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豬,是推动喜慶豐收的一種方式,是产业鄉土中國最具儀式感的春節記憶。農技推廣服務驛站,高质是充电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匯聚地與發散源,一頭紮根於技術下沉指導生產,农技一頭致力於產品“上雲”鏈接市場。助农直播展
傳承中華年豬文化,蓄能畜禽聚焦畜禽產業發展。省市11月28日,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省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舉辦“廣東農技大講堂”農技驛站聯動直播活動,通過1個主會場與2個分會場的“1+N” 驛站線上聯動直播形式,集結省縣驛站以及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鄉土專家們,共同探討交流,助力廣東省畜禽產業發展。
“2021年以來,廣東省共建成了1個省級驛站和100個縣級驛站。”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技術推廣部副部長謝水華介紹,省驛站主要職責是建設省級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不斷完善驛站管理運營體係,逐步建立省市縣驛站聯動機製。縣級驛站主要是一頭鏈接農戶,一頭鏈接市場,重在打通農技服務最後一公裏,和農產品上行最先一公裏。
直播回顧:
傳承中華年豬文化
緊扣畜禽產業高質量發展任務
年豬文化,曆史悠久。養豬,吃肉,是中國人過年的頭等大事。豬在國人心目中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年豬更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獨特印記之一,它寄托著中國人對生命的敬畏,對豐收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幾千年下來,豬肉早已成為餐桌上的C位,成為普通人補充蛋白質最重要的一個來源。
“讓國民吃上高品質的好豬肉,成為當下養豬從業者不懈努力的方向。”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技術推廣部研究員樊福好介紹,隨著大眾消費水平逐漸提升,健康、優質開始成為消費者購買豬肉的首選標準。
樊福好分享,2024年廣東年豬文化節上,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首度發布了《優質豬肉建議標準》。這一標準的發布與推廣,不僅有助於提升消費者對於優質豬肉的認知與辨別能力,同時也對整個養豬行業起到了規範與引導作用,激勵從業者們進一步提高生產標準與質量控製水平,從而推動整個行業朝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技術推廣部副部長謝水華(右一)、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技術推廣部研究員樊福好(左二)走進直播間,進行省級驛站經驗分享和年豬文化分享。
世界養豬看中國,中國種豬看廣東。在畜禽產業發展上,廣東成就不可小覷。謝水華表示,一是生豬出欄量穩居全國前列,生豬自給率超過75%。二是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較高,規模化率達到83.1%,位居全國前列。三是生豬種業攻關成果產出多,廣東長期以來堅持自主培育新品種,“光明豬”配套係和三係雜交生豬配套係“深農豬”配套係......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同時,農業農村部遴選出的優勢畜禽種業陣型企業,廣東有10家(次),位居全國第一。四是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高,2018-2024年間,扶持25個縣實施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
坐落於廣州市郊的伍家山,自1995年開始,堅持開展種豬中心測定,每年舉辦兩屆的廣東養豬產業大會,成為我國生豬產業界的行業盛會。
“不起眼、平凡的山頭上,記載著生豬產業界一段段令人難以忘記的回憶。”謝水華表示,廣東養豬產業大會舉辦以來,由最初的10個露天展位,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平米展覽展示麵積,美國、丹麥、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20多位專家進行講座,400多位院士專家“傳經送寶”,對推動全省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也成為國外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窗口。
行至五十一屆,大會更是亮點紛呈。謝水華介紹,大會集中展示生豬產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成果,同時以“權威性、豐富性、傳播性”作為今年展示工作重點打造的亮點。一是主辦單位、學術報告權威,二是產業鏈展示、議程內容豐富,三是全媒體、多平台傳播。“值得關注的是,為表彰對中國養豬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優秀個人,大會將頒發由勃林格殷格翰讚助的第二屆中國豬業猗頓獎,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省市縣聯動直播
農技驛站在“生產+市場”雙向發力
農技推廣服務驛站積極為農產品尋找市場出路。本次直播中,清遠梅花豬分會場、南沙葵花雞分會場輪番“曬”出自家優質畜禽產品,“吆喝”直播,做起線上推廣。
梅花豬種皮雹肉味鮮美,肉質鮮嫩而爽滑,肉味濃鬱而純正,香甜不膩。
“梅花豬皮薄、肉味鮮美,肉質鮮嫩而爽滑,肉味濃鬱而純正,香甜不膩,肉質跟其它品種的豬有很大不同。”清遠梅花豬分會場負責人介紹,梅花豬是廣東省著名地方品種大花白豬的一個重要品係,原產於韶關樂昌市梅花鎮,主要分布於樂昌市和乳源。梅花豬產品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和好評,紛紛稱讚吃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豬肉味道、兒時的味道。
葵花雞“皮黃,爽脆,滑嫩”,甚至雞骨髓內,也有濃鬱的葵花子香味。
雞有雞味,是廣東人對雞的最高讚賞。“葵花雞以葵花盤與葵花莖葉為食,喂足120天,吃出一身向日葵般金燦燦的雞皮。”南沙葵花雞分會場負責人帶著直播間的觀眾走進了葵花雞種植基地,熱情地介紹,葵花雞經過特殊的飼養方法,不僅富含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經烹飪後肉質滑嫩,雞皮金黃爽脆、雞味濃鬱,帶有淡淡的葵花香,是老廣們心中不可抗拒的美味。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工作部畜牧師李亮推介“農友圈”小程序。
直播現場,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工作部畜牧師李亮跟大家分享了一個好消息,11月26日,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發布“種植業技術推廣典型案例名單”,廣東兩個典型案例上榜,“農友圈”小程序便是其中之一。
“‘農友圈’相當於農技界的‘滴滴平台’。”李亮介紹,農民朋友們在生產的過程中隻要有相關的技術問題,都可以在“農友圈”平台免費下單需求,平台入庫的就近專家即可收到短信,精準地開展服務去解決。目前,平台匯聚了全省科研院校、農技推廣機構、社會化服務組織共9286個機構以及22297名專家,解決農戶技術需求問題1.3萬個。
據悉,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緊扣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聚焦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持續推動廣東省農技推廣體係建設,並進一步激發全省農技推廣服務驛站的活力和積極性。活動在廣東農業技術推廣、南方+、微讚、南沙區農業技術推廣等平台上同步直播,全網觀看人次超33.8萬。接下來還將舉辦種植業專場的聯動直播活動,敬請期待。
撰文:鍾海芳
來源:南方農村報