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创新“渔光互补”模式,深汕新园村实现“养蚝+发电”双丰收

来源:时间:2025-04-21 08:58:46

創新“漁光互補”模式,渔光互补深汕新園村實現“養蠔+發電”雙豐收_南方+_南方plus

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鵝埠鎮新園村,曾經荒蕪的渔光互补灘塗地如今正成為村民的“聚寶盆”。這裏不僅建立起規模化的创新村实生蠔養殖產業,近期還巧妙地利用鹹淡水交匯的模式魚塘資源,引入光伏發電項目。深汕

這一“漁光互補”的新园现养創新模式,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生態+產業”雙豐收,电双成為深汕探索鄉村振興的丰收生動實踐。據悉,渔光互补該光伏發電項目預計在今年3月實現並網發電,二三期項目也將進行同步施工,未來或成為新園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新園村生蠔養殖基地。

從灘塗荒蕪到“蠔”門崛起

新園村地處鹹淡水交匯處,水質潔淨、餌料生物豐富,是養殖生蠔的天然良場。然而,這裏部分魚塘和灘塗曾一度處於閑置狀態,農漁業產品單一且產量不高。

兩年前,“蠔山蠔水蠔風光”項目啟動,深圳海物茂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新園村達成村企合作,流轉了1000畝水塘和農地,助力當地形成了產業化、標準化的養殖模式。當地村幹部介紹,該項目給村集體帶來土地租金的同時,還創造了上百個就業崗位。

產自深汕的鮮美蠔肉。

為何選擇了新園村?據了解,該村擁有15度鹹淡水環境,培育出的生蠔以肉質鮮美、腥味淡薄而聞名,單隻蠔肉可達成人手掌大小,市場上每斤售價達60-80元。“春節前撈蠔賣鮮貨,節後進行蠔幹深加工,‘一蠔兩用’實現更大收益。”養殖戶林世團說。

“漁光互補”點亮可持續發展路徑

在養蠔產業初具規模後,新園村進一步挖掘土地潛力。借助鹹淡水交匯的地理優勢,鵝埠鎮、新園村及深圳海物茂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達成了漁光互補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合作意向。

據介紹,該項目總建設規模5.9MW(兆瓦),總投資約4800萬元。項目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占地約100畝,目前已進入驗收階段,預計今年3月實現並網發電;二三期項目也將於近期開始施工。

安裝在灘塗之上的光伏板。

相關技術方表示,光伏發電部分,每年可貢獻清潔電力約750萬度,年電費收入約340萬元;漁業養殖部分,每畝產值約5500元。項目投產後,折算下來每畝產值約可增加3.4萬元。“未來每年可為村民帶來約10萬元的土地租金收入。”新園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吳炫鋒說。

深汕新園村“上發電、下養蠔”的立體經濟模式,是廣東鄉村多元業態的一次有益探索。從“靠海吃海”到“向光而生”,不僅擦亮了當地“蠔村”品牌,也為接下來農文旅產業的布局奠定了良好基礎。

撰文:陳相成

來源:南方農村報

部分內容、圖片整理自深汕發布、深圳新聞網等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馬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