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購買我作品的每一個人,是乡村出於喜歡,而不是怀集因為同情。”
林秀茵是铝艺林秀肇慶懷集連麥鎮遠近聞名的鄉村手藝人,多年前因一場意外導致雙腿癱瘓,匠人正值青壯年的茵编他無法再承擔重農活。為謀生計,织柔也為重拾生活希望,生活他激發雙手的点亮的束藝術天賦,在一年時間裏鑽研鋁絲編織手工藝(簡稱“鋁藝”),原本柔軟無形的鋁絲經他一番扭轉、纏繞、組裝,從單一的工業品變成了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林秀茵和他最得意的“中國龍”鋁藝作品。
閃耀著金屬光澤的鋁藝作品,成為了林秀茵的閃光點。他重新“走”出家門,成立了一間鋁藝工作室,好幾個外地網友被他發上社交平台的短視頻吸引,紛紛上門求師;他還“走”進教室,在懷集縣農業農村局、助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支持下,申請鋁藝“非遺”項目,還成為了一名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手工老師,致力於傳播民間手工藝文化,備受學生愛戴。
半年編好一棵樹
六年前,經曆了意外受傷的林秀茵,曾一度把自己關在家裏,不願和人說話,變得越來越內向。林秀茵回憶,因為雙腿不便,加上擔心路況複雜,除了弟弟會在節日的時候推他出去看看熱鬧,其他時間他都不會主動出門。“我們去家裏看望他,他也不太說話,不一會就回房間了。”和林秀茵同一天的生日的發小林生說,去看望他時總遇到這樣的情況。
閃著金光的“發財樹”。
在與外界“隔絕”的那幾年,林秀茵依靠刷抖音打發日子,無意間他刷到了鋁藝的短視頻,大師們展示的鋁藝手法和別致的作品深深吸引著他,他曾多次鼓起勇氣點開私信對話框求師,卻沒有收到多少回複。這也成為了林秀茵出師後,對上門求教的學徒傾囊相授的理由,他珍惜這一份對手工藝的熱愛。
林秀茵在輪椅上創作了許多精美的鋁藝作品。
然而,林秀茵並沒有放棄。他了解到,鋁藝是一個新型的編織門類,是民間手工藝柳編技法演變而來的,家裏以前做過竹編製品生意,耳濡目染的他已經對編織技巧有一定了解,隻是從“編竹”換成了“編鋁絲”,應該難不倒自己。
未經編織的原材料鋁絲。
林秀茵網購了鋁絲和工具,開始沒日沒夜地鑽研,照著視頻,從最簡單的工序學起。“一開始都編不成樣子,研究了大半年後才有了第一件能看的擺件,是一棵發財樹。”林秀茵說,做鋁藝需要耐心,構思、走線、掐絲、纏圈、組裝,每個細節都要反反複複修整;他從最簡單的造型開始做起,做不好就再做一件,直到作品成型。
單色和五彩的鋁藝“發財樹”。
也許是天賦,也許是熱愛,一根根輕盈卻堅韌的鋁線,在林秀茵傾注了心血之後,變成了一件件剛柔並重的工藝品,就好像他柔軟的人生,幾經編織後找到了支撐點。他沒有想到,沉浸式地專注一件事的過程中,會讓自己感到放鬆,鬱悶的情緒得到了釋放,這種體驗激勵著他追逐鋁藝的新世界。
突然出現的店鋪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林秀茵的房間擺滿了鋁藝品,好像有用不完的動力,提供他源源不斷地創作。他的父母見狀,謀劃著把家裏的空地修整一下,建個簡單的廠房當做兒子的鋁藝工作室。“我當時想,已經很久沒有出去接觸人了,就同意了父母的做法。”林秀茵透露,他不是沒有擔心過被人笑話,但為了讓自己振作起來,還是想試試,沒想到大家都很支持他。
