化種苗養殖生產公司合作社22家。其中國家級水產養殖健康示範場2家、省級水產良種場5家,年產值超15億元,占全省市場份額超70%,多年位居全省縣級第一。
位於陽西縣沙扒鎮的恒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成功繁育30多種海水魚
塑造“陽西海水魚苗”知名品牌
在陽西,沿著儒洞河而下至沙扒港,海水清澈、水溫適中,十分適合各類海水魚生長。在下遊沙扒鎮,四處的街道路口都是海水魚蝦元素,濃厚的海洋風情撲麵而來。
“在海水魚苗這個行業,陽西的產品質量是很有名的。”陽西縣恒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李泉介紹,在苗場最集中的沙扒鎮,有各類水產養殖麵積3萬多畝,從業人員約6000人,是廣東少見的專業海水魚苗生產銷售集散地。
據了解,陽西依托濱海資源優勢,全力扶持海水苗種產業提質增效,現已成功研製培育出黑鯛、黃鰭鯛、石斑、金鯧、美國紅魚等30多個海水優質親魚品種,季節性海水魚苗魚卵實現全年供應,產品遠銷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東南亞市場。在養殖行業,“陽西海水魚苗”品牌效應不斷增強。
近年來,陽西以大型專業育種公司為主體,推動“育繁推”全產業鏈科技創新,提高水產種業競爭力。陽西縣梁氏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完成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建設,陽西縣恒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陽西縣康順蝦苗場等企業獲得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支持,苗種繁育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加快推動海洋養殖業發展。
經過數十年年發展,陽西海水魚苗行業知名度不斷提高,圖為魚苗標粗基地。
大力培育海洋產業
推動海水種業高質量發展
在2月5日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張秀潔表示,陽西擁有5668平方公裏海域麵積、30萬噸級泊位深水港、全國最大的海洋牧場示範區和厚實的海上風電產業基礎,漁業總產量和海水魚苗年產量居全省縣級第一,將大力培育海洋產業,向大海要食物、要能源,構建種業、養殖、裝備、精深加工於一體的全產業鏈。
“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打造‘海上新廣東’,為陽西海水魚種業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陽西縣海洋發展局負責人表示,陽西正努力建設海水種業示範縣鎮,打造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南繁矽穀”。接下來,陽西將加強與各科研機構合作,對海洋牧場、海水魚苗技術開展聯合攻關,解決漁業“芯片”卡脖子難題。加快海洋種業產業帶建設,建設對蝦、海水育苗等水產良種繁育示範基地,引入更多現代漁業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加快石斑魚、黃鰭鯛等本土特色漁業品種的苗種繁育及良種選育,推動海洋種業高質量發展。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孫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