有趣的鋁藝作品。
發小林生家裏就在工作室馬路斜對麵,有天出門時遠遠看到工作室,以為新開了一家店鋪,走過來才發現是林秀茵的鋁藝工作室。“他能夠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很欣慰。”林生說,工作室開起來後,他經常過來聊天,也和林秀茵學過鋁藝,看著簡單做起來難。
林秀茵的發小林生在工作室幫忙。
剪刀、直尺、鉗子、電鑽……林秀茵工作台上的工具並不多,原材料也隻有各種顏色的鋁絲,憑借一雙巧手和想象力,他已經創作了近百件鋁藝作品。工作室的展架上,飛騰的中國龍、開屏的孔雀、蒼勁有力的鬆樹、迎風揚帆的船支等作品惟妙惟肖;還有顏色大小各異的、寓意旺財的發財樹,是最受歡迎的擺件之一,尺寸小的能放在手掌上,尺寸大的擺在地上和成年人一樣高。
林秀茵靠一雙巧手和幾件工具完成許多鋁藝作品。
不久後,附近村民開始注意到新開的鋁藝工作室,並時不時過來觀摩新作品,不少人對他的鋁藝作品讚賞有加,誇他是村裏“了不起的手藝人”;如今,工作室還成為了村裏孩子們的“手工樂園”,課餘時間或寒暑假,孩子們樂於圍著他一起學鋁藝。林秀茵說,鋁藝工作室開張,也打開了他的心扉,接觸的人變多,自己也變得開朗了。
工作室展架上的“迎客鬆”。
從手工匠到老師
鋁藝品的原材料是鋁絲,透著金屬的貴氣感,不容易氧化;經過編織後有神有型,不容易變形,是案頭架上的飾品之一。鋁藝創作題材廣泛,有適合生意人收藏、寓意旺財的樹、船、龍等造型,也有用於點綴節日氣氛的梅花、鬆樹、孔雀等造型,價格從幾十到幾千元不等。
林秀茵做了一整桌的“帆船”。
林秀茵的鋁藝作品備受人們喜愛,不僅賣到了全國,還遠銷東南亞。一隻近1.8米高的五彩孔雀,是顧客第二次訂購的作品,第一隻已經在北京一家展館中展出;長達1米的中國龍,獲得了不少省外的訂單,這也是林秀茵最得意的作品,玲瓏的三角形頭部,一般工匠很難做出來;還有一些小巧的可以擺在桌上的發財樹,有老板訂購後出口到越南等國家。
還未完工的“五彩孔雀”。
為了將鋁藝作品帶給更多人,林秀茵自己拍攝鋁藝視頻,發布在網上,名為“老林鋁藝手工”的抖音賬號,有接近9000個粉絲,這是他一手運營起來的。“高手在民間”“希望手工傳統得以延續”“自強不息”……在視頻底下,是正能量滿滿的評論,此外,還有不少想要求師的學徒。林秀茵說,他很樂意在線上和各地的網友一起分享鋁藝技巧,還有學徒驅車500多公裏從梅州過來當麵交流,令他感動。
林秀茵在抖音上發布鋁藝作品。
近年來,林秀茵在懷集縣農業農村局、連麥鎮助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支持下,正在申請鋁藝“非遺”項目,同時,工作隊邀請他進入教室,在“漫裏路研學實驗教育基地”擔任鋁藝手工老師。課堂上,學生們將會和林秀茵學習製作一朵鋁絲玫瑰花,作為獻給父母的禮物,這一課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還通過民間手工藝文化弘揚了孝文化,獲得了一眾家長的認可。
鋁藝教室和學生製作的“玫瑰花”。
從一名鄉村手藝工匠,到鄉村研學手工課老師,林秀茵還在孜孜不倦地傳播鋁藝文化。他說,未來無法預測,但他會將這份事業堅持到底。
【記者】卓倩 實習生龍鳳儀對本文亦有貢獻
【攝影】卓倩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